1.初识桂林
小时候,听过一首歌,歌里唱到:“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那时的我还不大能理解钱和时间的关系。只觉这歌好俗气,而且歌里面所说的那片山水,离我实在是太遥远了,遥远到可能是我永远也不会到达的地方。
后来通过小学课本,再一次加深了我对那个叫做桂林的城市的印象。至今仍记得文章开篇说的那句:“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我们乘着木船荡漾在漓江上”。
人为什么喜欢听歌,又为什么需要读书,大概是因为透过那些歌词与书籍里的文字,使人能够对未来,对远方心存憧憬。
古有《徐霞客游记》,近有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等受人喜欢的篇章。文字带给人的能量是不言而喻的,不然何以千百年来,人们始终乐于踏访古人行迹,又对唐诗宋词如此钟爱?
前几天因有事去临近的城市,也就想起了顺便走一走桂林的想法。
初到桂林已是下午,由西站转乘公交到桂林站,奔向早已定好的酒店。一路上欣喜地看着远处那片期待已久的山川。行到住处,办理妥当,又急不可待地冲出门去,寻找我想要的惊喜。
谁料入了夜,眼前的一切竟显得那么无趣。拥挤的街道,昏暗不明亮的街灯;偶尔灯火辉煌的餐厅里,客人又几乎不曾有一两个。
难道我千里迢迢的来,就为了看这些?失望在心中升腾,导航最近的美食街,需要的路程不到两公里,转公交没带零钱,(不能刷支付宝,后发现可关注“桂林出行网”刷码,但需充值两元以上并且不支持退余额)转骑行又觉不安全。打车?算了吧。
一个人在外面,有时会放大对黑夜的恐惧,想象着人生地不熟会不会有潜在的危险。于是找了借口,告诉自己,太晚了,打道回府吧。今天好好休息,明天才能更有精神。
2.象山公园
我向来不习惯规划行程,如果有人同行,我必是那个跟在人身后不闻不问只管闷着脑袋向前的人,如果独自出门,我必是那个想起哪里,即走到哪里的人。
于是,在这个早上,我想到了桂林的“城徽”。也就是小学课本里《桂林山水》里那张插图——象山公园。
网上订好票(桂林景点通常需提前一小时订票,才能顺利入园),悠哉骑行到公园附近,正疑惑景区入口位置,停车场人员热情相告左转百余米可见入口,致谢离开。
公园并不十分大,与帝都那些“良心价”的公园门票相比较,象山公园五十多一张的门票,自然是略贵的,要知道连故宫这么有着丰厚历史文化的宫殿,门票也只六十而已。
有人说象山公园不值得一进,随便去附近一座小山峰上,都能看见那只“象”实在没必要花冤枉钱。
在我看来,若说这里不值得进来,那也是不对的。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历广西后说:“洵神仙之境,首于土界得之,转觉神州凡俗矣。”
可见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有它的独特,这里山水文化,多为自然形成,历经多年屹立不倒。那些美丽的诸如神象的传奇故事,也更为这座山增添了神秘色彩。不真正走近,又怎么能真切的感受的到?
沿着石阶路向上爬至拥有着“象山之巅”石刻的观景台上,有工作人员招呼:“景区为扩大影响力,特免费为游客分发景区明信片并赠送两寸大小的游客照片。”
上半年去“平遥古城”已深谙此道。到这里也就不足为奇了,拍就拍吧,难得来一趟,做个纪念,也没什么不好。
桂林之行(一):带上钱和时间去看你拿着取相的纸条,至取相处,照片已打印封好,问了价格,七寸照可付四十元带走。顿觉稍贵。平遥一张照片十元,你把照片加了个简易相框,二十五元,我勉强也能接受,四十,还是你们自己留着吧。
两寸小照片拿走,剩下的,谁管最后怎么处理?是撕是毁,随他们去吧。
从前我出身的环境会告诉我,自己的照片被别人毁损,是不吉利的。可现在,即使眼前的这张可控,游客照那么多,谁能顾得上谁又钻进了谁的镜头里面?还不是一样的被当做路人在别人的照片里被抹掉。
一路走进“象眼岩。”透过小小的洞口,观察外面的景物。那一方天地里,绿树成荫,雕栏玉砌。显示着这座城的祥和。
前行至太平天国的展厅里,看着那一幅幅斑驳画卷,看着那些当时用过的物件,耳边像是响起了一阵阵喊杀声,人如草芥的时代终于离去了,人们自当该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桂林之行(一):带上钱和时间去看你那些生活里的小事,工作中的不如意,比起战争,又算得了什么呢?
桂林之行(一):带上钱和时间去看你许是从前幻想过很多次来到这的情景,许是见过的图片太多。真正走近这只“象”前,竟不觉震撼。冬季原因,水位下降,水未没过象鼻,但若说稀松平常倒也不至于。
(刚刚走过的象眼岩)游客拍照的绝佳位置处,有竹筏和水鸟的映衬,多了几分诗意。人在山水间。看前方渺渺,看眼前人影寥寥,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竹筏前的妇人宣传着她的拍照道具,刚刚从山上而来的游客总认为这十元要比“象山之巅”的四十元值得的多,谁想到,十元只是道具的价格,而不是照片的价格。结果当然是游客自拍完便傻了眼,随后也只嘟囔一句:“十块钱还只是我们自拍,你也真是够黑的了”。
大叔,不会告我侵犯肖像权吧尽管如此,我还是去凑了个热闹。恰有朋友发过信息问候,那边的她对一个人在外的我表示不能理解。
我倒没觉得,一个人出门,对我来说,确实有不太好的方面。但也仅限于没人帮忙拍照,就像这次,妇人拍的,几乎没一张是我满意的。即便她很热情地说她拍了很多。
桂林之行(一):带上钱和时间去看你下了竹筏,又请别的游客帮忙拍,所幸,这一次是心之所想。
临近中午,告别象山公园。向着附近的叠彩山出发。来桂林两天,骑术似乎渐长。以前逢路口必停,现在也能跟着人群轻松转过。不大的城市总有着它独特的优势,骑行十几分钟,下一个景点就进入了眼前。
(化身张大胆,骑车随手拍)3.叠彩山
去叠彩山主要想去看的是“仙鹤洞”。还有那刻着“登上叠彩山,活到一百三”石碑的观景台。
我没想过要活那么久,但如若一直能够持续现在的样子,那么我倒是会希望。
(路过伏波山) (园区入口) (山角下) (爬山中……小乌dui你累不累?) (这难道是给山降温的?) (登上叠彩山,活到一百三)“山不在高,能俯瞰桂林城貌则灵”站在山顶,看着不远处的漓江和刚刚离开的象山公园,感叹登高望远与低处仰望,倒真不如努力向上。
山底时的仰望,连山都要欺负你与它不在一个等级,而不肯把最美的景色全部赠与你,只遮遮掩掩,高傲地露出几缕阳光,不言不语地等着你去追逐。
待登上山顶,即便你不再期盼它的给予,它反倒一下子热情起来,阳光,风景全部都可与你共享了。
不禁想到,山与人何其相似?
观景台处,有当地模样的人对身边几人说:“我们小的时候,漓江的水是可以直接喝的,现在再没人敢喝了。我去过你们上海,水的味道有点大……希望再过些年,漓江的水能重新变得更好吧。”说完他轻叹一声,招呼着一行几人走下山去了。
是啊,谁不希望江水能够直接喝,谁不希望自然环境越来越好。
未来可期,让我们继续等待。
十一月份,正值旅游淡季,景区游客不多。于我倒是合意,天气比起北方来说,那该是在夏天的档位。只一件短袖加件薄薄的外套,就已经足够。一路上山下山,又上山。整个过程并不拥挤。
(徐霞客走过的地方)“仙鹤洞”里清清爽爽,与刚刚去过的“象眼岩”相似又不大相同。请恕我文化水平尚浅,每遇到这种洞口,由外向内看那一点点光亮时,脑中也只浮现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后,便再无其他。
(山有小口,仿佛若……)(山有小口,仿佛……呃,不对,这明明应该是练武奇才修炼的地儿)
辗转下至山底,已经接近下午两点。想到来到桂林,阳朔是不得不去的地方。
阳朔兄,那就晚上见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