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地铁上我看了几篇文章,一篇是写艾玛沃森,其中提到了她在伦敦发起了在地铁丢书的活动,还有一篇是写关于国内效仿国外,请明星发起地铁丢书活动,结果无人问津,尴尬收场。上班后我刚打开电脑,又看见这个热门话题:地铁上除了丢书,还在发生什么。
虽然我很喜欢书,也喜欢看书,但对地铁“丢书”活动实在没兴趣,至于地铁上发生的事,我兴致盎然。
我原来居住的地方离单位很近,走路即可,不需要坐公交,更不需要坐地铁,但是我很想坐地铁上班。后来搬了家,如愿以偿地坐着地铁上班——其实我是羡慕那些能坐地铁从城市的一头到另一头的路上,拿着书阅读片刻。
对我来说,地铁是一个很安静平稳的容器,很适合静思、交流和观察。然而,因为大家都把手机当宝,一般很少会观察四周,更谈不上交流了,至于阅读,更没有几个人真的捧着书阅读了。
如果哪天看见有人捧着书在地铁阅读,又免不了一些人说闲话,背后嘲笑其装逼。我也是奇怪,别人能看书自然是好事,就别瞎指画说三道四了,因为试图证明一个人装逼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也没有多少意义。
在南京上学那会,新老校区之间隔着很远,一定要坐上个半个小时的地铁才能到,于是我很喜欢在这段地铁上看书。那时,梁文道的《我读》都是在地铁上看完的。
但我不会总在地铁上看书,一来地铁上确实麻烦,二来有些书确实不适合在地铁上读,还要随身携带,没有那么大的包。这个时候,往往地铁上读书的人格外引起我注意。
记得有一次在南京,我坐地铁去一个公司领兼职工资,坐在我旁边的男生捧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我瞄了一眼好像是一本关于古代文学的,可惜我不懂,但是我好奇,鼓起勇气问他:你在看什么书?他的反应挺惊讶的,大概没有多少人问过他这个问题。他礼貌地告诉了我是什么书(我忘了),但我只能哦的一声。可能我的勇气激起他的兴趣,他似乎还想跟我继续聊,在我说要下车的时候,他还特意向我确认:你在这里下车?我说是。无关收获,地铁上这样短暂的交流很舒服,令人难忘。
来到了杭州,在地铁上很少会看到读书的人,我知道,在电子与纸质当中选择,大多数人选择了便捷的手机阅读,我也不例外。
有时候我纠结,为什么不能在地铁上阅读。于是,有段时间,我确实把一本《万历十五年》塞在了包里,如果有座位可以坐,我就拿出书来读。说实话,我有点难为情,觉得做得很夸张,但我留意了下, 竟然没有人注意我,我就释然了。只是看书而已,这跟地铁看报,手机阅读的人一样而已。后来,因为发觉乘坐地铁的时间太短,地铁阅读行为才作罢。
还有一次,在地铁上看见一位女孩看书,我觉得很美好,特意拍了张照片,一直存在自己的手机里。这时,我从自己的行为中跳了出来,想象如果那是我自己呢?对于旁观者,看见这样阅读的人,并不觉得他们有多“高雅”,她在看书,我也在看文章啊,只是不同的媒介而已,难道媒介也有尊卑之分么。
除了看书,地铁每天都上演着多姿多彩的事。也许,大多数人听到的都是类似“凤爪女”“瓜子哥”之类的地铁红人,有些人把地铁当做炒作的平台,博取眼球。这些人与事,除了成为我们的茶余饭后的谈资和笑柄,还有多少价值呢。
如果把埋在手机的头抬动一下会发现,地铁是个很有趣的环境,地铁上的人也格外可爱。
就在去年的杭州,一天我坐地铁,旁边坐着一个男生,他正在用pad看动漫,因为我喜欢动漫就凑过去看了眼发现是《海贼王》。这位男生发觉我在看他的pad,竟然把pad往我这边挪动了一下。可是,我只是想知道他看得是什么,没想过要跟他一起看,结果我不得不“陪”他继续看动漫。不过,没过几分钟,我就下车了。当我匆忙下车之际,我被身后的他叫住了,原来我的钥匙落在了座位,我连声道谢,而这一切都莫名的温存。
与其,发动“丢书”活动,我觉得倒不如倡导下地铁“破冰”,不要整的在地铁上大家都跟仇人似的,瞅谁谁不爽,如果能在地铁上开个“读书交流会”,那就太酷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