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若战争真的来临
首先是人们对战争认识的考验,《战争与反战争》一书的作者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说过:“或许你对战争毫无兴趣但是战争对你兴趣甚浓。”长期的和平环境,歌舞升平,人们讨厌战争,也不希望战争的到来,但是战争总是你想它不会来的时候,它突然间就出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曾有过21年的和平繁荣时期,在这一时期,西方一些国家的国民醉心于歌舞升平,军队被认为是不必要的,惧战情绪迅速蔓延。1935年,美国50万大学生宣誓,如美国宣战,他们将拒绝服兵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同盟国遭受败绩不是偶然的,它与全民国防观念淡薄不无关系。以法国为例,战争开始后,部队溃逃成风;当德军占领了大半个法国时,法国南部地区当局和居民,仍然希望本地区不卷入战争。
其次是对战争作战样式的适应,现代战争空袭成为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78天空袭的科索沃战争,以斩首空袭行动开始的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叙利亚战争等等都是空袭成为主要战争的作战样式,对手不需要攻城掠地占领,只是根据战略、战术企图和需要将目标摧毁或失能。因此,认为战士在前方作战,我在后方很安全已经不适应现代战争。后方并不是距离前线或敌人距离上有多么远,如果你是在敌空袭打击的重点目标附近如:导弹基地、空军机场、核武器库、通讯中心、海军军港、重要交通枢纽等重要目标,有可能你正处在前线。战争中平民伤亡数字呈上升趋势。20世纪80年代,战争死亡者中的平民比例为74%,而到了1990年,这一比例已接近90%。
再次是对战争动员能力的检验,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正如毛泽东主席所指出的: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第二次世界大战法国战争前期的失利正像法军总司令甘末林在一项报告中说的:“今天所动员的人员,在两次战争之间的阶段中,并不曾受到爱国的精神教育,所以他们对于决定国家命运的决斗,在精神上是毫无准备的。”英阿马岛海战爆发后,英国的造船、航空与航天等军工企业只用两天时间便由平时转入战时生产;第二次大战中,苏联在战争爆发后第二天就实行了弹药生产的动员计划,一周后便批准了一季度的国民经济总动员计划,使得苏联军事经济的实力开始迅速扩大。
最后是对国家应战能力的比量,克劳塞维茨说过:“战争绝不是孤立的行为”,能够以最小的代价达成最大的战争目的,既是智慧的体现,也是综合实力的较量。制胜未来战争,应实现武力威慑与政治斗争相互配合,军事打击与军事存在共同作用,经济制裁、外交斡旋、舆论宣传同频共振,从而控制对手的国家意志和战略决策。事实上,在近年来的世界局部冲突或战争中,敌对双方均无所不用其极,既有针锋相对的军事演习、各不相让的军事部署、卡脖牵制的能源之战,也有舆论宣传的攻防,其意就在于综合运用政治影响力、军事威慑力、经济遏制力和文化渗透力等实施对抗,以整体施策、全域对垒夺取战争胜利。战争是综合国力的交量,既要靠硬实力又离不开软实力,既要有强大的经济作基础,又要有强大的国防作保障,还要有全民的凝聚力,才能有强大的应对战争的潜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