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农村亲戚家,没文化的长辈没有记住几个孩子的生日,只隐约记得农历几月十五,或者比另一家的孩子大四十五天之类的细节。
于是翻开电子日历,帮他们查找,找出第一个是农历十月十五,公历10月7,另一个是公历的9月25日。
这个生日跟他们身份证上的生日不一样,在三十年以前,户口信息没有联网,全靠人工,所以出现了很多与实际不符的情况,有的人报大了,也有一些人报小了岁数。
有人说,那时候,孩子出生后三个月内要去派出所报户口,过期了要罚款三十,一个阿姨因为晚去了,为了不罚款就把孩子的生日推后了两个月。孩子长大后埋怨她为了三十块钱改了日期,殊不知那个时候的三十元的价值,大概跟现在的百倍也不值呢。
因为不识字没有日历等缘故,所以老一代人们记不住具体的日期,孩子的出生日期就凭记忆记个大概:
小明是夏收的时候生的(七月中旬)
小兰是正月初四生的
小花是下第一场雪时生的(大概十一月初)
小强是腊月的
小欢是开春生的(四五月)
没被父母记住生日的那一代人长大了,如今成了父母,他们不但记得孩子出生的年月日,而且已经精确到时分秒了。
记不住生日的父母自然也没有时间精力为孩子过生日,没过过生日的孩子长大做了父母,似乎为了补偿当年的缺失的仪式感,记得住孩子的每一个生日。
每一代人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但那份自上而下的爱永不褪色。
![](https://img.haomeiwen.com/i4422113/d614067ec68d744e.p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