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艺术之家
艺术商品-何罪之有?

艺术商品-何罪之有?

作者: _苏格拉熊 | 来源:发表于2018-11-21 18:38 被阅读96次
    艺术商品-何罪之有?

    提到艺术商品化,我们需要什么是艺术商品化。首先商品化作为一种价值传递。可以低成本更加效率的解决艺术品在市场中的稀缺性。而商业化也绝对不是对艺术的伤害,相反是有可能让艺术更加具有生命力的。

    艺术商品化,不是资本对艺术的腐蚀。而是在传递艺术家带给我们的感动。正方反对原因主要认为艺术是纯粹的,这样只能让艺术更加狭隘和小众化。不利于艺术的发展更阻碍了艺术的成长。只有让艺术商品化走进大众,人们才会有机会去了解艺术,艺术才会具有更多的可能性,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

    那么,我们如何定义商品?商品,代表了价值的流通和传递。拒绝艺术商品化等于否定艺术的价值封杀了艺术传递的可能性。试问商品何罪之有?

    艺术商品-何罪之有?

    艺术的本质在于寻找更多可能性,在于启发和创造。艺术品作为艺术的衍生赋予了艺术新的生命,商品化的粗工滥造无疑是对艺术的伤害,而工匠精神下的艺术商品化则更好的诠释了艺术的精髓。所以,在坐的各位应该本着大学包容的精神去接受新事物,接受艺术商品化的可能性。封闭狭隘只会违背艺术的精神和抹杀创造性。

    其次,艺术商品化可能是艺术家对于生活感动的传递和复制,他可能是一段故事和一张照片,难道我们不希望生活中多一些艺术的感动吗。艺术家们用艺术品教给我如何与世界相处。徐冰老师教给我何为智慧,宋冬老师教给我何为温情,阿布拉莫维奇女士教给我何为爱情,何云昌先生教给我何为执着,team lab交给我何为刺激,比尔·维奥拉教给我何为深刻……艺术也许解决不了问题,但艺术教给了我如何换个角度看问题,以及如何放下一些问题。如果能让艺术商品化流动到更多人生活中,请问是对艺术的伤害还是重生?试问艺术商品何罪之有?

    艺术商品-何罪之有?

    2017年逻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开启了这个时代的知识传递和变现,让更多人认知升级,不在停留在书本,并创造了百亿的市场异军突起。试问,知识是否被资本和商品化玷污?难道艺术就会被商品化玷污吗? 原始社会以来人类要面临的唯一问题就是繁殖和传递,随后人们通过交换让物品有了价值而商品化让价值存在传递的可能。而艺术如果永远高高在上,以自我为中心随意发展下去,谁是艺术衰败的罪人?

    艺术商品-何罪之有?

    当代艺术三十年,我们见过了太多的优秀艺术家和出色的作品。大众对艺术的理解却从未改善,诸如裸奔就是行为艺术、艺术家就是披头散发的形象。艺术的普及让我们倍感艰辛和无奈。另一方面,让我们欣慰的是,一些例如 《艺术很难吗?》《小顾说艺术》商业类节目受到追捧,让越来越多人了解和喜爱艺术。他们通过传递艺术让艺术衍生商品销量剧增,艺术书籍、衣服、明信片等商品被用户一抢而空。人们通过商品让自己变得更加有品味和热爱艺术,艺术商业衍生品则让艺术化身为人们身边的陪伴。狭隘的个人主义不是认为商品化会对艺术腐蚀,而是内心从一开始觉得艺术应该高高在上,普通人是不配理解和拥有他的。但是,艺术其实就藏在生活中点滴的感动中,中国当代艺术精神教父栗宪庭先生出版了第一本书《重要的不是艺术》指出,生活才是我们最重要和需要珍惜的,那些艺术商品则是提醒我们要学会更好的生活!

    艺术商品-何罪之有?

    现代艺术之父马赛尔·杜桑最大的意义在于第一次将艺术请下神坛。他认为生活即艺术。所以我认为生活需要商品就像生活需要艺术。

    如果艺术可以有效商品化,中国宋庄-就不会成为全球最大的贫困艺术家聚集地,他们不会因为作品无人问津而生活窘迫,反而会获得更好的资源去创作艺术。商品化何罪之有?中国宋庄何罪之有?中国艺术未来的发展何罪之有?

    艺术商品-何罪之有?

    在西方发达国家,80%的富豪会将30%的资产配置为艺术品。在中国,至少有37.5亿美金的艺术市场空间未被挖掘。无论对于国家还是艺术家或者大众,艺术商品化利弊想必大家心里已经有了结果。我们缺乏的是执行者和创造者而不是停留在利弊止步不前,不接受任何反驳。

    艺术商品-何罪之有?

    -始于生活。承于艺术,安于匠心,终于品质。 试问艺术商品化何罪之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艺术商品-何罪之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th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