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开最后一节课的标题《回归》不谈,整个上课的过程都让我觉得很恍惚,好像第一节课一样。身体,状态,心灵,声音,回到最初的样子,原原本本,然后再统一协调它们。要说有什么不同,是我自己。
刚开始上课的时候,我都很惊喜,惊喜原来我一直以为的事情是对的,人是自然的人,事是自然的事。高中的时候学过一篇文言文《种树郭橐驼传》,印象深刻。当时就很赞同郭橐驼的做法。大家都觉得他种树好,问他怎么做的,他说,“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虽然这篇文章是柳宗元先生在一千多年前写的,流传到现在,甚至被选进高中课本,其中的道理肯定是对的,我也坚信是对的;但是,在过去的十年中,我鲜少见到有人能做到。所以,我会怀疑我的坚信,我会怀疑我自己。就算我知道我是对的,我知道哪些是适合我的,我也依旧是不相信自己。我知道我梦想中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我知道自己想达到什么样的状态,但是我从来没有去仔细想过我要怎么样达到梦想中的样子,因为我心里不相信自己,不够相信自己,心里害怕所想的事情成为现实。
所以啊,就算我十多岁的时候就已经知道做事情的方法,但还是没有去做。所以啊,从第一节课开始到最后一节课,对我来说其实是一个逐渐相信自己的过程。我遇到了和我想法一致的老师、想法一致的小伙伴,他们告诉我,就是这样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所以啊,最后一节课《回归》也让我再次回归到了自己的想法中。不同的是,这次我相信了自己。
世间的道理从来都很简单,甚至在还不认识一个字的时候,我们就从童话故事里听过了,听过了真善美,听过了假丑恶。甚至比较抽象的,关于时间与死亡,《与时间赛跑》中就学到了,关于时间如何流逝,《匆匆》中就学到了,关于要怎么相信陌生人《最后一颗珍珠》中就学到了,关于人为什么要讲信用,《中彩那天》就学到了,等等。这些都是小学的课文,也就是说十二岁之前,大部分的道理我们都懂完了学完了。只不过,长啊长,我们接触的世界在不断变大,欲望不断变大,所受的干扰也不断变多。但是,一定要记得,一定要记得,那个十二岁时就懂得所有道理的自己,要记得最重要的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记得相信自己,要记得相信自己所相信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