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作者: 雨人视界 | 来源:发表于2017-08-28 15:04 被阅读0次

            阿斯马拉,一座质朴得接近凝固的小城,就像时光一样古老,可谁还会记起,它曾经像明天一样年轻……

    空中俯瞰阿斯马拉全城

            阿斯马拉(ASMARA)是厄立特里亚首都,位于哈马森(Hamasien)高原之上,海拔约2400米,年平均气温在17℃上下。1889年曾被意大利占领,1897年后逐渐建成一座新兴城市。阿斯马拉是厄立特里亚最大的城市,也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人口40余万。在厄立特里亚的官方语言提格雷尼亚语中,阿斯马拉有“丰收、和谐、喜悦”的多重含义。阿斯马拉虽然与号称“世界火炉”之称的喀土穆同处在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的北纬15度线上,但由于地势较高,因此气候非但不炎热,反而四季如春,凉爽宜人。

    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阿斯马拉市由老城区和新城区组成,老城区位于城市中心,东西长约2.3公里,南北尚不足2公里,缘丘陵地形而建,两条主街横贯全城,有名的景点、有纪念意义的历史建筑、商店、电影院和政府机构等公共设施都在老城区。环绕着老城区发展起来的则是新城区,这些新城区大都是居民住宅,比如我曾住过的Sembel Residential Complex就是由韩国援建的新式住宅小区,因为规划整齐,户型合理,房间宽敞,功能完善、环境良好,所以住户大多为厄特的有钱人或租住的外国人。

            在阿斯马拉生活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座城市虽然不大,却有着鲜明的个性和不俗的风格,我总结,其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是“六多”:

            一是宗教建筑多。阿斯马拉市内林立着大大小小、为数众多的各式各样教堂和清真寺,根据我手里厄特官方2003年出版的阿斯马拉地图,仅标注出的教堂就有20座、清真寺则有16座,它们都星罗棋布地错落分布在面积不大的城区中。位于市中心哈耐特大街(Harnet Avenue)上的圣玛丽天主教教堂(St Mary’s Catholic Cathedral Church),始建于1922年,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其高耸的哥特式钟塔楼是阿斯马拉的标志性建筑。在它的东北方向不到500米,就是阿斯马拉市大清真寺(Grand Mosque),由此再向东北方向不到400米的山坡上,就是玛丽亚东正教教堂(Nda Mariam Orthodox Cathedral)。三种宗教场所同处一域,彼此相安,和谐共存。

    建筑精致的清真寺 阿斯马拉最大的东正教教堂 阿斯马拉大清真寺 圣玛丽天主教大教堂已有近百年历史,是阿斯马拉的标志性建筑

            二是欧式洋房多。阿斯马拉市内很少有高层的现代建筑,大多为四层以下的老式西洋建筑,稍富裕一些的人家还拥有独立完整的私人院落。由于受意大利殖民统治影响,整个城市的风格颇似意大利南方的小城,据说它很像西西里岛,并有“小罗马”的美称。从建筑风貌和维护程度可以看得出,这些比比皆是的欧式洋房大都颇有年头,由于久经风雨,不少房子表面的墙皮已被浸蚀剥落,露出里面的白灰和红砖,而且也看不出有曾经维修和保养的迹象,虽然破旧不堪,仍不失其别致的韵味,将阿斯马拉市妆点得既端庄古朴又典雅妩媚。

    阿斯马拉罗马电影院,2014年,这里曾放映过中国电影《集结号》 有着浓郁的意大利艺术风格 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阿斯马拉一处市场 帝国电影院 阿斯马拉市区街道 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三是老式汽车多。在阿斯马拉的街头,可以看到很多各式各样、老得掉了牙的老式汽车,真可以堪称万国老爷车博览会。其中,以日本丰田卡罗拉和老式奔驰、宝马、大众甲壳虫、菲亚特为多。我曾留心观察过,在阿斯马拉出现的丰田卡罗拉牌轿车不下8个款式,几乎就是一部现成的卡罗拉家谱。还有一些样式陈旧、造型奇异,我都叫不上名字的家用小汽车,虽然年代久远,漆身斑驳陆离,嗓音很大,并且像墨斗鱼一样排放出浓浓的黑烟,但这些“超期服役”的老爷车却依然在阿斯马拉的大街小巷中疾速奔驰、往来穿梭,不惜体力忘我地发挥着余热。出租车则车身一律涂为黄色,全部为韩国的起亚千里马或德国的欧宝。

    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校车

            四是会英语的人多。从1941年至1952年,厄立特里亚曾经受过英国托管,受此影响,在阿斯马拉,上至白发苍苍的耄耋老人,下到背着书包、行走在路上的小学生,甚至是超市里的服务生,都可以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市内闲逛,根本不用为找不到方向和路标而发愁,只要随便在大街上找一个衣着得体的当地人,都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英语回答你的提问。在圣玛丽天主教堂里,作弥撒的主教面对教徒念经布道没有一句是提格雷尼亚语,全是使用英语。这些与我们国内现在喊得震天响的全民迎奥运、全民学英语,但实际上这些只是造势,从根本上是学用脱节,并没有真正形成英语的使用环境形成鲜明对照,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阿斯马拉人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较高。

            五是漂亮姑娘多。从历史上看,居住在东北非的厄立特里亚人与埃塞俄比亚人是由来自阿拉伯半岛的闪米特人和含米特人与非洲黑人混居、通婚、繁衍的混血,由于继承了各自优秀的遗传基因,因此与我们印象中的非洲黑人有着明显不同。首先是肤色,厄特人的肤色呈棕黑或咖啡色,接近巧克力的颜色;其次是面容,厄特人鼻梁高且直、嘴唇薄而小巧、牙齿洁白整齐、眼睛大睫毛长,不像非洲南部肯尼亚等国家的黑人那样,有着厚厚的嘴唇、上翻的鼻孔等粗厚的外表;再次是体形,厄立特里亚人不分男女大都体形纤细修长,尤其是女人,几乎个个生得面容姣好,苗条多姿。走在阿斯马拉的大街上,总可以看到打扮入时、身材高挑、举止优雅的漂亮姑娘。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晶莹发亮,偶尔会不经意地瞟向你露出迷人的嫣然一笑。

    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六是花草植物多。在阿斯马拉的主要街道两旁,婆婆娑娑地矗立着枝干粗壮的棕榈树,从树冠上垂落下硕大的叶子,极富异国情调。在Sembel小区里,我还见到了高达7-8米的仙人掌,随随便便地长在楼房外的空地上,不见有人护理,任其自生自灭,在肉质肥厚的叶片边缘结出一颗颗如杏一般大小、碧绿色的仙人果,诱惑着我总想一尝为快。当地人虽然大都清贫,但嗜洁如癖,家家户户的室内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门前墙边见缝插针,遍栽鲜花藤蔓。居民的庭院门口,街心咖啡店之中到处都可看到一簇簇怒放的紫楹花和三角梅,密密匝匝地开着,五彩缤纷,姹紫嫣红,花团似锦,让人感到阿斯马拉是一座名符其实的美丽花城。

    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富人区的保安荷枪实弹来回巡逻 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初到阿斯马拉,常常会使人产生错觉,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隧道,重回到几十年前,生活仍然停留在过去的时空: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更没有铺天盖地的广告霓虹;没有推杯换盏、灯红酒绿的酒吧饭店,更没有充满各种欲望、纸醉金迷的洗浴按摩桑拿。甚至连我们国内最常见的塑料袋都被国家以法律形式禁止使用,购物一律使用纸袋包装。阿斯马拉城市虽小,但保持着质朴整洁的面目,犹如不著铅华、素面朝天的清贫佳丽,美而不艳,媚而不俗,虽历经风吹雨打,但仍不失俊秀娇美的本性。住在这里的人们心地善良、热情乐观,每天安详自得地劳动和生活,固守着心中的率真。这里的民风淳朴,少有尔虞我诈的相互盘算,犯罪率近乎零,真的可以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恍如世外桃源,人们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厄立特里亚足协 厄立特里亚奥组委

            阿斯马拉的生活简单、平和、悠闲甚至显得舒缓,但最后,我却不得不说出这样的事实:其实它早已经停滞,并在浑然不知间接近着凝固,正伴随着岁月的步伐无可奈何地老去。

    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厄立特里亚主要少数民族 阿斯马拉街头宣传画,Rulwa说文字的意思是“他们奠定了我们的今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贫佳丽-我眼中的阿斯马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vzgr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