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经常有很多人说自己不够自信。
然而,自信在人身上并不是一个静态或者是常态的词语,而是一个动态的词语。
很多人总以为自信的反面是自卑,但其实,从种种现象来看,自信的反面其实是不够勇敢。
自卑在百度百科的定义是:自卑是一种自我评价,一种在认知上产生的偏差,认为自己是无能软弱的情感。
所以,自卑后面还需要再加两个字才是完整,叫——自卑心态。
而勇敢的定义是:有勇气,有胆量。
所以,你会发现,我们生活中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中,才会常常产生自卑感,总会觉得自己各方面都不如别人。
若是抛开比较,单纯的做事,大多数人的能力,其实并不差,所以,自卑是一种认知偏差,是对自己的轻视,是对自己价值感的忽视。
你一定也有过这样的情况,做自己非常擅长的事情,拿到了结果,并且接受到了来自别人的大力赞扬…
这种时刻,你内心是有成就感的,并且这个时候,你也是最自信的,对吗?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自信就是做自己擅长的事,获得别人的认可以及一个又一个的成就,所以,自信是成就的闭环。
然而,我们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也就是说,除了擅长的领域,我们还有不擅长的领域。
在做不擅长的领域,以及在被高手,被比我们厉害的人碾压时,有些人内心的自信就不见了…
一般这种时候,有的人会否定自己,有的人会感到失落,有的人会自我怀疑,自我质疑等等表现。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只有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你才会更自信,因此,自信,更多的是对自己一定能够做好一件事情的肯定心态。
那你可能会问,有没有可能一直保持自信的状态呢?
因为不自信的时候,能量太低了,什么都做不好。
今天的自信两部曲,就教你如何从底层获得真正的自信。
第一步,真正的看见自己,相信自己。
首先,你需要在内心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自信和自卑它都是你内心的情感体验,也就是说,这两个频道,你是可以随意切换的,你是它们的掌控者。
《金刚经》最后的四句偈语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世间一切因为因缘和合而生的世间法,都像一场梦,像泡沫中的影子,像是清晨的露水,天上的闪电,所以,我们应该如实的去看待他们。
所以,你的自信和自卑也是这样,就像梦和泡沫中的影子,是假象,是感觉,也是你内心的一场幻觉。
你肯定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叫做:人生不设限。对吗?
意思是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定限制。
这里的设限,意思就是没有如实观看。
举个例子:
比如有些人不爱说话,不健谈,他们就说我是个性格内向的人,所以不擅长沟通,但其实,你去看他们在亲密的面前,以及谈到他们所熟悉的领域,都是会侃侃而谈的
所以,仅仅根据不爱说话,不健谈这个表象就给自己定义成内向的人,就是一种限制。
也经常有人说,看到别人写的公众号文章很深刻,很有启发,我也很想写公众号,但却总觉得自己的文笔很烂,担心自己写不好,写的很普通,所以就不好意思发出来,也迟迟不敢下笔…
这个问题表面看写作技巧的问题,背后却是不自信,是内心的恐惧问题。
当你在内心跟自己说“我做不到”“我做不好”的时候,你内心的潜意识也就自然接受了“我做不到”这个结果,这个时候,即使你很努力的去做,也很难实现你想要的结果,甚至,你会出现拖延,焦虑,迟迟不行动的表现。
因为你在心底种下的是失败的种子。
那么,如何解题呢?
八个字:本自具足,如实观照。
自信和自卑在你心里是同时存在的,所以,更多的并不是消灭自卑,而是你怎样让自己主动去体验自信。
也就是说,你并不是要去尝试更多可能,而是你从心底里就要坚定不移的相信自己,相信你的人生有更多可能,相信你本自具足,相信你自己的丰盛。
只有这样,你去做各种自我突破的时候,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快乐,感受到突破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我在大学的时候,也是一个性格特别内向,不爱说话的人,三年下来,跟班里有三分之二的人都没有说过一句话。
毕业以后,我第一次上瑜伽课,在公司开晨会,做演讲……
却没有任何问题,所以,只要你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从心底里相信——你的人生有更多可能,你就会变得更加勇敢,有更多逆风而上成长的机会。
第二步,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最大的优势!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你的天赋与社会需求的结合点就是你的职业所在。
老子的《道德经》里也说:“不失其所者久。”意思就是说,不要失去自己的根本,才能长久,才能长盛不衰。
这里的根本指的就是自己最大的优势。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天分和优势所在,这是与生俱来的特质。
杨天真曾经面试了一个超级无敌帅的小鲜肉,她问那个小鲜肉:你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小鲜肉说:可能是我比较努力吧
杨天真一听就傻了,她并没有录取那个小鲜肉。
杨天真说,他的优势明明就是帅。
连自己最大优势都不知道的人,她是不会录取的,因为——不值得。
由此就能看出,知道自己的优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那怎样找到自己的天赋和优势呢?
之前我们分享过一个模型——SIGN模型
S(self-efficacy)自我效能
I(Instinct)本能
G(Growth)成长/专注
N(Needs)满足
自我效能 是指对自己可以完成某项工作或者任务的自信程度
比如说每当面对细节琐碎的事情的时候 还没有开始 我就觉得我还做不好
但是当我要去解决一个难题的时候 我就会充满信心,这就是自我效能的表现
第二个叫做本能。
当你还没有开始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你就迫不及待的想要开始了
比如说当有人要来找我咨询问题的时候,我就会感到异常的兴奋,这个就是本能的体现
第三个成长或者专注。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感到充满好奇,并且十分专注,时间过的非常快。
比如说每次我在写文章的时候都累到不想再继续了,但是写完之后呢,又觉得充满了成就感。
那我们从四个特征出发,来看看有哪一些具体的方法,可以来帮你发现天赋
第一个,日记
既然说天赋能让你感觉自己强大,那么,你就需要记录在哪一些瞬间,你感觉到自己很强大呢?
这同时也是一个向内自我觉察的过程
就是用一周的时间,刻意去记录每一个瞬间
包括你兴奋有成就感 愉快的瞬间
还有你沮丧无助 觉得内心反抗的瞬间
不仅仅是在工作上 还有业余生活的部分
但我在这里要提醒你一下 无论说感到强大还是沮丧 必须是来源于事情的本身
所以说你需要对每一个瞬间进行一个筛选
比如说今天老板给我加工资了,我感到很兴奋;今天我失恋了,我就很难过,这些呢,就是无效的瞬间。
另外呢 你也不要只记录只有享受但没有付出的瞬间
比如说我今天是要自然醒了 我很幸福
或者说今天朋友请我吃饭了 我很高兴这些也属于无效的瞬间
所以你需要记录的是来自于你内在的感受,并且是非欲望的一部分
比如说我今天帮助同事解决了一个客户提出的难题,我感觉到非常的兴奋,非常有成就感;
那么 除了记录瞬间 也可以通过问自己一些问题帮自己找到天赋
当然了,问题也是围绕着天赋的四个特征的
比如,自我效能相关
你认为自己能够教别人什么?
或者别人常常向你请教什么?
你跟他人聊天的时候,倾向于聊什么呢?
聊什么话题的时候,你会更有自信?
那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会感到焦虑和担心呢?
下面是本能相关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很少有拖延的现象?
长时间休假的时候,你最想念你工作的哪一个方面,哪个内容?
你有没有宁愿放弃休息的时间也要做的事情,是什么呢?
第三类问题是和成长专注相关
比如有什么事情让你沉浸其中 忘记吃饭和睡觉?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忘记掉刷手机?
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不容易感到疲倦和厌烦呢?
第四种问题 满足相关
在过去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什么事情让你获得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呢?
第三个方法就是可以问别人
我们的天赋是天生的,是下意识的,所以很多时候你很难辨别出来,但是从别人的角度,你会更他们会容易帮你辨别
所以你可以问一下你亲近的朋友或者同事,让他们帮你回答这些问题
比如你觉得我身上有什么不同于别人的特质?
你欣赏或者佩服我的方面是什么呢?
在你看来 我做什么事情的时候看起来最兴奋?
或者你曾经看到我做哪件事情的时候 让你觉得印象特别的深刻?
这个时候,你可能会发现你眼中的自己,可能和别人眼中的自己有着很大的差异。
第二个更简单的方法是一个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提出的非常著名的爱情三角理论,完美爱情的三大要素:激情,亲密和承诺。
我们可以借用他的理论,问自己三个问题,找到自己所热爱的事情:
1.我对待这件事情是不是很有激情,迫不及待的想要做这件事?
2.我是不是很喜欢这件事情,做起来很愉悦?
3.这件事情让我做上一辈子,我愿不愿意?
如果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那就证明这个事情,就是你真正热爱的事情。
我坚信,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如果一件事是你真正所热爱的,你一定会找100种方法要去完成它。
但如果你有一丁点儿不是热爱,那你也有100个理由借口来偷懒。
下一个方法更简单
因为它只关于你的一种情绪
——叫愉悦
梁宁老师曾经说过一个我很认可的理论:情绪是人们的底层操作系统。
有很多人说:学了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我们后天学习的都是理性的,理性是把人往回拉的力量。
但是驱动一个人的,是他内在的真实感受,是他的情绪,是底层操作系统。
我们都会有情绪,比如愤怒,恐惧,不满,厌倦,快乐,愉悦等等……
但当你陷入愤怒和恐惧的时候,你后天学习的知识,技能,理性都不能说服你
因为知识技能的调用需要思考,而情绪则是一瞬间的体验。
所以,这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
觉察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一件事,你可以不厌其烦地一直做下去?
这就是上帝给你初始化的操作系统的密码。
你不厌其烦的地方,就是你的天分所在。
你会对某些东西感到愉悦,当这个东西持续给你满足感
你就可以一直花时间在这里,不厌其烦。
时间久了,你就会与众不同。
我们都知道一万小时定律
可我们为什么愿意在一件事上花一万小时呢?
有的人会是不得已,但大多数人,都是在深度的体验中,找到了愉悦,找到了满足感
只有持续的满足和愉悦,才能撑一个人持续投入一万小时。
所以,你吸收谁的营养,你就变成谁。
你靠什么满足你,你就会成为它的样子。
什么东西持续满足你,什么东西永远让你不爽,这就是你的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