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工艺文化丛书,书里所收录的文章都是柳宗悦先生发表在《工艺》杂志上的。《工艺》杂志发行于1931年,发行了120期,因我在度娘里没有找到关于这本杂志的任何信息,所以并不知晓这本杂志到现今是否依旧在发行。能收这本书是缘由在看《茶之书》后,准备延伸一下日本的茶道时发现的,便和《茶道六百年》一起收了。
柳宗悦先生1889年出生于东京,是一位成果丰硕的思想家和美学家。深受佛教、孔子、老庄的思想的影响,在研究宗教哲学、文学的同时,对日本、朝鲜的民艺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并开始对之收集、整理、研究。
日本对日常实用之器的重视,便是始于的柳宗悦先生,这位学哲学出身的美学家也被称之为“民艺之父”,他的毕生经历在于挖掘和推广民艺之美。柳宗悦先生说过:“只有朴素之器才能有令人吃惊的美。器物因使用而更美,人由于使用而更加爱惜。随着时代的推移,手工越来越精细、精巧,但扼杀了单纯的美之本质。宗教寻求贫穷之德,这正是对高傲的智者的告诫。”
柳宗悦先生的另一本最具代表性佳作是《工艺之道》,这本书里阐述了何谓工艺之美、人们对工艺的误解以及工艺的未来发展,是最早的关于工艺性质的论文集。他的文化经历中最耀眼的地方就是由他发起的日本民艺运动及其相关事业。
此书里一共有17篇文章,从1926年9月发表的第一篇《杂器之美》开始,往后四十年间所写的探究“用与美”的关系与生活有关的工艺理论,通过生活来品美,并以此为对象来论述。
“民艺”是“民众的工艺”缩略,柳宗悦先生创造了这个词,经过努力拓展,这个词也被收入字典,使日本的民间文化传统得到保存和弘扬。迫于经济的压力,几乎一切都由机械来制作,机械的普遍而导致手工艺即将终极的时日,柳宗悦先生不断的呐喊“回归手工”,因为只有手工劳动中才有最为丰富、才能得到真正的工艺之美。时至今日,日本仍然是个较为优秀的手工艺之国。
手工艺最大的特色是最具人性化的,能够在很多场合表现民族特色,并踏实而仔细地制作出各种器物。我们的手和心是相连的,而机器是无心的,通过手用心来创造物品,是给予劳动以快乐,赋予物品美的元素,手工也为心的作业。同为有趣的日常生活增添了美之色彩,而一切家居生活都离不开工艺,是没有贵贱之分,也无贫富之差,是一切民众的伴侣。
平日里用的器具虽为平凡朴实,却是制作者用了心思,也让使用者在每日陪伴中倍感珍惜,粗陶的质感也会在使用的过程中变得温润有光泽,在使用中产生了恩惠、欣慰以及健康之美。既不花哨、亦无装饰,为朴素的杂器,而令人起敬的民艺便是来源于朴素的杂器。
如果对工艺的认知只停留在使用上的话,粗劣的器物制品是不可能造就工艺之美。毕竟我们一天里看到的最多、手触摸最多的就是这些杂器,同时也是越接近现实便越美,美术则是越迫近理想越美,所以在日常使用的杂器上融入绘画、雕刻等美术作品会更好的增强器物的美感来唤起人们的亲切感与眷念之情。因为美一旦脱离了生活,工艺也会随之而衰败,更无法振兴民艺。
所有的器物源于大自然所给予的材料,而材料体现出的是天然恩赐,再加上地方特色无不体现了工艺之美,同时也是传统之美,因为工艺所体现出来的美是长年累月的汗水和反复练习的精湛技术所累积起来的。
先生对茶道里的茶碗也是颇为研究,在日本当时的茶界里,茶碗分为三种,一是本土制作,二是来自中国,三是来自朝鲜。而最美茶碗便是高丽茶碗。看了此书后,我才知晓原来朝鲜的茶具里有多个种类,“井户”只是其中一个小类,名“井户”一词就是直接采用朝鲜地名的读音,然后再配上汉字。名为 “喜左卫门井户”的茶碗被指定为日本国宝,现收藏在大德寺孤篷庵里。因此先生跟茶道的事也有了交涉,关于茶事的文章也都收录在《茶与美》里,此书中只是概括的提了一下。
在一次民艺协会(成立于1934年)的大会上,古川徹三(哲学家)说,柳先生之名是能够和利休(被尊为茶圣)相提并论的人。利休为千家流茶道之祖,柳先生为民艺之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