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本地文学群里,一位文友说:“岳飞北伐的时候,老百姓响应寥寥。辛弃疾如果在金国科举成功,他也不会投宋。他是科举失败,才转而投宋,成了民族英雄的。”
这可是胡扯了,他必然是读了所谓专家的文章被误导了。
岳少保在郾城大捷的时候,黄河两岸的起义军群起响应,其中就有梁兴,连兀术的大将韩常都接受了岳少保的飞龙旗。如果不是赵构掣肘,收复河北河东是没问题的。
不要说岳少保北伐了,就是潘美杨业在雍熙北伐时,云州一带的老百姓也是积极响应,送情报,送猪羊,送粮食,成百上千的参加宋军。
完颜亮南征时,耿京在山东的抗金起义军发展到二十多万人,辛弃疾组织了一万多人,哪里是临时起意。
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问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
这是范成大出使金国在汴京遇到的场景。
这有个归属感问题,从石敬瑭出卖燕云十六州到雍熙北伐,不过三十多年,那汉族百姓自然是心向中原王朝了。
经过辽国百余年的统治,燕云之地的百姓对中原王朝的归属感会淡化,可以想象,如果岳少保真的攻打燕云之地,那里的百姓是不会响应的。
从靖康之耻到岳少保北伐只有十四年,郾城又在汴京附近,黄河两岸的百姓怎么会不欢迎官军呢!
岳少保的每一次北伐,中原百姓都是箪食壶浆资助王师。官军撤退后,那里的百姓都会遭到金军的血腥报复。岳少保闻报,内心非常痛苦,这在他的奏折中曾经提到过。
从靖康之耻到完颜亮南征,也只有三十多年,辛弃疾投宋是中原百姓心怀故国的一种体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