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践行笔记读书
为什么我们明明相爱,却一次次彼此伤害?

为什么我们明明相爱,却一次次彼此伤害?

作者: X咖啡馆 | 来源:发表于2017-10-28 14:47 被阅读14次

    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看几个生活镜头。

    镜头一

    星期天,孩子还没有写完作业,正沉迷于王者农药,你声色俱厉:“你这样从早到晚的玩,一点也不用心学习,将来就跟你老子一样没出息”。

    镜头二:

    接近零点,丈夫拖着疲惫的身体,刚踏进家门,你脱口而出:“你每天这么晚回来,这个家是你旅馆吗?下次这么晚,就不要回这个家了!”

    镜头三:

    下属某次工作不到位,你睁目怒吼:“给你安排个事儿,你那次好好落实了?不想干的话,滚粗,自己趁早找地方去!”

    为什么我们明明相爱,却选择一次次彼此伤害?

    1/可怕的语言暴力

    一个摄影记者的自杀

    在回答这个问题和分享《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关于语言暴力造成伤害的极端例子。

    1994年7月27日,南非警察在约翰内斯堡的一辆车厢中发现了一具尸体,死者叫凯文·卡特,大家可能不知道凯文·卡特是谁,但是提到他的代表作,大家就可能会很快想起来曾经有这样一个人。

    凯文·卡特,南非摄影师,摄影作品《饥饿的苏丹》因直面人性的罪恶和巨大的人性争议而引发舆论大噪,并因该作获得1994年普利策新闻特写摄影奖。

    《饥饿的苏丹》画面呈现的是一个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上,而秃鹰在女孩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待着女孩的死去。这张照片深刻揭示了当时的苏丹人民生活的困境,充斥着一股浓浓的悲凉之情,以至于在1993年被《纽约时报》刊登之后,在各国人民中引起极大地反响。

    按照好莱坞大片的套路,等待凯文卡特的是什么人生后续,迎娶高富美,走向人生巅峰?不不不,生活恰恰相反,在1994年7月27日,凯文卡特在自己仅有的一辆车子的车厢中结束了自己27岁的生命。

    货车的座位上有一张纸条:“真的对不起大家,生活的痛苦远远超过了欢乐的程度”。一个本应该大有作为的年轻生命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令人不胜唏嘘。

    你不禁要问,是谁下的罪恶之手?

    我们不妨看一看,在卡文凯特的照片传开了之后,大家给他加的标签:“踏在小女孩尸体上获得的普利策,卑鄙自私的人,屠夫”,这些莫须有的罪名在无知群众的语言暴力下彻底压垮了凯文卡特,最后导致了他的自杀。

    2/“被蒙蔽了的爱”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语言暴力?

    根据马歇尔博士在书中陈述的观点,大致有以下四个原因:

    道德评判:用道德标准来评判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恶的。例:“你这样做太自私了”,“你对他有成见”。

    进行比较: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例:“你看看人家小孩儿”,“你看看人家老公?”

    回避责任:人们用“不得不”给自己找借口,淡化个人责任。例:“你让我伤透了心”,是“你”让我伤透心。再比如“这是公司、领导让我这样做的啊”,总之不是我愿意那样,是我“不得不”那样啊(偷笑)。

    强人所难:我们对别人的要求往往暗含着威胁,如果不配合,他们就会受到惩罚。在我们的社会中,这是强者常用的手段。例:“限你明天之内修改完PPT”,“你不好好写作业,今天就不要吃饭了!”

    关于为什么很多人会使用暴力语言?大叔也通过网络和书籍找了一些相对权威的解读,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但总体上不外乎以下几个:

    一是成长经历:使用暴力语言的人,往往是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比如儿时缺乏父母管教或过严,缺乏与人沟通能力,造成心理扭曲,还有幼时被人欺负的报复心理,选择用暴力的方式来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平衡。

    二是素质能力:自卑、能力受限、挫折感,受到挫折而无处发泄和补偿自卑心造成的强烈控制欲。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领导、家长自己也不知道标准或者把握不清,担心控制、指挥不了孩子、下属,表现出来就是语言上的出格。

    三是“无意识”:有的人对自己的言行不注意,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些话对别人的伤害,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3/如何走出怪圈

    非暴力沟通的要点

    在《非暴力沟通》中,作者提出,正确的沟通方式有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充分运用这种方式,能够帮助我们认识语言暴力,并且在各种火山喷发前,抑制自己的情绪,更好的正确地沟通和解决问题。

    1.观察: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

    我们此刻观察、回忆、想到到了什么,清楚地表达观察到的结果,而不去主观评判别人。

    观察很容易与评论混在一起,这是非常要不得的。

    那么什么是观察,什么是评论呢?我试着来举个栗子:

    混为一谈:媳妇儿,你花钱总是大手大脚。

    区分:媳妇儿,上周,你在某宝买衣服花了2000元。

    观察和评论的区别就在于,观察只是诚实而客观地说出你见到的真相,而评论则是在你看到的事实的基础上,加入了具有主观意识的理解。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经说:不带评论的观察是智力的最高形式。

    所以,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就是客观地说出你观察到的真实情况,并且不随意地对他进行揣测和评价。若将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并反驳我们。

    2.感受:你的感受如何?

    你所观察到的这些事情,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开心、兴奋、悲伤、自卑、委屈或是其他什么,清晰地表达出来。

    这里说的感受,要与看法做一个区分。

    也举个栗子:

    你住在宿舍,舍友把音乐开到爆炸,你怎么样也睡不着。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是“我觉得她不应该开这么大声”?还是“声音太大了会影响到别人”?

    其实这两种都不是,这是看法,而非感受,感受应该是“她的音乐太大声,我很烦躁。”

    现实中的我们,似乎很喜欢用“我觉得你怎么怎么样”这四个字来表达很直接的想法,然后还怪对方不理解你,却很少用“我内心感觉到什么什么”来表达你内心真实的想法。

    将感受和看法混为一谈,很容易导致沟通双方两败俱伤。

    沟通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信息的传递,还在于心灵的交互,培养表达感受的能力,可以让双方情投意合。


    3.需要:哪些需要(愿望)引起(导致)你那样的感受?

    这里的需要,指的是你的哪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你产生好的或坏的感受。

    在表达失望或不开心的心绪时,往往有两种表达方式:

    甲:你每天不好好吃饭,反而吃这么多零食,妈妈很不开心。

    乙:你每天吃这么多零食,妈妈很不开心,因为我想要你的身体健健康康。

    甲的表达方式重点在于“你”吃很多零食,导致“我”很不开心,语气中含有指责的意味。而乙的表达,重点在于我不开心是因为我希望你健康的愿望没有被满足,是从自身的感受出发。

    我想,如果你是令妈妈不开心的人,应该比较喜欢听到乙的表达方式吧,下次,你不用妈妈督促,就能开心地把饭吃完。

    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对方的反应往往是申辩或反击,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时候,明明是为了对方好,本身也没有指责的意思,可话一说出来,总是会引来对方的反驳。

    而若是我们直接说出需求,对方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4.请求:说出你的请求,一定要具体、明确。

    非暴力沟通的第四个要素,就是明确地提出你的请求,清楚地告诉对方,你希望他做什么。

    关于如何给出详细的请求,再看栗子:

    李女士对丈夫说,希望他能少花一点时间在工作上。结果他的丈夫是少花时间在工作上了,但去打麻将了呀。如果李女士能清楚地告诉丈夫“我希望你能少花点时间在工作上,早点回来陪陪我和孩子”,相信她的请求就能比较容易被满足。

    所以,你在提出请求时,一定要足够具体,如果意思含糊不清,对方难以了解你到底想要什么,便不能做出积极的回应,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埋怨与指责。

    再者,提出请求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语气,别让请求变成了命令。

    如果你想表达的是“我希望你今晚能早点回家”,但说出来的是“你今晚必须要早点回来”,用这种命令式的语气,会导致对方心里非常不舒服,从而产生反抗的心里,抵触你的请求。

    因此,在提出请求时,可以多用一些这样的词汇:麻烦、希望、如果你能.......就太好了等,避免使用:必须、应该、无论如何都要、我有权、就这样吧等冷漠和官方的词汇。

    4/好好说话 

    非暴力沟通范例

    针对开始提到的三个情景,笔者在生活中尝试的应用了非暴力沟通的方式,效果良好(夫妻恩爱、儿女乖张、朋友相敬、工作顺畅,偷笑,哈哈哈哈哈哈),斗胆在这里给出我的表达(模式),大家不妨感受并实践一下。

    镜头一

    你的内心想法也许是想孩子好好写作业,能考个好点的学校,将来找个体面的工作。可是,那一刻,你伤害的不仅是孩子,连旁边老公也被你“炸裂”。

    非暴力沟通对话模式

    “宝贝儿,妈妈看到你最近一段时间,每天作业没做完就在玩游戏(客观地说出你观察到的情况),妈妈很不高兴(说出你的感受),我希望你能少花一点时间在游戏上,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赚更多的钱,做喜欢的事(你的愿望是孩子能好好学习,有一个好的未来),你以后能不能先专心把作业做完,然后就可以开开心心去玩一会儿游戏呢?(说出具体的请求)”

    镜头二:

    妻子的本意也许只是关心丈夫、担心他的身体累坏,想让他下班后早点回家,早点睡觉,或者想要他多陪陪自己和孩子。

    非暴力沟通对话模式

    “老公,我看你为了咱们家,每天早出晚归,脸色也不太好,我有点儿担心。你看起来比咱刚恋爱那会儿都瘦了好多也,要不,你少去几次应酬,我给你煮最喜欢的粥补补?你回来早也能多辅导一下咱宝贝儿的作业,将来说不定儿子能考个清华北大呢?”

    镜头三:

    你的真正意图也许是让他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以便他能得到工作能力的提升和部门绩效的改善。

    非暴力沟通对话模式

    “小王啊,最近你这块业务比较忙,经常加班,压力很大,所以可能难免有些顾此失彼,领导们其实很担心咱部门干不好,咱能不能在不影响其他工作基础上,把标准化流程构建这项工作优先安排一下?你看这样有什么困难没有?有的话我可以安排其他人份帮你分担一部分活儿,巴拉巴拉巴...”

    5/从我做起

    构筑爱的世界

    以上范例中,虽然听话者不见得会完全按照你的意愿来行事,但我想至少不会产生反感,甚至跟你吵架。他们些许慢慢也会知道,你是真的为他好,也会认真地思考你说的话,从而给出比较积极的回应。

    这样,在每一次的交流中,我们便能减少吵架、误会和顶撞的频率,与相爱的人更加相爱,与孩子更加相亲,与同事和朋友更加协作、和睦。

    相反,我们无处不在言语上的指责、否定、说教、随意出口的评价和结论,会给对方带来的情感和精神上的创伤,甚至比肉体的伤害更加令人痛苦。

    有人说:“你永远不知道你在愤怒时的一时口舌之快,会对爱你的人和你爱的人造成多大的伤害”。

    造物主让每一个个体在这个世界呱呱落地,就是来感受人生的美好,而不是来讨取情感的破碎,所以希望从今天起,从看完大叔的分享起,我们能一道努力,让语言成为我们疗伤的良药,而不是让伤痕变得更深的利刃。

    最后,分享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的话来结束本书的分享:

    让梦想中的世界,通过我们的转变得以实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我们明明相爱,却一次次彼此伤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hs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