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幸听了吴军老师的《读书如何兼顾广度和深度》写作课。反思自己,深有感触。
重点收获
读书要想兼顾广度和深度,关键是要分层阅读:
* 浏览的书,快速翻翻就行;
* 细读的书,要逐句读完;
* 典藏的书,值得长期放在书架上。
深度读透一本书,就可以用它的内容构建知识体系和认知框架。
我回顾了一下自己的阅读,读的很少,不是不爱读,同等级的信息太多,有限的时间太少,加之心态浮躁,很难读进去。而且几乎对读过的书“一视同仁”没有分层。
具体来说存在很大的问题:
1.大部分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娱乐性的阅读。如何取舍,如何兼顾,很难解决。
2.买过一些书,家里的典藏书也不少,历史类,武打类型的多,没有时间读。其余喜好读的也只限于小猫钓鱼式的,拿起这本,放下那本。对读书这件事做不到分层,有些有价值的书读了三成就放在一边,也有几乎通读完的,但是困惑于很快忘记。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应该使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吧。
3.读书笔记仍然做不好,乱七八糟的做了找不到地方,利用不起来。想学习如何建立索引,应该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吧。
4. 蜻蜓点水式的浅读,读书很少思考,更缺乏深度思考。
古人曾讲读书有三上,枕上/马上/厕上,即在休息时躺着读书/如厕时读书/在路上读书,这也是提高阅读量的一种方法吧,所谓效率不够时间来凑。
追溯到高中毕业上学时候,读过《苔丝》《少年维特之烦恼》《包法利夫人》《复活》等,不止这些吧,大多已经忘记,印象最深的书是《简爱》。因为最爱这本书,斐同学作为生日礼物送给我,一生中几经搬家,它跟随我几经辗转,书页已经泛黄,至今珍藏书柜。
恋爱时侯,先生送给我《年轮》,对我表达好感方式确实另类,依然保存在书柜吃灰。
近些年读过的印象深刻的有《人间失格》(太宰治)《得未曾有》《春宴》《清醒记》《一切镜》(安妮宝贝)这些书曾出现在禁书名单中。
床头放着《态度》《见识》《格局》(吴军)待读,我真的是重度拖延症患者;准备读《和另一个自己谈谈心》《为何爱会伤人》《幸福的方法》(武志红),这类书总是给我指点迷途,豁然开朗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