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听中医说养生的核心就是养气血,那么人的气血又是什么呢?
带着问题学习——黄帝内经调经论得知:“夫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隧。以行血气,血气不合,百病变化而生,是故守经隧焉”
西医一直对中医的气血运行不理解。西医认为人体的血液运动是由心肌收缩舒张完成的。中医会进一步问谁让心肌收缩和舒张了呢?
西医会说天生的——既胎儿形成后就有了胎心,那胎心又是怎么形成的?西医说是精子和卵子形成的受精卵慢慢长成了肉心。
中医则说两精相遇谓之神,神于是就藏在了人的心脏。推动魂、魄、意、志入肺、肝、脾、肾的动力。
而当心血管被很多油污堵塞之后就会出现心慌,胸闷,心神不定,气促,气短。干活和受累时这些症状更明显。
以上的这些症状说明气虚、血虚。这个气就是我们常常看不见的如水蒸气一般,它遇冷疑成水,遇寒结成冰,遇热化作一股清气向上成云。
养生最重要的一点就养气血。而养气血又分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睡眠,一方面是通过食物营养素,二者缺一不可。
气血充足是人体健康的基础,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养气血的物质不缺,反倒是吃进的物质太多了造成三高引起种各样的慢性病。
所谓之慢性病,是指经过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得的病,因此以前这些病大多在老年人中发生,因此叫老慢病。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生活方式病也开始提速。一出生,几岁,十几岁,二十几岁得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已不是什么怪事。
各大医院也相继成立了儿童心脑血管科,但是这些专科还仅仅是治标,解决病的问题而不是产生病的因,降糖、降压、降脂的药只能解决血液检查的异常指标,并不消除升高异常指标的原因。特别是由心理压力所产生的内毒素所引起的“三高”的问题,更不是西药所能解决的。
因此要了解百病生于气,气和则安,气乱则病,气散则亡。人活一口气,佛争一柱香。
所以《黄帝内经》一开篇就强调“”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小儿推拿杨老师专业小儿健康知识分享,如您想了接详细的育儿知识可以加我个人微信微信号13579905278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育儿知识您还可以在“喜马拉雅”软件主页搜索“冬阳桑梓”关注我的个人电台,那里有更丰富全面的育儿知识,每天都在更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