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1:已知某溶液中存在较多的,则此溶液中还可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离子反应的理解程度。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①生成难溶性物质,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③生成气体,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与结合生成难电离的,排除A项;产生沉淀,排除B项;发生反应,排除C项。
答案:D
例2: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
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
A.
B.
C.
D.
分析:①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则溶液中一定含有
,因不稳定,分解产生的可使品红溶液褪色;②加碱并加热后,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有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③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再加溶液有白色不溶于稀的沉淀生成,说明此时溶液中含有,但可能是原溶液含有的,也可能是加入氯水后氧化产生的,故不能确定的为。
答案:B
例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向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B. 三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
C. 碳酸氢钙溶液跟稀硝酸反应:
D. 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分析:解本题时应当采用正向思维,对每一个离子方程式进行分析,每一个离子方程式应与其化学方程式及实际相吻合。A项中电荷不守恒;C项中
是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应写成离子形式,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写为+;D项中电子得失数目不相等,电荷数亦不守恒,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答案:B
例4:用含有①
、②、③、④的四种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将②和③混合后再加入①,反应后溶液中有,则溶液中还有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2)将②和③混合后再加入④,反应后溶液中没有,则溶液中肯定有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取①的酸性溶液和④混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分析:(1)发生的反应为
,反应后溶液中含有,一定还含有,没有。
(2)发生的反应为,溶液中肯定含有,可能含有、。
答案:(1)
(2)
(3)
例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硫化亚铁放入盐酸中:
B. 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C.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D. 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分析:FeS难溶于水,故不可写成
的形式,A项错误;B项生成的CuS不溶于稀酸,应写成化学式;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只能溶解在强碱中,与弱碱不反应,不能生成,C项错误;D项的电离方程式为,因NaOH溶液过量,故发生反应,D项错误。
答案:B
例6:在某溶液中酚酞呈粉红色,下列离子在此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的是( )
A.
B.
C.
D.
分析:能使酚酞呈粉红色的溶液显碱性,说明溶液中含有
。发生反应:,其余离子都不与反应。
答案:D
例7: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为确定一化工废液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向少量样品废液中加入过量盐酸时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过量氨水使溶液呈碱性时,有白色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滤液中加入小苏打溶液,又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此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 )
A.
B.
C.
D.
分析:由废液+HCl(过量)→白色沉淀可知,废液中一定含有
,排除B项;第一步的滤液中加过量呈碱性时有白色沉淀生成,则滤液中可能含有等;再向过滤后的滤液中加入,发生反应
,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可能含有等。
答案:A
例8:某溶液中含有三种阴离子,如果只取一次该溶液,分别将三种离子检验出来,则检验顺序如下:
(1)先检验_____________,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2)再检验_____________,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3)最后检验_____________,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
分析:取少量溶液,先加入
溶液,可检验出;再加酚酞试液变红色,加入,红色变浅,检验出;最后加入溶液可检验出。
答案:(1)
(2) 酚酞试液、
(3) 溶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