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喜马拉雅听上听到李松蔚老师讲关系,他讲到“角色标签”这个词。
李教师举了个例子:一个妻子和丈夫对孩子的教育理念不一样,爸爸经常像老师一样教育孩子,妈妈不同意,如果提出异议的话,爸爸就很生气,觉得是唱反调,就会连妈妈一起吵,一起批评。妈妈很生气。
李松蔚老师说妈妈可以这样对爸爸说:“谢谢老师,您说的都对,我知道错了。现在让老师走开,请我老公回来。我要告诉我老公,我今天很不开心。他要负责把我给哄好。老师再见!”如果老公还是巴拉巴拉,那就可以说“老师您怎么又回来了?还是请我老公回来吧!”
关系标签就是这样一个小的技能,用老师、法官这样一个标签,把两个人在关系当中的角色给人的感觉具象化了。
如果一个人在关系当中经常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在说什么,那这时候你就可以用一个“关系标签”,让对方明白他刚才在扮演了个什么角色,提醒他来思考是否合适当下的情景、身份。
人际沟通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内容层面的沟通,一个是关系层面沟通。我们经常盯着内容而忽略了关系沟通。实际上应该把关系沟通放在和内容同行重要的位置,甚至有时关系沟通更重要。如果只说对错,那就是内容沟通。这样的沟通是让人不舒服的。可能你都对了,但是失去了整个世界。一个人在关系当中,总是要对的话,那他就给别人的压力会很大的。
如果一个丈夫在家里,老是扮演一种评判指责的角色,那妻子感觉没有被支持,就可以说:“让老师走开,让法官走开……我现在需要一个丈夫给我一个拥抱。”
如果老公经常咬文嚼字,那妻子就可以说:“好了,字典先生/老先生,你可不可以暂时离开一会儿?让我老公回来?”
通过这样一种说辞,让丈夫从指责从法官、从老师的角色里,转到他应该承担的这个角色里边。
我之前有的时候发现爱人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都是直接指出来:“你怎么又指责人了?你怎么又这样说话呢?在咋一屁股又坐到你妈那边了?”用这样强烈的指责、攻击性的语言来表达不满,结果是人家反而说我指责、批评,矛盾有时反而会升级。
而李老师这种“关系标签”方式就巧妙、柔和和许多。真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真是要“活到老”不学也白活啊!
I��X�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