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年——嘉祐四年(1059年)——六月,他收到政府另一道命令,重申前一次的旨意。文中没有说特免考试,但是他只关心免考的问题。政府领袖应该信任他——要嘛就接受,要嘛就算了。他不愿象小学生被人考来考去。所以他第三次恳辞。他写信说,他已经五十岁了。这个年龄能为国家做些什么?毕竟学者从政只是为国效力,否则就该安份的做一个穷学者。如果他现在决心从政,既不能得到为国效命的机会,又不能享受大隐士的殊荣。不过他最后说,现在已是夏季,他儿子的服丧期下个月就满了,他就陪他们再度入京。他希望到时再会见众官,讨论一切。由整封信的语气看来,他不反对五十岁从政,只要这些大人妥善安排,不让他的试卷象小学生一样受人批改就行了。
事实上老妻已死,老苏打算永远离开四川。他显然很适合京都的生活。两个儿子已得到功名,下一步就算不为自己求官,也该看一看政府有什么空缺留给他们。孝期刚满两个月,父子就再度进京,这次还带着年轻的太太同行。他们为亡母的灵魂做了一番妥当的安排。苏洵叫人塑了六座菩萨像,放在两个木刻镶金的圣龛里,安置在极乐院的如来厅内。六菩萨是观音娘娘、势至菩萨、天藏王、地藏王、解冤王者和引路王者。动身前苏洵正式把佛像献给庙方,又到亡妻灵前告别。祭文末尾说,“死者有知,或升于天,或升于四方,上下所适如意,亦若余之游于四方而无系云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