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親友給我上傳了佛山通濟橋的照片,正是風含情水含笑,今年雞年,更是迎春花開的幸福年,令我相思萬千重,多麼想挿上一副隱型的翅膀,飛回去看看,趁著這花好月圓的日子,聽聽這里春天的故事,說說俺家鄉的好。
佛山有個好習俗,每年正月十六,人們帶着新年喜洋洋的氣氛,一家大小,扶老攜幼,呼朋喚友,行過通濟橋,規矩從橋頭(北岸)行至橋尾(南岸),不能折回復返,須由橋尾右傍邊的田邊大基返回佛山鎮,否則就不吉利,所以也有"行通濟 冇閉翳"之說。(行即走,閉翳即煩惱,冇閉翳即沒有任何煩惱不愉快的事情)當然也是一種願景,是民間自發性正月祈福的活動之一。
佛山人正月十六"行通濟"的習俗,歷史相當悠久,從明朝天啟六年(1626年)建好橋開始,代代相傳,不知不覺也行了近四百年,是雷打不動,風雨無阻的新春后民間自發活動。寓意"橋以通濟名,必通而后有濟也"。
說來這橋也很有特色,橋頭石級共9級,橋尾13級,這意念是"九出十三歸",大凡做生意的人,都明白這種計算方程式,如廣東人常說的"有着數冇洩底"。現在重建了,雖然沒有石級,但仍然設有象徵意義的防滑條,取代台階,橋北安置9條,橋南安置13條。 想想當年,佛山沒有佛山大橋,沒有中山橋,也是孤島小鎮,想去廣州、順徳、南海、番禺、中山真是寸步難行。行通濟,很自然成為佛山鄉民外出經商,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心想事成和家庭幸福,是最好的祈福方式了。
看通濟橋牌樓的對聯,便知當年的詳情。
右聯:通七堡之游行逸客尋春任得渡頭飲馬
左聯:濟萬人之往來曲橋跨水艷稱村尾垂虹
這對聯概括了通濟橋的原貌特色,近年重建了,面貌大改覌,一路平川,但"行通濟"的習俗更加盛行,還吸引了大珠江三角洲的人們蜂擁而至,一來求週年"冇閉翳";二來求財冇洩底,"九出十三歸";三來抱抱生菜,舉着風車,轉轉好運,回去發財又順景。
佛山人都知道,"行通濟"是要守規矩的。每年農歷正月15日夜晚11點(16日子時)正式開始,到16日11點前(即17日子時)結束。也有例外,如家有老人,可以提前在正月13、14開始行進,避開人潮高峰期。"行通濟"前,在橋頭前兩旁的攤販檔,買一扎生菜,一個風車,(以前還買一連炮仗),行完橋后,把生菜拋下橋下,點燃炮仗,從另一條路回家,就可以整年行大運了。現在環保,政府設立一個"生菜池小島",人們把生菜全拋在里面,真是辛苦了環衛工人們了。
說來慚愧,在佛山住了二十多年,還真沒有一次"行通濟"的經歷,但每年都有同事參加,帶回來各個版本的故事。家住的地方,附近就是通濟橋,每年從陽台可以看見,用"人山人海""車水馬龍"來形容,一點也不誇張。四鄉的民眾扶老攜幼擁向通濟橋(舊橋),成萬名"二叔公"用高音喇叭維持秩序。步行聲、歡笑聲、炮仗聲,聲聲入耳。真不好意思增加民警叔叔的負擔,其實平時買菜都可以順便去,這個大市埸就是通濟橋旁的"同濟市場"。
估計今年有超一百萬人去呢。記得啦,明年一定去,佛山約定你!
"行通濟 冇閉翳"。
佛山行通濟 佛山行通濟 佛山行通濟 佛山行通濟 佛山行通濟 佛山行通濟 佛山行通濟 佛山行通濟 佛山行通濟 佛山行通濟 佛山行通濟 佛山行通濟看看拋下的生菜,便知墟冚!
佛山行通濟 平日里的通濟橋 佛山行通濟過去行通濟后往田野及河基回家
佛山行通濟2018年正月十五行通濟場面
佛山行通濟2018年正月十五行通濟埸面
佛山行通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