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9588/b07626a39bec0c81.jpg)
《南溪顾氏》是继《南浔金家》之后,又串出的一本关于南浔的书。
依旧是南浔,清末民初江浙流域夹缝中的一席。那时,南浔富在养蚕,富在"辑里湖丝"。不远处,正有十里洋场上海滩的雏形,有国际贸易的初始,遂有了"辑里湖丝"的转口生意,也便产生了南浔的"四象八牛"之富户的生成。
顾家该是四象之一了,可见当时之了得。偶尔发家,几代延绵,当属顾家第三代"顾联承"为最,典型的标志即是他在上海滩建了个"百乐门"的西化了的歌舞场子。
百乐门,原是洋名"paramount"的译音,意为:至高无上,的意思。
翻译之妙,妙在更像是个意译:百一一乐一一之门。舞厅,不正是图个乐子的地处么,仿佛某种暗合,既妙又神。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9588/26de4dd3427a6e83.jpg)
不读此书,还以为"百乐门"是黄金荣或者杜月笙搭的乐场子,未想到,却是有头脑的南浔商人之杰作。
也可见,孤陋寡闻人人有,处处在。谁都不可能是所谓的"活字典"。
顾联承时代,正是顾家的巅峰时刻。才有此"百乐门"大手笔。开业时上海市市长吴铁城到场祝贺并致辞,场面之大,空前绝后。歌舞升平,纸醉金迷,一切仿佛真的能"百年欢乐"似的。
风起于青萍之末。谁能想到在当时的上海滩建一座宏大而时髦的西洋乐场子的动念,居然是南浔顾家的一个宿愿。顾家第一代发迹于清末,民初时"败了家",甚至卖掉了祖上的"南浔舞厅",便成为一个家族心坎上的伤疤痛痕。所谓,船底破了还有船帮,当顾家又一次东山再起之后,建一个"更大的"舞场成为心愿。于是,便有了上海滩的"百乐门"。无意间给大上海这个不夜城注入了一个娱乐灵魂,一座承载花花世界的航母。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9588/41fb64f2d0a56af4.jpg)
除了生意经之外,顾联承还喜欢上体育,在那时显得十分特别。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他的倡导下先后成立了"百乐门体育会","强华体育"等组织,直接支助而较早的开展了篮球、网球、足球等体育运动及赛事。对于1930年的旧中国,可谓运动达人。
不仅如此,顾联承更有慈善方面的作为与贡献。捐资并参与了上海佛教协会的创办。与园瑛法师成为忘年交后,专门为其在上海修建"园明讲堂"作为园瑛法师讲经的道场。可见这个"衔玉而生"的顾家三代人,的确是那个年代少有的人格健全者。
要么建筑,要么文化,要么善举,要么官场,要么介入某某历史大事件…所谓立名、立德、立功,才可能于浩瀚的世间偶然留下些许"雪泥鸿爪"。其他的,只好"一介草民"、"老百姓"、"芸芸众生"的一笔概括,了事。
真的需要这么低落的情绪,透彻的"出世"哲学之笔触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9588/3ebb854274f57401.jpg)
无他,一时灰色而己。其实作为世间一过客,留名或者籍籍无名,都一律的"千秋万代名,寂寞身后事"了,身后的与生前的,并没有一个挂碍的机关,生死两清的事。
人生的设计居然是这样么?固然颓废了点,却不建议颓废,毕竟社会发展,文明进步,总得人类的脚步去践行。
1943年,顾联承不幸因病去世,年仅45岁。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又不得不回到"命也"之原点。
好在近百年的风雨,"百乐门"还在,已然是老上海的一个标志,成历史中"顾家"的驿站,上面刻着三个字:顾联承。如今的顾家至"五代"子孙,依旧开枝散叶于海峡两岸和太平洋彼岸,散而不失。
时光荏苒,长路漫漫,延绵未绝的时空,总有一些家族的符号作为一页存根,被后人猛然间翻出来。这便是时代符号的意义。
![](https://img.haomeiwen.com/i12499588/99f5f743941a3d9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