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世漫谈

作者: 函山 | 来源:发表于2018-10-01 18:30 被阅读8次

语文课接近尾声,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如何提升国人思想道德水平?问题如火药,在同学们心中点燃,却又引来一片纷纭的议论声潮在外。我则在这片声潮中默然冥思,最终写下四十个字在书中空白处,算作是此番寻索的结果。

而这四十个字是:综合发展,强国富民;倡道导徳,辅以法律;上行下效,万众一心;民风渐长,刑制渐宽;民风至厚,道法自然。

政治格局暗流汹涌,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精神文明竞相激荡——这是一个大世,一个真正的大世。

外域一场革命将自诩天朝上国的大清打落云端,此后百十年间,这片大地上硝烟不断,战乱频仍。而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多灾多难,却仿佛冥冥之中总有一股神秘的伟力使这个古老的国度在千钧一发的困厄之际化险为夷,转危为安。于是便有了它的饱历沧桑而不衰,久经飘摇而愈盛,一路迂回坎坷,最后终于在这大世之中扎稳了根,慢慢回复了曾经的大国风神。

当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当历史的阴暗一角暂时又被光明照亮,当面目狰狞的猎人已锦衣玉食……他们舔干指尖的斑斑血迹,戴上虚伪而客套的面具,露出温文尔雅的笑容,用一种和风细雨般的语气向这个世界发问:“大家的道德文明去哪儿了呢?”

声音如呢喃轻语,却在整个世界听来像是一阵轰轰雷鸣,听得人失魂落魄,仓皇惊恐。于是这个世界开始陷入一种思考与焦灼:我们的道德文明到哪儿去了?找不到答案,只能自怨自艾,自抱自泣,受的苦楚越多,哭得也便越厉害。而国人,恰是哭得最厉害的那个群体。

经过六七十年的发展恢复,中国百废俱兴,早已不见战乱方平之时疮痍满目的面貌,取而代之的是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气象。国家日趋昌盛,百姓日益富足,举国上下都沉浸在一种腾飞的喜悦之中。就在国人将要得意忘形的时候,他们也听到了那声来自异域的所谓文明的询问:“大家的道德文明去哪儿了?”声音依旧温和,问题却直指人心——直指国人的心。

当经济物质迅速腾飞的弊端渐渐暴露,当旧的伤痕渐渐化作历史陈迹,当新的缺口在发展的洪流下渐渐决堤……部分国人毕竟先从巨大的喜悦中冷静下来,他们也从美梦中惊醒,抱着一截截半掩在历史尘埃中的镌刻了诸如“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厚重的碑匾面面相觑,又失声痛哭,却哭不回逝去的人心。

这个时候,这些人看到的已不仅只有眼前的繁荣与富足,还有与之俱来的衰败与腐朽。繁荣富足的是物质生活,腐朽衰败的是人心道德。他们把目光的焦点由自己的面子投到了里子,当看到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现状后,又惊慌失措地将目光转到了外界。

只是他们发现外界也变了模样,原本灯红酒绿的世界变得有些狰狞可怖——映入他们眼帘的,已不再是之前歌舞升平的气象,在这股熟悉而陌生的面孔上,他们看到的是尔虞我诈,明惜暗欺和人人自危。就像是一个小孩子在人海中与自己的父母走散,这些人的心里流露出一股抑制不住的无助和惊慌,于是便又一次失声痛哭,哭得情真意切。

相比前面已清醒过来的人真切的哭,另一部分人的哭就显得有些莫名其妙了。这些人多半处于半梦半醒间或是迷醉的状态,还没有看清前面的人为什么哭,只是见周边的人在哭,不管三七二十一,也便一股脑儿哭了出来。

而更为有趣的是,这些东效西颦的人尽管没有什么头绪,心里也没有什么悲伤,脸上却哭得比被效仿的那部分人还要悲痛。而那些哭得真切的人却已经不哭了,他们要么已经变得麻木,要么已经被这些人的哭弄得目瞪口呆,要么已经开始或准备开始寻找将碑匾挖出重见天日的方法。

至于这部分哭得莫名其妙的国人,见自己成了戏台上的主角,便哭得更加卖力了,撞上情节严重的哭,遇着情节轻缓的也哭,于是一时间,他们所在的地方都被一种鬼哭狼嚎的声音充斥。

其实无论哭得真切还是虚伪,都并非全然没有意义,这两三种人毕竟把道德文明缺失的实状哭出来了,因此国人才多了一处茶余饭后的谈资,才多了一番人心日下的感慨,也多了一份三省呼己的反思。

然而,尽管同样是哭,但在这里有一点还是要着重分明的:前者在痛哭于道德缺失的现状后还会去做或还想去做一些事情挽回,而后者则只顾着抹眼泪——当然也并非没有在此同时张目四望,看看周边还有没有下一件能让他们痛声呵斥道德缺失之事的可能。只不过除此之外,他们绝不会去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缓一缓这凝重的氛围,依旧我行我素雷打不动。所以关怀与寒暄不可同待,大是与大非不容混淆,恰恰便是这里所要强调的重点。

言归正传,相较于问题本身呈现出来的形态,出现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显然会更为重要。

为什么会出现道德水平集体下滑的现象?想来这一点不仅仅被已经清醒过来的那部分国人深深寻思,便是那些半梦半醒或眠而未醒的人,在偶然的一个时间与场合——或是饮着热茶,或是捧着手机,在他们脑海心头,至少也有过这样一个疑惑一闪即逝。

是不是物欲的迷惑让人们丢掉了精神?是不是信仰的虚无让人们失去了敬畏?是不是在那一次两次所谓变革的清洗中让人们失去了根本?这个问题涉及的时空跨度太深太长,问题的本身也是如此的暧昧不清,要去深究只会让人徒伤精神。

既然如此,不妨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些,眺望一下杳不可测的未来,在这里稍稍提及理论上可以解决问题的途径,不过不必斟酌细寻,权且当作一番闲话家常,漫聊成趣可矣。

——综合发展,强国富民;倡道导徳,辅以法律;上行下效,万众一心;民风渐长,刑制渐宽;民风至厚,道法自然。再次提及,这四十个字依旧不曾有变。

政治格局暗流汹涌,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精神文明竞相激荡——这也依然是当今世界暂定不变的形势背景。于是身处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个国家无论想有什么作为,都不得不将这个大背景当成前提,因而瞻前顾后,为国家做出长久之计。而加强国人思想道德建设之举实是前承古德,后泽来人,内肃民风,外立国威的大事,因此更加要严肃对待。

时至今日,国家之间的竞争已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角逐,潜移默化间,它早已化为了彼此综合国力的较量。这其中又包含着政治经济文化科教等许多复杂因素的参差错综,不过这种复杂离我们还有些远,不需要过于探究。

然而身在中华,于书本或影视上知悉了近百年屈辱史的我们,却一定要牢牢在心里记住这点:一个国家,无论别的方面多么繁荣昌盛,甚至超越别国不知凡几,但若没有与之相适应的军事力量,等待它的必然是颠覆与屈辱。无论是横看这个国度一百多年前异国对它政治经济的侵略,还是纵观这片大地数千年来上演绎了数番的野蛮对文明的摧残都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因此也希望那些已经清醒过来,认为是发展导致了国人思想道德水平集体下滑而心生不满的人,他们在心里能够用更加客观的目光对待这个国家的进步与弊端——有些错误,犯了一次就已足够致命,而我们的国家还不够强大,用暂时的精神缺失换来一个可以实现长治久安的物质环境,未必不是当下最好也是最无奈的选择。

同样也是因为如此,在我写下的四十个字里,“综合发展”被放在第一位——只有不断发展且综合发展,一个国家才能拥有更为强盛的综合国力,它的国民才不必过那种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日子。而那些想要对其图谋不轨的国家也会因此忌惮三分。

不知是出于思虑的天真,又或是被安逸的生活迷醉了理智,总而言之,部分国人也许会有这样的想法:我们的国家已经足够昌盛,军事实力也已足够雄厚,同样也不太可能再受到什么战乱的侵袭,又何妨将综合发展缓上一缓,转而在提升人们思想道德水平这一层面下一番功夫,肃一肃民风,立一立国威,重新扶起“礼仪之邦”的碑匾,让人们在内少受一些道德缺失的害处,在外多承一番他邦别国的尊重,这岂非也是双全之法?

我有一个朋友恰恰也在这部分人之中,于是我至今还记得自己与他曾有过一次交谈。那次交谈最初的话题早已被淡忘,只是记得在最后不期然谈到了中国的发展问题。我说中国应当继续发展下去,甚至要超越任何国家,只有这样才不会再度被欺凌。而他对此的回应是:“中国现在已经不会再受到任何欺负了,又何必一定要与别国比个高下呢?”

他的反问突如其来,问得当时的我不知所措,脑海里一片空白,也不知道该用什么话回答他。也许我应该说些什么或问些什么——你知不知道有多少个明里暗里的存在正对这片大地虎视眈眈,你知不知道有多少个弱小的国家至今仍受着霸权主义的威胁,你知不知道一旦放缓了综合的发展,迎来的可能就是国际竞争的劣势地位以及某些国家不遗余力的打击?当然,这些话我都没有对他说,因为当时我已被他语气里的轻描淡写惊得出了神。

所以在我看来,要想提升国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就必然要先进行综合发展,做到国强民富,才能为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提供一个充分且稳定的物质条件。在国,兵甲足而外敌惮;在民,仓廪实而礼节知。

而在发展到国强民富的境界,消了后顾之忧后,无疑便是大胆加强国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时候了。此时的人心道德也许比现在我们所见的还要加不堪一些,而提升道德水平又是一项很考验人心的工程,这不仅仅需要让大家达成一致的共识,同样也需要每个人都怀有一些牺牲,一些忍耐和一些坚持。牺牲、忍耐与坚持的魄力并非每个人都有,于是这个时候来自外在的约束就显得至关重要。于是在倡道导德的后面便紧跟着“辅以法律”四个字。

一个正常人,尤其是一个正常的中国人,也许会不敬畏信仰,但在所谓人人平等的法律面前,却由不得不生出几分敬畏之心。于是当苦心孤诣的教诲对他失去了效用之后,转而使用森严的律法对其进行暂时的束缚,无疑也是一个无奈而奏效的法子。

只是在此也要说明一点,国强民富之后再来提倡道德并不等同此前便可以将思想道德建设放下,相反,在此之前更应重视国人思想道德的教育,否则人心一倒,也便真的难以挽回了。发展国力与培养精神同样重要,只不过在这繁杂大世之中,一国行事需先有个次第罢了。因此对于二十四字核心价值观的提倡,我心里虽对其效果有所玩味,但就其本意而言,也不能不为之称道。

再来说“上行下效”,这个词语的本意是:上面的人做什么,下面的人也便跟着做什么,而且多指不好的事——例如楚桓公好服紫这个典故。显然这个词语在这里的取意并非如此,抛去它本身的褒贬色彩不说,只望文生义,便是上面的人带头做起,下面的人见了自然会有感而发有榜学样。

尤其在提倡道德一事,若是上面的人只会空喊口号,却不见有丝毫实行,下面的人又怎会对他所提倡的心服口服?当然,上面的带头做的事情也要是有积极意义的,否则恶风一起,得到的恐怕就真的是广义的“上行下效”的后果了。同样,若上面的人能严于律己,自然也就不难使得万众一心,从而用成城之志来为思想道德建设添砖加瓦了。

经过一番上下一心的整肃之后,假以时日,民风自然而然会生出一些转变,国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当然也会有所提高,故而此时,便可以渐渐放宽刑制对国人的束缚了。这正是从“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到“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的精神升华。而民风渐长,日积月累,自然可以达到民风归厚的境界。此时国家面貌焕然一新,自是一派盛世风华,律法刑制也便逐渐沦为形式之物,已不需要有太大的束缚力,故言道法自然。

只叹设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且不论我们国家离发展到足以毫无后顾之忧,大力推行思想道德建设还有多少路要走,即便走到了那一步,那时候的国民又是否有足够的自觉与魄力去作出牺牲、忍耐和坚持?纵然他们有这样的魄力和自觉,在这个过程中又将会出现多少来自物欲或情欲的阻挠?这个过程中又将会涌现出多少可悲可叹,可歌可泣的人物事迹?人心不死,阴祟不止,变乱难免流血,改革不离牺牲,只不过二者的性质与程度都有所差别罢了。

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这个国家曾经遭受过一些什么,或许因为时空跨越的深度与广度,让我们难以与之产生深刻共鸣。但国家将会变成一副怎样的姿态,却可以让我们有目共睹,有心共期。

相关文章

  • 大世漫谈

    语文课接近尾声,老师抛出一个问题:如何提升国人思想道德水平?问题如火药,在同学们心中点燃,却又引来一片纷纭的议论声...

  • 纺纱企业节能降耗大有空间

    中国纱线网,天天有分享,欢迎收看《老王漫谈》。 ▲《老王漫谈》第62期 纺织企业有三大成本。 用人、用电、用棉。这...

  • 大冰 • 南京站巡讲|人生底色是悲凉,悲凉之上,有自修自证的温暖

    原创: 若欣向海 来源公众号【慧文漫谈】转载请带此简介,否则举报 大冰南京巡讲部分来自慧文漫谈00:0032:19...

  • 漫谈培训简史(完结篇)

    前情回顾: 漫谈培训简史(一) 漫谈培训简史(二) 漫谈培训简史(三) 漫谈培训简史(四) 二战结束了,人类文明进...

  • 架构文章

    架构漫谈 架构漫谈(一):什么是架构?架构漫谈(二):认识概念是理解架构的基础架构漫谈(三):如何做好架构之识别问...

  • 诗意栖息在田园

    诗意栖息在田园——漫谈李世明先生的田园诗词麻城/樱子 李世明先生网名伤逝,因其姓名与唐太宗李世民谐音,故被诗友们戏...

  • 漫谈 Clustering

    漫谈 Clustering (1): k-means 漫谈 Clustering (2): k-medoids 漫...

  • Spark整合Ray思路漫谈

    参考链接: Spark整合Ray思路漫谈 Spark整合Ray思路漫谈(2)

  • 大世

    人入大世,谁知人心所向?不解方寸,怎可向而行之! 南雁先生2020-7-16

  • 立德 立功 立言

    书目:《廿一世纪初的前言后语》 章节: 第二章 漫谈教育 打卡: 第13天 今天我读的是《廿一世纪初的前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世漫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wvn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