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诗人瓦特兰德说:“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
这两句诗,用来回应当下热议的社会内卷化,再合适不过了。
所谓社会内卷,其实就是争与不争的区别。
人和天争,不自量力;人和人争,负重难行。
不争,才是人生最大的智慧。
01 不争的人,方是智者
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
他的作品具有浓烈的乡土气息,语言独出心裁,人物饱满立体,令读者手不释卷。
殊不知,他还特别喜欢钻研书法,还曾办过几次书法展览。
有人看到了就嘲笑莫言的书法,认为他的书法没有档次,乏善可陈。
然而面对这些质疑和指责,莫言没有争辩,只是默默把它们藏在心底。
他说:“我用差强人意的实践,就当给大家当反面教材了。
我的书法说好了是作者墨水的涂鸦,说不好就不往下说了。”
这一番话既表达了谦虚,又彰显了格局,令人钦佩。
可见,不争的人,方是智者。
老子在道德经里也说过:“夫为不争,故莫能与之争?”
意思是说,当一个人最厉害之时,正好是无心和他人争论,无心与人攀比,因为没人会是他的对手。
争来争去,不肯退让半分,看似获得想要的东西,却在无形中失去更多。
无需苦苦与人争执,只要坚定自己的道路,每天进步一点点,你会猛然发现,内心淡定从容,生活安宁平静。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88729/c864ea3b4810bdf8.png)
02 不争的人,方可赢得天下
当年楚汉相争,张良、萧何与韩信,共同辅助刘邦夺取天下。
有一次,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
韩信在东边打下了齐国后,不但不来增援,反而派人来向刘邦提出要求,希望同意他,立为假齐王。
面对韩信争的无理要求,刘邦当即大怒,想马上派兵去攻打韩信。
在这个时候,身为谋士的张良提醒刘邦,在这危急关头,不如同意韩信立为假齐王。
先稳住他为妙,以防小不忍生大变。
经张良的点拨,刘邦领悟到了不争的智慧。
立刻转变了思维,道他韩信大丈夫南征北战,出生入死,要做就做个真王。
哪有做假王之理,封他为齐王。
于是立刻派张良带上印信,前往齐国封韩信为齐王。
之后韩信立刻带兵增援,缓解了荥阳之围。
刘邦通过不争,有效地稳定了军心,控制了复杂局势,使韩信断绝非分之想。
而帮助其大争天下,最后成了汉朝开国皇帝。
可见,不争,方可赢得天下。
不争不是无所作为、甘于堕落,不是要让人彻底断绝失心欲望。
而是劝告人们要顺应大道,不要贪图眼前的小利,只有着眼于大局,才能得到更多的利益。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88729/0ab56866cf64f794.png)
03 修炼不争心态,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课题
人活一辈子,修炼不争的心态很重要。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年龄,一个人的心态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看淡得失,坦然面对人生境遇,内心才会充满阳光。
不争的心态,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不断培养,靠自身修行而得来的。
曾有人提出了4给法则,这或许就是对不争心态的一种最好读法。
4给是指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折射出了古道热肠的浩然之气。
做到4给需要有合我其谁的担当意识,这也是不争思想的集中体现。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当一个人在不断给出的同时,社会也会因之而更有温度。
修炼不争的心态,是人生的一个重大课题。
学会用自信、乐观、豁达进取,来代替内心的自私、妒忌,沮丧和仇恨。
这样就可以使自己的心量不断放大,人格不断提升,进而找到生命的最佳平衡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27388729/f1bc3c137bb741fc.png)
不争,是取舍之间的正确选择。
人生在世,有得必有舍,有舍必有得,万物万事皆有轮回。
《圣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外一扇窗。”
人生一局棋,关于输赢,我们总是无能为力,迷茫之时多半在局内,当你悟了之时,人已在局外。
不争,看似输了,但实则是赢了全局。
与朋友们共勉。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