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艾灸

作者: 林晓789 | 来源:发表于2018-04-04 11:42 被阅读33次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素问异法方宜论

    艾条

    艾叶,揉捣如绵,谓之熟艾。熟艾性热,能通十二经,走三阴,以之灸火,能除百病。

    对于一个中医爱好者,虽关注时间不短也不能称为精,但最近这一年多着重关注于艾灸,学习期间不断体验交流总结。源于中医地位的提高,艾灸自然受到热捧。各种艾灸仪和艾灸方法都意在让我们艾灸更方便操作。

    平时多做艾灸,强健体质,增强抵抗力,各种方法都可以,方便操作就更利于坚持。而对于疾病调理,还是古法点火针对穴位进行效果更好。

    在古代,有人神在日不宜灸的穴位之说,还有十二时辰不宜灸等说法,艾灸宜早不宜晚,这也就是为常建议尽量要白天去艾灸。其实所谓的禁忌也不是绝对不可,这需要经验根据被灸者当时身体情况而定。根据情况艾灸穴位的选择和时间的长短都会不同。

    艾绒

    宋•窦材所著《扁鹊心书》云:“真气虚则人病,真气脱则人死。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

    经络汇总

    膀胱经:主要分布在腰背第一、二侧线及下肢外侧后缘。

    胆经:主要分布在下肢的外侧中间。

    胃经:主要分布在头面、胸腹第二侧线及下肢外侧前缘。

    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太白),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向上穿过隔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分支从胃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

    肾经:本经起于足小趾下,斜行于足心涌泉穴,穿过肌柱,直行主干从肾分出,上行,穿过肝和膈肌,进入肺,沿喉咙,到舌根两旁。其分支从肺中分出,络心,注于胸中,经气于此处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向上,至膝内侧(曲泉穴)沿大腿内侧中线,环绕生殖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肺经:本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沿着胃上口穿过横膈肌,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过肘窝入寸口上鱼际,直出拇指桡侧端少商穴。

    心经:起于心中,出属心系,联络小肠;从心系上肺,斜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至末端。

    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

    大肠经:由手走头,起于商阳穴,止于迎香穴。

    小肠经:起于小指的外侧,沿手背,一直向上走,过肘部到肩关节的后面,绕过肩胛骨交于肩上,前行经过缺盆,经过体腔联系到了心,沿着食道穿过了膈肌到达胃,再往下行就联系了小肠。小肠有很多分支,有一个从缺盆出来后就沿着颈部上行到了面颊(凡是阳经都到达头部,所以头部是六条阳经的总汇之处) 又退行进入了耳中。另有一个分支沿着眼睛的晴明穴,交于膀胱经。

    三焦经:起于关冲穴,向上沿无名指至手腕背面,上行尺骨、桡骨之间,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至肩部,向前行入缺盆,布于膻中,散络心包,穿过膈肌,属上、中、下三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中医艾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dk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