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创伤的积极力量》,p128】快乐的正向心理学专家柳波莫斯基(S. Lyubomirsky)发现,若一个人努力追求对个人深具意义的事,不论是学习新技艺、转换跑道或教养出有道德感的孩子,都会比没有强烈梦想或抱负的人快乐得多。当你看到一个快乐的人,通常会看到他正在进行某项计划。追求目标会带给人生六项益处: (1)有较强烈的目的感与掌控感, (2)提升自尊与信心,(3)较有结构与意义(4)规划与安排先后顺序的能力较佳, (5)较有能力处理问题. (6)较有机会与人互动。
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应该对个人有意义、能带来满足感,并且是自主选择而非出于别人强迫。例如,相较于为了取悦父母去当医师、因自己的兴趣去当建筑师比较可能得到持久的快乐。目标应该是让人去做一件事,例如学习新技能,而不是借由获得某项事物(如搬到较大的房子)来改善境况。人很快就会习惯境况的改善,而无法再得到同样的满足,但行动目标(activity goals)则能稳定带来正向的感觉与经验。设定目标有助于将精力导向行动,而最好的方式是将目标设定为达到某个理想的结果,而非避免不好的結果。贝吉巴赫(M. Beijebach )與与同僚的研究显示,在治疗中设定清楚的目标,可预测成功率将提高一倍。
【I】一般来说,我们对待上级的工作安排,要么非常尽心尽力,要么草草应付了事。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应对方式呢?这就是对待事情的态度有别。
原文提到了目标的六个益处,再来学习一遍。
第一个好处是,目标与你的高度相关性,即目标对你的意义、价值,是否与你密切相关。
第二个好处是,目标提升个人自我效能感。
第三个好处是,目标具有层次性和对应满足不同的需求。
第四、五个好处是,目标有利于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为规划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第六个意义是交往的意义。目标一般不是个人完成的,而是团队协作完成的。
总之,目标的意义体现为五点:1.与个人的关联性高;2.提升自我效能感;3.发挥主观能动性;4.团队协作性;5.目标的丰富层次性。
下边我们分析目标与任务的区别。
首先,完成某项工作对你有很大的好处,你就用心些,这项工作对你来说,是不是目标?是目标,因为:工作与个人有强烈的关联性。领导给你安排工作,你认为是例行工作,这是不是目标?不是,因为,该工作与你关联性不大,是职责内的事情,完成度如何,完全看“心情”。
其次,城市里的大房子,你渴望拥有。住大房子,对你来说是不是目标?未必是目标。因为它不一定你的选择,很可能是外界环境所迫,比如结婚压力,或者居无定所时的幻想。去做房地产的销售,练习销售技能,快速提高收入水平买大房子,这种情况下,购房就变成了你的目标。由此可见,目标以是否激发自我效能感为前提;外界强压在自己身上的(物质、精神支持、许诺等),虽与你有关联但难以实现的,就是任务。自我效能感能提供“有效的多做、常做”的感觉与经验,不断住追求目标实现。
最后,两害相权取其轻,是逃避;两利相权取其重,是选择。逃避的事情,是不是目标?不是目标,因为,目标是个人能够主动选择的,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目标是主动选择,追求一个正向的结果,而任务是逃避一个不想要的结果,比如惩罚性质的扣奖金、绩效为条件的工作。
当然,有人可能会提出异议,我的日常工作多数都是上级下达的任务,但我完成的都很好,而且受到了领导、同事的充分肯定。我这种情况,工作是“目标”,还是“任务”呢?我的答案是,你把它转换为了目标。当你把完成工作任务当做一种使命,体现出感恩,表现出追求卓越的精神时,工作对于你来说,已经变为与你紧密相关,体现自我效能感与主观能动性的、满足自我实现需求的目标了。劳模就是这类人的代表。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有目标地生活、工作呢?
第一步,询问自己:当前的工作与自己有哪些关联,可以取得哪些正向的结果?这个过程是赋予工作、生活意义的过程。它是目标的前提。
第二步,询问自己:这件事情上,我可以做什么?“选择+自我效能”是确立目标的第二个重要内容。选择是以自愿为前提,然后评估自己的能力水平,达成目标结果就更现实了。
第三步,询问自己:我有哪些资源?目标是一个团队的目标,而非你自己一个人的事情。说服、争取他人(领导)支持,对目标达成非常重要。
第四步,制定并实施计划。计划制定时,充分考虑各种困难,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和方法是减少目标阻力的关键。
祝愿你的生活多一些目标,少一些任务负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