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一对的实物,虽然一时分开想必以后也还会巧遇。就像“丰城剑气”那样,据说在晋时,大臣张华,善天文,辨古物。一日丰城县剑气冲天,料是宝剑,就让雷焕去取来。却不知雷焕隐瞒雌雄双剑的事,两人各的一剑就此分开。谁知后来,两把剑又先后掉入同一河水中,最终化龙而去。
借此引出本文的主人公权次卿权学士,因为一件事物,随远隔千山万里,却巧妙地促成了一对姻缘。那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且往下看。
权次卿“少年登第,官拜翰林编修之职”,长得是仪表堂堂、俊雅脱俗、风流倜傥、玉树临风,喜好旧事物。
这天庙市,看到一个老者摆摊,打眼一瞅看见一个“旧紫金钿盒儿,却只是盒盖。”原来在包装纸上有一段字说的是这盒盖和盒底是一个定亲的信物,一半在男方为表哥叫“留哥”,且不巧因为得病去世了;一半在女方为表妹叫“徐丹桂”,也不巧年少时搬出了京城,时间一久就把这事忽略了。
没想到,夫人“在家中亡过了”,于是不得已告了病假,回乡调理。
谁知那么巧,他和徐丹桂是同乡,且刚要成婚的夫君得了痨病死了,所以“做了望门寡妇,一时未好许人”
你看男的想“续娶”,所以“寻访美妾”;女的“空向天边盼女牛”,这就是缘分到了。说来也巧,在“月波庵”权翰林见者一个穿素衣的女子,真是国色天香、闭月羞花,只在暗中观察,在妙通尼姑口中的得知,“母亲姓白”“女丹桂;兄白大,子白留哥”。
权翰林醒悟“那信物却落在我手中,却又在此相遇,有如此凑巧之事!或者到是我的姻缘也未可知”,所以加下来就到全文的重点。
第一、权学士认姑,信物也没有,真是认轻松。
权翰林这是一二十年前的事,又隔了三四千里路,“有甚查帐处?”,下定了决心就先对妙通说,我就是那白孺人的侄儿,以前改过姓,今天到这游玩,突然听你提起,才知道她我家表妹。
第二天,差遣管家,梳妆整齐,直奔徐家而来。仆人带领着管家直接见白孺人,说“留哥”是主人的乳名,见了孺人,以“小侄在江湖上已久,爱学南言,所以变却乡音也”,搪塞了过去,取得了白孺人的信赖。
权翰林也暗自庆幸假认了姑,这样才“早晚必然生出机会来”。
徐丹桂因七夕烧香,感了风寒,一时起来晚些,刚梳妆完就听到母亲犯了心疼病,于是连房门都不及关就去看母亲的病情。
翰林梳洗完毕,正要去姑母那,要求见表妹,却听来人报“老孺人一时急心疼,晕倒了”,想到自己有“定神丹”专治心疾,可以送给她。
路过表妹院子时,却看到门开着,一时好奇就走了进去。见里屋没人,于是躺着了床上,“沾他些香气”。谁知将要到孺人房间时,药丸弄丢了。
桂娘待母亲疼痛轻一些,想到房门未关,急急返回,收拾完身子困倦了,刚要躺下休息会,就看到了一包纸,包着“定神丸”,且有“定神丹专治心疼神效”,拿去给母亲吃了。孺人还说是“你孝心所感,神仙所赐”。
翰林终于和桂娘在“帐前”,翰林表达了对桂娘的喜欢之情,相与她结为连理;而桂娘也对翰林有所心动。
第二、白孺人嫁女,只核信物来,真是白嫁女。
在此之后,权学士总是想先把生米煮成熟饭,以免被孺人看破自己的身份,最终无法报的美人归。但多次被孺人、孺人儿子糕儿撞破,再加上丹桂的不配合,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成功。
之后权翰林与桂娘,“时常相遇,便眉来眼去,彼此有情”。一日,桂娘梳妆完毕,正要出门,翰林突然进来,抱住她“妹子慈悲,救你哥哥客中一命则个”,而桂娘严肃说“若要苟合,妹子断然不从!他日得做夫妻,岂不为兄所贱?”,之后挣脱开,去见了孺人。
孺人也知道他两有情,但“少个中间合撮的人”,于是想到了妙通师父,刚好可以做个保人。
先是妙通对翰林说要替他保媒,但是没有告诉他是哪一家,翰林自己想来应该是姑姑家。
之后,孺人见了妙通对她言说了女儿和侄子,定娃娃亲的事情,用“钿盒分开两扇”当作信物,并“写下文书一纸”。
妙通拿这“半扇钿盒”直接去见翰林了,直接说有一人家,是我院的施主,她姑娘很是漂亮。只是她要做正夫人。
翰林回到“正妻,亡过一年多了”“自然聘为正室”,那么要多少彩礼费?妙通却“袖里摸出钿盒来”“配得上的就嫁他”。
翰林喜不自胜,于是拿出了另一半,“钿盒现配成双”,真是白孺人百嫁女,一点彩礼也没有要,但是这也是命中注定的缘分。
不日,自是拜堂成亲,“入得罗帏,男贪女爱,两情欢畅”,之后翰林对桂娘承诺“既嫁了我,包你有好处”,桂娘却笑称“有甚好处?料没有五花官诰夫人之分”。
第二天一早,确是皇帝的旨意已到,权翰林高升直接成了权学士,孺人知道实情之后真是“好像青天里一个霹雳”。桂娘子才才知道,昨夜许的“五花官诰做夫人,是有来历的”,不是大话。
想到“钿盒天缘”之后重谢妙通,带着岳母、小舅子一起尽享天伦之乐,“夫妻偕老”。
真是:世间百物总凭缘,大海浮萍有偶然。不向长安买钿盒,何从千里配婵娟?
下载链接:https://pan.baidu.com/s/12eWwdTXtDRQXPYVmGr5Rmw
提取码:24ig
以上就是这期的全部内容,欢迎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