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进展】
1、持续日更:写了几篇读书笔记;几篇职场文章;为了开启运动梳理运动知识。在大量输入和输出的训练中,偶尔也会跳出很棒的想法。
2、每周一篇心理学学习内容,有持续专注在这项「主题」学习上。
3、受邀在一个小群体分享「向上管理」,让我好好梳理了相关内容,是不错的实践。获得了非常棒的反馈。
4、1月9日开始培养每日运动习惯,除了公司年会那天,其它每天都在进行。
5、正念功课:月底开始尝试增加功课,大约每天半小时,有不一样的收获。
6、元旦前后开始尝试几个平台建立账号、发布内容。心情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
【一点思考】
1、身体力行,长期主义
元旦前后怀着忐忑的心情开始在其它平台上发布内容,对运作自己的账号,充满兴奋,期待很高,然而反响惨淡。 心情就像一段短暂的过山车的经历。
加之那段时间大量的整理、输出内容,大脑非常疲累,结果就宕机了几天。后面通过一些方式,阅读轻松的书、看TED演讲、听喜欢的老师和博主的分享,让元气一点一点恢复起来。
也因这经历,我意识到自己还需要一段「扎根努力」。对平台的不熟悉是一方面,对于内容输出的压力和怎么修改都不满意,其实是功底不够扎实。意识到这一点,心态就平稳了许多。
回归到当下,从每一天,每一篇文字当中去努力,去练习。就像每天细心照顾的一颗绿芽,让它充分吸收阳光雨露,等待它慢慢长大,开花。
这才是成长心态和长期主义吧,而不是渴求即刻的成果。理论学了许多,一行动姿势就变了型。
有了这个思考,我想这个「理论」在我的大脑里不再是一个坚硬的知识块,而是与自己的身体,行为和思考融为一体。
「在刚刚好的时候结束」
有了以上的思考,那么该如何使用精力,保持永续学习的状态,不要再“宕机”呢?答案是:在刚刚好的时候结束。而不是精力耗尽时才停止,那必然需要一点时间来恢复元气。就像手机最后一格电用完关机,充电重启总需要一些时间。
每次留一点余量,好让下一次顺利的开始。
我开始对自己将低了一点要求。之前一篇内容总是反复修改、检查才会发布,较真地修改细节,能效比是很低的,每天进行这样的动作,很耗损精力。现在基本上大逻辑满意了,小细节不反复修改。放过自己,允许自己不完美。
各平台的内容也断断续续的发着,没有间断,一个多月下来,对于各个平台的内容倾向、标题、展示形式等都开始初步的有些感知。
2、阅读,根据需要“喂养”自己
今天坐下来思考,才发现,这段时间大量喂养自己的书,大多都是工具类、心理和成长类的书。不论是畅销书、还是专业的书,如饥似渴,渴望对这个领域有个整体的了解。
集中读下来,对信息的提取更谨慎,画书和笔记明显变少了。提取原信息放入笔记库。原信息即,最核心最精华的知识点,脱离了上下文一样可以被调用。
一直知道要读一些经典作品和难读的大部头,迟迟没开始。我想也不用刻意了,就像中医讲的你身体需要什么它自己知道。读书也一样,这个阶段迷着一类书,那就大量的读,读透了,读厌了,那时一定会渴望新的内容吧。
3、创建“第二大脑”:知识卡片系统
什么是第二大脑?就是卡片笔记库。1月份开始有意识地建立卡片知识库,因为发现大脑能容纳的知识确实有限。将知识放进笔记库里,像是腾出了新的空间。有时候,翻看笔记,会意外发现,哇关于某一个话题,我已经有好些张卡片了,完全可以形成一篇文章了,这些内容还会带给我新的思考。
自己的大脑内容存进去,没有遇到特殊的情景,不会主动提取,提取时记忆也不是特别完整,除非是最近最新鲜的记忆。而笔记库,可以直观地看到,可以反复的浏览。有时也会惊叹,原来我感兴趣的是这么些个内容。
去年读了《卡片笔记写作法》,实践起来还是不太知道怎么应用。直到看了一个博主的文章,跟着一点一点实践起来。当然我的笔记还很不系统,刚开始有意识地整理。这也是要持续进行的功课。
4、遵守“规定”,傻傻地行动
关于正念功课,去年的总结里有提到,有时候会是完成任务“打卡”状态。这其实让那段时间变得无效。这个习惯是培养起来了,但是也要持续精进和刻意练习。
有时候,我会根据当下的状态决定功课是做一遍还是三遍,占用的时长是不一样的。我发现三遍功课,也就是一定长度的正念功课总能有比较多的部分,是处于“定”,如如不动的状态。
其实不管开始时状态如何,都应该按计划傻傻地进行。
就像写作一样「不管刮风下雨都要有点收成」。做功课也一样,像规定动作一样去完成,一旦开始,便会投入其中。持续、规律的重复“规定”行为,相信结果,时间看的见。
5、照顾好敏感的自己
读了《高敏感是种天赋》,对自己的理解和接纳又多了一些。这就是自己的样子,容易紧张,容易受到情绪刺激,所以做事情喜欢计划和做好预备,不是什么奇怪的表现。
过往更多的纠结和卡点集中在“不一致”,自己与他人,内在与外在的不一致。总要求自己不断的调整,做出改变。而这本书,用饭饭的话说,让自己更“自洽”了。不一味迎合他人,反而要好好的照顾自己。
身体的敏感,那就注意添加衣服,安排好饮食。
情绪的敏感,提前做好心理上应对意外的准备。
社交敏感,婉拒不喜欢的过度的社交。与喜欢的朋友,也适可而止,累了就中断休息,或早早结束,避免过度耗损。
前面讲到自己心情过山车的经历,虽然没什么重大的因素,但这样的紧张感就是会发生在高敏感者身上的事儿。但是呢,也要让自己慢慢适应。我们如何做好自己是自己可控的,而外界环境、他人如何反应是不可控的。做好自己,其它就随他去吧。
终究,我们都要与这个未知的世界不断碰撞,与发现和看清自己。Let's see what will happen!
2022020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