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中有几个人物非常特别,他们虽然死了,但还能够大幅度的影响剧情的发展。譬如,原鉴查院四处刺客滕梓荆,他对范闲的成长和处事态度产生了巨大影响,甚至影响到了剧情的走向。
滕梓荆去后,范闲一直追查真凶,希望能够为滕梓荆复仇,以慰在天之灵。当得知是长公主殿下李云睿为幕后大主使时,他立志要将李云睿赶出京都。通过监查院长陈萍萍的运作,李云睿最终落败。
正如林权相分析,当时已是必败的局势,只要向庆帝假意求情。这种行为传播出去,一定能够笼络李云睿余党的心,但是在庆帝面对,他回想起来滕梓荆惨死的种种,在理智和情感的较量之中,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落井下石,导致后来庆帝选择让他领队往北齐送肖恩,以此树立威望、积累人脉。
范闲为滕梓荆而做的种种事,都偏感情。不是范闲不知道对错,而是在他内心深处一直有一条准绳,在度量和矫正自己的方向。这是《庆余年》的主题,也是《庆余年》的思想内涵。
一、人分贵贱,滕梓荆是时代判定的下等人
“滕梓荆,他不过是一个护卫,死了就死了。”在庆帝的年代,每个人都认定这个世上存在诸多的不公,人与人之间应该有鲜明的高低贵贱之分。不幸的是,滕梓荆就属于下等人,护卫千千万,不少滕梓荆一人。
二、孤独无友
反观滕梓荆本人,他在和范闲交谈的时候,多次提到:你要一个人留在京都,我又怎么忍心,看你一人独自面对京都的人心叵测。
原本他可以带着妻儿,远走他乡,从此过上平凡安稳的生活,但是他毅然决然的决定留下来守护范闲。
滕梓荆是资深的杀手,他杀人如麻。想报恩范闲时,想到的回报方式就是替范闲杀一个人。当和范闲相处之后,他发现范闲并不是和其他人一样,只做杀害偷盗的交易,范闲是善良的,他不认可那个时代的种种教条和规范,一直坚持自己内心的世界原则。这种状态主要表现在和滕梓荆的相处上,旁人和滕梓荆相处都是把滕梓荆当做一个刺客、杀手,甚至他死后,每个人都在说“死的不过是一个护卫”。
但是范闲不同,他为滕梓荆做了很多事,包括在查到滕梓荆妻儿时,滕梓荆想替范闲杀一个人报恩,但是范闲拒绝了,这种拒绝是范闲的本能,但对滕梓荆而言是一个意外,对范闲是一个重要的疑惑。
没有范闲的世界,滕梓荆是孤独的。
孤独感就像冬天藏在地洞里的蛇,他们虽然活着,但无法与世界共享冬日里的温馨,心如死灰般冬眠。
滕梓荆和范闲的友谊,是《庆余年》给我的最大启示。我们这一生可以穷困潦倒,可以没有一个朋友,但是不能够没有一个知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