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十一讲: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1-6条)

第十一讲: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1-6条)

作者: 张胜兵助理 | 来源:发表于2022-10-07 14:43 被阅读0次


全文来源于喜马拉雅FM,可前往免费听取!

   大家好,感谢大家准时收听由我给大家讲的《伤寒论》。

好,我们开始今天的正题。我们今天讲《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的第1-6条条文,今天就只讲6条条文,我们透彻的讲解一下。

第1条条文: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第2条条文: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第3条条文: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

第4条条文: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第5条条文: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第6条条文: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瘲,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明白,我们还要一条一条剖析一下。

第1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一条是太阳病的提纲,总纲。也就是说,他说了这句话之后,后面就不会再啰嗦了。他只要提到太阳病,一定会有脉浮,头痛,这个脖子僵硬,而且还怕冷,一定会有。也就是说脉浮,不管你是浮紧还是浮缓啊,它都属于浮嘛,头项强痛而恶寒,不管你有没有出汗,它都有头项强痛而恶寒。

头项强痛而恶寒。所以呢,这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是一个总纲,它总揽了所有的太阳病。

那么他突然在第2条、第3条来一个好像与第1条有矛盾(的内容),其实没有矛盾,因为你要结合起来看,因为他第1条的意思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只要是太阳病,那脉都是浮的,头项强痛而恶寒。至于有没有其他的兼证,他就没说。所以我们在翻译第2句的时候啊,应该这么翻译第2句,他说,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这个时候你就必须要把第一条的内容加进去,这样才全面。

那么第2条应该是: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缓者,名为中风,这样才完整,也就是把第一条的内容加进去,合在一起,它才是完整的第2条。但是由于张仲景写书的时候,那个时候啊,都是用竹简刻的,如果是写复杂呢,就显得很笨拙,显得麻烦。所以他的每一条,这个经的病,比如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啊,等等等等,它都有一个提纲,有一个总纲。那么这一个提纲和总纲是概括了所有的这一类的病,他以后不用再说,都一定包寒了这一个总纲。一定包涵了总纲的含义和内容,所以说啊,这第1条是总纲,也是整个太阳病,只要后面提到了“太阳病”这三个字的,就都要涵盖,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个脉证,脉是浮啊,证是头项强痛而恶寒。

我有必要跟大家说一下,张仲景的时候啊,这个证只有言字旁的证。而没有病字头的证,所以呢,我们在说脉证的时候,就是指脉和言字旁的证,而这个言字旁的证呢,往往在《伤寒论》里面,很多时候是指病人的表现,就是临床表现,所以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这个太阳病是指具有太阳病特征的这一类证候群,我们都称为太阳病。脉证病治,而太阳病它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脉浮,而证呢,是它们共同都有头项强痛而恶寒。

现在大家明白吧,什么叫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那么病是太阳病。太阳病是指某一类具有共同特征的证候群,我们就称之为太阳病。有哪些证候呢?它们有共同体,脉浮,这是它的脉,而证呢,是头项强痛而恶寒,这是证,所以这是太阳病的病脉证。那治呢?在后面。我们可能明天或者后天讲啊,所以这一条提纲虽然只有这么几个字,但是你一定要搞清楚,这里涉及到了太阳的病、脉、证,这是它的总纲。

第2条条文。他说: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我已经说了,它必须要把第一条的内容加进去解释。严格来说,它应该是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缓者,名为中风。他这里掉了个浮字,是不是有意写掉呢?不是的,是因为他在上一条把总纲、提纲,把太阳病的提纲已经说出来了。所以你在翻译的时候,你在理解的时候,一定要把第1条的内容加进去,一起来理解,才能够完整地表述什么是太阳中风。

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这个和第2条一模一样。也就是说,它在解释的时候,一定要加第一条的内容进去翻译,才是一个完整的太阳伤寒证。

那么我们要完整的翻译的话,就是说: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呃逆,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紧者,名为伤寒。这个脉一定有浮,他这里省略而已。因为第1条的太阳病是总纲,既然第2条、第3条都讲的是太阳病,就一定有第1条的总纲内容。

好,我们把整体的如何去理解和解释,这前三条条文已经讲过了,现在呢,我们把一些难以理解的文言文给大家讲解一下。

好第一句话,太阳之为病啊,这个没什么好讲的,就是太阳病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修辞手法而已,简单的说就是太阳病。

脉浮,什么是脉浮呢?脉浮是指用手摸到脉上,摸上去就能摸到脉,它浮在表面。后世医家呢,用多种形象的比喻来比喻什么是脉浮啊,如水漂木,就象木头浮在水上。这种表现,那么我们如果不打比方,简单一点说说,直白一点的话,就是你在号脉的时候,你手一放上去,你就摸到了他的脉,不需要你很用力就能摸到脉,这个脉叫浮脉。浮脉呢,一般会出现在有表证的这个疾病的这种人的(脉象上)。

那么,什么叫有表证呢?表证就是指外邪入侵人体,就是病邪入侵人体,人体的第一道防御系统奋起抵抗,正气和邪气相搏斗在体表,由于正气在体表与邪气相斗争,所以呢,他的脉搏会反应出浮脉。这个浮脉是表现人体正气与邪气在最外面一层作斗争的,在脉象上的体现。那么至于你这个脉象是浮紧,还是浮缓,那就要看你这个太阳病的性质了,但是只要你是太阳病,你的脉一定是浮的,除非你有夹杂证。

什么叫夹杂证呢?比如说太少两感啊,有的人天生肾阳虚,有的人后天肾阳虚,肾阳虚的人,就算是感受了外邪。他也不会出现脉浮,他脉一样是沉的。那个不是单一的太阳病了,那是太少两感。我们后面要讲的,我们今天所讲的是单一的太阳病,在没有出现夹杂证和兼证的情况下,也就是一般规律啊,所以太阳病的一般规律是脉浮。也就是病邪在表面,那么脉象也在表面。

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个头项强痛,这个强是指拘紧不柔和。你说这个强吧,有点类似于这个人的性格,有点倔强一样,很犟,倔犟。那么头项强痛的这个强,是指拘紧不柔和,是指头部项部,特别是项部,也就是颈部,它出现不柔和的症状,有疼痛,不柔和感。这是因为太阳主一身之表,太阳经要经过头项部。太阳经经过头项部,既然太阳经有病,那么这个头项部就出现了一些斗争的表象,那么这个表象是正气和邪气斗争的表象,表现出来是头项部。头项强痛,这是头项部疼痛而拘急。恶寒呢,头项强痛而恶寒,恶寒说白了就是怕冷,只不过在中医学上。把恶寒和怕冷区别的对待,如果你用了恶寒这两个字,那么一定是指,有表证的恶寒,如果你用了怕冷这两个字,而不一定有表证,比如说脾阳虚,肾阳虚它也怕冷啊,但是不能用恶寒来说,恶寒是在有表证的情况下的怕冷的一种特殊的描述方法。

所以呀,考医师资格证也好啊,玩文字游戏也好,只要碰到了恶寒两个字,不用说就是有表证了,而怕冷就不一定,但是我们要解释恶寒呢,就只能够说,用怕冷来解释它。严格来讲,这个恶寒应该是指有表证的怕冷,称之为恶寒。如果有里证的怕冷呢,就不叫恶寒,那叫畏寒。畏寒肢冷,有可能脾阳虚,肾阳虚都有可能畏寒肢冷,但是它不一定是表证,这就是恶寒和畏寒的区别啊。有恶寒这个恶字,它是带有特殊的色彩的,特殊的这个文化色彩,它表达的就是有表证的怕冷叫恶寒,表证的怕冷叫恶寒。

简单一点说,就是太阳病这个范畴,或者说这一类的疾病,脉象是浮的,头项强痛,而且恶寒。那么它的原因呢,如果我们非要文质彬彬的说一下,就是太阳病,是外邪侵袭人体的表面,侵袭人体的第一道防线,这个时候呢,表面的这个阳气就要奋起去抵抗,那么既然阳气要抗邪于外,就会出现脉浮,那么外邪入侵,太阳经经络受到了影响,经络受到了凝滞,那么出现短暂的不通则痛的头项强痛。那么在人体的正气和邪气相对抗的过程当中呢,那么正气受到了一定的损伤,因此呢,它在保护肌表的时候呢,出现了一些障碍,于是乎呢,就出现了恶寒。

第二条,它说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恶风啊,就是怕风,和刚才的恶寒是一个意思啊。用恶这个字说明了是表面表证,涵盖了这么个意思。脉缓呢?其实在这里是与第3条条文脉紧相对而言的。

这里的脉缓前面一定有浮这个字啊,它的意思应该是脉浮缓,因为第1条有太阳病的提纲啊,那么他第2条和第3条放在一起呢,有一些,有一定的对比。对比什么呢?就是说,太阳中风的脉象和太阳伤寒的脉象来对比的话,太阳中风的脉象是浮缓的,太阳伤寒的脉项是浮紧的,就这么个意思。这个缓是指松弛,舒缓,宽缓的意思,说白一点,就是比太阳伤寒的脉浮紧会看起来慢一些,感觉好像慢一些,其实它并不一定特别慢,它只是缓,不是迟啊。

那么什么叫中风呢?这个中风,太阳中风和我们后面《金匮要略》说的中风偏瘫,以及后世医家包括我们今天所说的脑血管意外啊,中风偏瘫了,脑淤血了,不是一个意思啊,这里的太阳中风是指太阳表邪。太阳表被风邪所伤叫中风,而这里的中风和第3条所说的伤寒是为了互文,是一种古代的汉语表达形式,叫互文。那么中风其实也叫伤风,伤寒也叫中寒,这个中和伤是一个意思。

中,伤,就是中也是伤,伤也是中,古代汉语呢,它为了力求完美,它不喜欢用一个字来重复的表达一个意思。所以呢,他选用了两个字来表达同一个意思,中风,伤寒。如果你非要说伤风,中寒,那也没什么问题,只是你互文的手法,把它的字换了一下而已,所以这里的中风和现代医学所说的脑血管意外,脑淤血,脑梗塞啊,突然倒地不省人事,轻则中风偏瘫,坐轮椅,重则当场死亡的那种中风是不同的。

第3条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这里有个词要解释一下,就是阴阳俱紧,阴阳俱紧呢。在这里,阴和阳是寸关尺的,寸尺它们相对而言的,那么这里阴阳俱紧呢?是指寸、关、尺三部脉都是紧的。因为一般认为寸脉为阳脉,尺脉为阴脉,那么阴阳俱紧呢?是寸关尺三步脉都浮紧啊,这个浮字还是要有太阳病的提纲里面的啊,脉浮 都浮紧。

那么完整的翻译,就是说:太阳病,不管你发没发热啊,出现了怕冷,头痛,颈项部不舒服,身体疼痛,呕逆,无汗,脉浮紧的,这样的就叫伤寒。

那么这三条,前三条就已经说了什么是太阳病,什么是太阳中风,什么是太阳伤寒的概念。

我们接着看第4条,他说: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伤寒一日,那么这个伤寒是什么意思啊?一定要搞清楚,这个伤寒并不是第3条所说的伤寒。这里的伤寒是指广义的伤寒,第4条的伤寒啊,当然第5条的伤寒也是广义的伤寒,而第3条的伤寒是指狭义的伤寒。

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里的伤寒一日太阳受之,后面是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者为传也,以及第5条“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那么请问一下,如果我们从字面上理解这个伤寒,是第3条所说的伤寒的话,伤寒它传到阳明、少阳证,难道太阳中风就不传吗?很显然,那是不可能的,太阳中风和太阳伤寒都有可能传经,而你这里说伤寒一日,伤寒二三日,很明显,这个伤寒就不是指第三条的狭义的伤寒,而是指广义的伤寒。

那么什么是狭义的伤寒,什么是广义的伤寒,我们在前面的课当中已经讲的非常清楚了。广义的伤寒是指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也就是说广义的伤寒,它包括了这个狭义的伤寒,以及其他能够引起人发热的外感疾病的总称。而在这里呢,他说,伤寒一日,太阳受之,是指,严格来说,应该是指感邪啊,就是感受外邪。一日,太阳首先来抵抗它,那么这个一日是不是一天呢?也不能这么理解,张仲景《伤寒论》里面所有的与天数相关的,通通不能够按照天数去刻意的、刻板的去理解它。你应该这么去理解,把一日理解成早期,伤寒一日,你应该翻译成外感病的早期。

刚才我们直译呢,就译成了外感病的第一天,其实际上呢,要把它翻译和理解成外感病的早期啊。外感病的早期,这个邪气在太阳,如果这个脉静,这个在太阳并没有发生改变,那么我们就认为它没有传经。

这个脉若静的静并不是这个脉是静止的啊,没有人的脉是静止的脉。如果是静脉,这个人岂不是已经不是人,那已经是死人呐,脉都静止了!没这个脉若静止,这个静是没有变化,没有发生变化的意思,脉如果没有发生变化啊,还是停止在,静止在太阳病的脉证上,要这么去理解,是为没有传经。如果说出现这个想吐啊,烦躁啊,脉变成数急呀,就认为它已经传经了,就这么个意思。也就是说,这个邪气呀,已经传啊,传到了其他经,已经不在太阳了,这是第4条的意思。

那么第5条,说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啥意思呢?同理,这里的伤寒是指广义的伤寒,是指外感病,是不是外感病的两三天呢?如果直接翻译文字的话,它的确这么翻译。这个《伤寒论》它提出的六经呐,是在《黄帝内经·素问·热论》里面借鉴的,所以呢,他有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的说法,但是这个说法呢,只是对疾病传变规律的一种说法。在临床上,我们必须以脉证为主,不应该拘泥于这些时间。这个一日太阳,二日阳明,三日少阳,我们应该说早期太阳,中期阳明啊,稍晚的是少阳,应该这么说更好。

所以呢,这个外感病,这个伤寒二三日我们可以不翻译成伤寒得了两三天,可以把它翻译成外感病的中期,或者是说早中期等等,或者把它不拘泥于这个具体的天数啊,大家知道就行。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意思就是说,外感病到了这个中早期,或者早中期,或者是什么时间段都可以啊,你去把它描述一下,已经到了邪传阳明或者少阳的这个时间啊,该传经了,按照一般的规律,但是呢,却没有见到阳明和少阳的证啊,这个时候呢,我们认为它没有传经。说白了就是我们不能以时间来推算,或者是来肯定,来预期,这个外感病是否有没有传经,而是要看具体的脉证。

第6条,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瘛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这个第6条啊,它的这个内容,有的人说它是描述了太阳温病,有的人说它是描述了太阳病的类证,有的把太阳这个温病说成是太阳温病,有的是把这个温病说成是太阳病类证啊,几种说法。那么什么是温病呢?有的人在喜马拉雅上去问啊,究竟什么是伤寒,什么是温病呢?狭义的温病呢,是指外感温热之邪,以发热、口渴,不恶寒,(脉浮数)为主要脉证,这是指狭义的这个温病啊。那么狭义的温病可以归属于广义的伤寒范畴,可以认为是太阳病中的一种证型。

所以呢,有一些人在总结《伤寒论》的时候说,这个《伤寒论》的太阳病分为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和太阳温病,而太阳中风用桂枝汤,太阳伤寒用麻黄汤,太阳温病呢,他们选择了一个麻杏石甘汤。其实啊,这个太阳温病,后世医家啊,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他们都有提出和补充,用了银翘散更为合理。麻杏石甘汤呢,张仲景并没有说它是为温病而设,虽然说它是张仲景在太阳病里面的一个方子,之后我们会学到的啊,以后我们会学到的麻杏石甘汤,麻杏石甘汤临床上运用的特别多,效果也非常的好。

所以呢,这个太阳病,发热而渴,不寒者为温病。这里的温病呢,是属于广义上的范畴,但是后面又来了一句,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风温。这个风温是指太阳温病误用了辛温发汗后的一种变证,与后世温病学中的风温表达的意思是不同的。

说白了就是说,如果人感受了温热之邪,而出现了太阳温病啊,发热而渴,不恶寒者,出现了这个太阳温病的话,你不能够用麻黄汤或者桂枝汤这种辛温发汗的方剂,如果你用呢,就会出现身灼热,名风温啊。这是张仲景给它起的名字啊。就会出现问题了。

那么他把风温病进行了进一步的描述,说风温病,脉阴阳俱浮,就是寸关尺都浮,自汗出,就开始流汗了,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你看这一种风温,其实是温病、太阳温病误用伤寒方,比如说麻黄桂枝汤啊,用辛温发汗的方法治疗之后的一种的变证。风温发汗之后出现了变证,这种变证呢,很吓人的,搞不好有生命危险的。所以这种风温和后世医家的风温显然不同。

如果用发汗法呢,就出现了这种啊,自汗出,身体沉重,时时欲睡,这个呼吸有鼾声,有鼻鼾声,说话困难啊;如果说这种温病用了攻下法,耗伤阴液呢,就会出现小便短少,不通畅啊,两个眼睛直视,还有大(小)便还失禁的;如果你采用了火攻呢,就会使邪热更甚,火热内攻呢,轻的就会引起肌肤发黄,严重的引起手足发抽搐,就象惊痫一样啊,那个肤色又象烟火熏过一样,一次的误治还可以苟延残喘数日,反复的误治,那么这个人就可能被你搞挂了。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说了这个温病啊,提出了太阳温病的概念啊,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后面说的都是温病,用这个太阳温病。外感温热之邪,不能够用桂枝汤和麻黄汤之类的发汗,辛温发汗,否则就会出现风温,否则就会引起人啊,出现生命危险,就这么个意思。

那么这里有几个词要解释一下啊,我们刚才已经解释了什么是温病,什么是风温啊。那么多眠睡是指嗜睡的状态。嗜睡的这种状态不是指人正常的睡眠啊。这个鼾呢,并不是指睡觉了打鼾的意思,而是指呼吸的时候鼻子中发出声响,说白了就是有鼻音啊。

这个失溲是指大小便失禁。这个溲本身是指小便,但是呢,这个地方是指大小便失禁啊。这为什么是大小便失禁,是后世医家通过推敲而得出来的啊,根据他的临床表现。

那么这里面有一个若被下者呀,若被火者呀,这些被火就是误用的火法,被下就是误用的下法。

时瘛疭。时是指陈发性的意思,就是有时,按照英语的说法就是sometimes。时瘛疭。这个瘛是指收缩,疭是指松弛,就是有时候收缩,有时候松弛。是个什么状态呢?是阵发性的抽搐。相当于什么?相当于热极生风了,有点类似于。

若火熏之的若。这个若字有几种解释啊,一种是如果用火熏的方法治疗,另外一种解释是这个若解释为象,象被火熏过一样。

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这个逆是和顺相对的啊,正确的治疗为顺,而误治则为逆。所以呢,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的逆是指误治,就是一次误治尚且还能够有的救,你多次误治就很有可能把病人搞挂了,去世了。

原文的解释解释完了,那么我必须要把它生活气息化的这个解释一遍,让老百姓更听得懂啊。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意思就是说,但凡出现的脉象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我们统统归为太阳病这个范畴,那么你不知道什么是太阳病没有关系,你可以把太阳病理解成一个什么呢?理解成一个外感,从外面来的,不管是病毒也好,细菌也好等等,导致人出现的一系列有感冒症状的,我们通通可以把它称为太阳病。比方说病毒性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或者肺流行性感冒,只要它出现了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通通叫太阳病啊。

大家千万不要认为六经辨证,六经病很复杂,你不要把它想的那么复杂,你只要想到任何的辨证法都是一种方法论,都是一种归纳法。太阳病是指一组症状,相似的症状综合在一起,我们给他分个组叫太阳组,就这么简单,所以它叫太阳病。我们把这一个所有的一些寒邪在体内的传变规律,分成六个小组啊,就跟我们上小学一样,大家分组啊,具有同类的分到一组,具有同类表现的分到一组。于是我呢,就把它分成了六大类,那么其中有一类呢,他们都具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呢,好,你们谁具有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的这些人,全部分到太阳组。

那么阳明之为病胃家实呢?那么只要是胃家实的人全部分到阳明组。口苦、咽干、目眩呢?只要有口苦、咽干、目眩的这些症状的啊,全部分到少阳。有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的这一种症状的,通通归到太阴组。脉微细,但欲寐的这一些,统统归到少阴组。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的这一些,通通归到厥阴组。好,这些人都归了六个组,找到自己的组,这个就是六经辨证,就是六种归纳法,就这么简单。

好,我们今天讲的只是太阳这一组的病,太阳这一组的总纲是什么?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那么在太阳组的这一些组员当中,大致分两大类,第一大类是脉浮缓,而有汗出恶风的,这一种呢,我们分为中风小组。那太阳病这一组里面呢,如果出现了这一个恶寒,无汗,脉浮紧的呢,我们就把它分为伤寒小组。所以中风小组和伤寒小组是太阳病这一个大组里面的主要组成成员。

那么这个太阳小组的成员,什么时候可以到阳明组去,什么时候可以到少阳组去呢?那就看它传不传经。如果说这个脉象并没有发生变化,那么你就还是待在太阳组,就不要到其他组了。如果你出现了颇欲吐啊,还燥烦,那脉象数急的哦,那你就不属于我们这个太阳组的这个成员了,你可能要去少阳组或者阳明组啊,这就叫传经。那么如果已经到了你应该去阳明组,或者少阳这个小组的话,但是你却还没有变成阳明组和少阳组的那么那些症状、那些特征的话,那你还是呆在我们太阳组吧。所以才有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也就说你到了该走的时候你没走,是因为你自己还没有变成那一个组所要求的症状,所以你还是呆着我们太阳组。

那么太阳病是还有一个叫温病的这样一种病。它不同于中风和伤寒,它不能够用麻黄汤和桂枝汤来发汗。如果你用了(辛温)发汗呢,就变成风温,如果你误用了这个下法呢,就会大小便失禁,如果你误用了火法呢,那还有可能引发这一个惊痫抽搐,如果你一次误治呢,说不定还能救,你多次误治呢,说不定这个病人就被你搞挂了。这就是第6条的意思。

特别是这个温病啊。这个温病呢,它可以指风热感冒,也可以指由热而引起的瘟疫都可以。你比方说啊,有人得了风热感冒,流黄鼻涕啊,发热口渴,不恶寒。你治一个风热感冒,用麻黄汤和桂枝汤去治,结果呢,只会越治越反,很有可能把人治死。就这个意思,这就是第6条的意思。

那么瘟疫呢?瘟疫就是有温邪和寒邪引起(之分)的,它都可以导致瘟疫,这种传播性疾病。你比方说啊,这个假设啊,新冠肺炎这个人,新冠肺炎的表现,明明是麻黄汤证,桂枝汤证很有可能,是用麻黄汤,桂枝汤就能解决的,但是你因为它是传染性疾病,你这误以为它是一个狭义的温病。狭义的温病的话,就用清热解毒,你用什么莲花清瘟啊,什么板蓝根啊,金银花颗粒,那就是越用越反了。所以太阳病的寒病不能够用寒药,太阳病的热病不能用温药。

说白了就是风寒感冒,不能够用金银花颗粒,银翘散这类治疗温病的药方。而感受了温病或者风热感冒的这种太阳温病,不能够用麻黄汤和桂枝汤来治疗。

极有可能,它们就是同一种病,比方说新冠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那么有的人身体强壮呢,他感受了邪气之后,可能反应的是温病要用银翘散,有的人身体虚弱或者阳虚呢,他感受了邪气之后,他有可能得(表现)的是太阳中风,或者太阳伤寒,应该用麻黄汤和桂枝汤。所以感受同一种邪气,都有可能发生中风、伤寒或者是温病的区别,它们用的方子完全不同,所以我们不得不把它们分的分析的非常透彻,才能够准确的下药。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药方,能够治某一种疾病的所有证型。

正所谓“外邪感人,受本难知,应发之受,发则可辨。”

好,关于太阳病的前六条条文,我们就讲到这里啊,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十一讲: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1-6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fw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