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是非常喜欢听数学课的,如果不是客观原因限制,周六的时候,我还是会坚决的坐在临沂兴华学校的室内体育场里听顾志能、蔡宏圣老师的数学课。虽然顾老师的成名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听了十多遍,其专著也是阅读再三。蔡宏圣老师的数学史教学思想也略闻一二。更何况专著也是拜读一遍。当然,周六和周日真的很忙。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安排人替换。
所以,如果谈一谈学习体会的话,只能就昨天的四节课略谈几点感受。
强震球老师的《角的度量》真的很精彩,发生学的设计让江苏省在全国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中屡获佳绩。不过,在一个先进理念的背后,还有对于教学的执着。在看到强老师授课课题后,我检索了一下,发现强老师在《圆的认识》一课的研究真是下足功夫。最早为知网收录的《圆的认识》发表于2008年,昨天强老师执教的教学设计发表于2013年,而是前后五年的时间里,强老师发表了三篇关于《圆的认识》的教学案例分析。一方面反映出强老师对这节课的偏爱,同时也说明授课人对于课不懈的追求。
对于牛献礼老师的授课风格,我是比较喜欢的,扎实,稳重,有一种深沉的感觉,何况他习惯用猜想验证的教学方法,在一种构思巧妙的认知冲突中建构知识。《探索计算中的规律》、《植树问题》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如果阅读牛老师的文章,也会被洋溢于字里行间的真诚踏实所感动。
刘德武老师的课听过很多了,《除法的练习》《圆的周长练习》、《找规律》,不过知网中刘老师的文章倒是不多。网上刘老师的报告不少,课例也不少。独独少了文章。据说贝律铭不喜欢著述,在贝老爷子看来,作为建筑设计师的他,最好的语言就是一幢幢建筑的拔地而起,那就是自己的语言,供人评说。刘老师似乎也是如此,一节节课就是他的著述,供人回味、思索。老先生思维敏锐,精神矍铄。老先生的课如涓涓流水,清澈美丽。有次我听一位老师提醒学生说:“别拖腔。”我的脑海里立刻想起了刘老师,这话他经常说。
至于昨天最后一位张宏伟老师,他的课第一次听,比较有激情,称得上激情四射。山东大汉有这样教学风格的真不多。或许是文化使然,受孔孟礼学的熏陶,山东的课永远那么四平八稳。张老师最后请求了两分钟介绍全人课程的成绩,发表在《小学数学教师》中专辑,我是第一时间拜读了,只能用震撼来形容自己的感受。数学还可以这样教!现在教育界正在流行STEM 课程,在理念上张老师践行的近乎是STEM 综合实践课程了。当然,张老师肯定不会认同我这样的偏颇概括。
《论语》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人问孔子的学生曾参,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什么?曾参回答的很干脆:“忠恕!”这事孔子也做过,对于《诗经》,孔子的说法是,《诗经》的核心思想是思无淫。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几位授课老师的话,我说:“他们都是数学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