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RIA学习力导师授证班输出合辑
《学习心理学》第5天──「RIA学习力」便签输出第6期  央央

《学习心理学》第5天──「RIA学习力」便签输出第6期  央央

作者: 快乐幸福的央央 | 来源:发表于2019-04-19 16:21 被阅读0次

    进入拆页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信息加工中的信息流。


    p64

    一、信息加工系统概览

        根据认知信息加工观,人类学习者被视为一个信息处理器,以与计算机极为类似的方式运作。当学习发生时,信息由环境中输入,而后进行加工并储存在记忆中,最后以某种习得的性能的形式输出。像行为主义者一样,认知信息加工模型的拥护者寻求解释环境如何修正人类的行为。但与行为主义者不同的是,他们假定在环境和行为之间存在一个中介变量。这一变量就是学习者的信息加工系统。

          大多数信息加工模型都可追溯至阿特金森和谢夫林( Atkinson& Shiffrin,1968),他们提出了一个多存储、多阶段的记忆理论,也就是说,从信息被加工系统知觉到的那一刻起,它就经历了一系列的转换,直到能被永久地保存在记忆中为止。一般认为的信息流程见图3.1。呈现在该图中的是所提出的记忆系统的三个阶段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以及被认为负责将信息从一个阶段转移到下一个阶段的过程。让我们简要地介绍这些阶段及其如何发挥作用。

    《学习心理学》第5天──「RIA学习力」便签输出第6期  央央

    (感觉记忆:视觉的、听觉的。工作记忆:复述、组块)


    (一)信息加工的阶段

        感觉记忆代表的是信息加工的第一阶段。与感觉(看听等)相联系,其功能是在记忆中非常短暂地保存信息,保存时间要长至信息能被进一步加工为止。例如,想象你处在一间黑暗的、不熟悉的屋子里。你划着了一根火柴,它燃烧的时间很短,然后就媳灭了。在火柴熄灭的一刹那,你保存了房间的一个视觉后像,这一后像保存的时间足够你用来确定门和灯的开关在什么地方。每种感觉都有与之相应的独立的感觉记忆,但所有记忆都被认为以实际上相同的方式运作。

          工作记忆也叫短时记忆或短时储存( Atkinson&. Shiffrin,1968,1971),是进行进一步加工以使信息易于长时间储存或导致某种反应的阶段。工作记忆最初是一个混沌一体的构念,后来通常被认为具有针对个别感觉通道而存在的独立的处理器( Baddeley,199),工作记忆已被比作意识。当你主动思考某些观念并随后意识到它们时,它们就处在工作记忆中。

        工作记忆保存的信息不仅时间有限,而且数量也有限。换言之,一次你只能考虑少数观念,一次只能阅读和理解相对少的短语。例如,对很长、很复杂的句子,当读者读到句子的结尾时,通常已忘掉句子开头的内容。你可以好好想象一下在心里保存事物的有限容量对理解和回忆的影响。

        长时记忆是信息的永久储存室。任何要长时间记住的事物必须从短时记忆转换到长时记忆。虽然遗忘是一种我们都体验过的现象(本章后面将详细讨论),但人们假设,一且信息经加工进入了长时记忆,它就从不会真正丧失。至于容量,虽然许多儿童会抗议,但长时记忆不能被装满。就我们所知,长时记忆能保存无限多种信息。

          表3.1总结了信息加工的三个阶段,在你阅读本章的过程中,会有助于你记住它。

    《学习心理学》第5天──「RIA学习力」便签输出第6期  央央

    (二)学习期间的信息流

        正如前边指出的,当信息从记忆的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流动时,它受到了转换或加工。负责这些转换的过程是什么?让我们来检查一下“两名读者”故事中的一个特殊例子,以便追索出学习期间发生了什么。假设萨拉在她阅读的故事中碰到了这样一个句子:小镇的游客总是对镇上宽阔的、两旁种满杜鹃花的大道留下深刻的印象。书上的字母刺激了萨拉的视觉感觉登记器,这一登记器接受并以信息最初出现的形式记录了信息的表征。接下来,随着模式识别的发生,字母和单词的熟悉形状被知觉到了。这时注意过程还施加了影响。不熟悉的单词会使加工慢下来,因为要将额外的注意指向个别的字母而非整个单词。

          在进入工作记忆时信息转换成了观念形式的代码,即表现出一定的意义。个别单词的意义被从长时记忆中提取出来以帮助萨拉建构整个句子的表征。由于句子不只是几个单词,因而也有可能出现内部的复述,以便在读到句子的末尾时开头的几个单词仍能保存在记忆中。

          最后,为了使信息进入长时记忆,萨拉必须对其意义进行编码。这意味着她所建构的句子的表征必须是有意义的,并与长时记忆中已有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例如她先前有关杜鹃花和宽阔街道的经验会使她能建构句子所描述的形象。接下来,当要求回忆她所阅读的内容时,她所形成的形象会变成一个有用的提取线索。

        从这一例子中可明显看出,加工过程并不像通常所描绘的那样(如图3.1中的描述),是以单向的线性方式发生的。相反,萨拉所建构的句子的表征由信息本身(数据驱动,自下而上的加工)和她的原有知识(概念驱动,自上而下的加工)共同决定的。这两种加工形式起主导的程度看来取决于学习任务本身的性质以及学习者回想起的原有知识的数量。


    拆页八

    来自《第三章 认知信息加工》


    p73

    三  工作记忆

        选择出来供进一步加工的信息进入到工作记忆中。在这一阶段,长时记忆中的概念将被激活,并被用来阐明输入信息的意义。但正如本章前边指出的,在某一时刻,工作记忆中能保存的信息量及信息保存在工作记忆中的时间都是有限的,当然除非是采取一些措施来以某种方式增加容量和保存时间。

          在短时记忆的一项经典研究中,米勒( George Miller,1956)证实,在数字广度测验中,大约可以回忆起7士2个数字,这一测验是向被试阅读一系列数字,然后要求他们立即重复刚听到的数字。7个项目是典型的记忆广度,本地的电话号码正是七位数,这很令人惊奇吧?米勒还异想天开地想知道,数字7是否还有一些神奇的性质毕竟,存在“世界七大奇迹,七大海,七项不可宽恕的罪行,昴星团中阿特拉斯的七个女儿,人的七个年龄段,地狱的七层,七种原色,音阶的七个音符以及一周有七天”( Miller,1967,pp.42-43)。

          尽管米勒异想天开,但现已证实,七比特的信息构成了针对多种材料的记忆广度。此外,每一比特信息的大小可有很大的变化。例如,一个由10个字母组成的词,一个由6个单词组成的句子,都可以是1比特。发现这一事实已导致如下认识:可通过创造更大的比特来增加工作记忆的容量。这一过程叫做组块。例如,考虑如下的字母广度: JFKFBIAIDSNASAMIT。作为单个字母,它们远超过了工作记忆容量。但作为五个组块JFK,FBI,AIDS,NASA,MT——它们很容易被加工。

          这一点对教学的含义是,应对学习任务进行组织,以便学习者能对它们很容易地进行组块。这其实很简单,如在科学实验中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可操控的步骤,或者在基于计算机的辅导课的框架中,分散呈现若干比特的信息以供学习和练习。此外对政治科学中涉及很复杂论题的一些问题,若能将论题分解并逐个加以讨论,对该问题就会有更好的理解。

          信息的组块在工作记忆中实际储存的方式相当于一系列的空位,每一组块占据一个空位。随着新的组块进入记忆中,它们挤出了先前占据已有空位的组块。这一点现已被认为是对所谓近因系列位置效应的可接受的解释。在系列位置任务中,给被试一系列单词或无意义音节要求他们学习。通常以很快的速度呈现15——20个项目,最后一个项目呈现完后,紧接着要求被试尽可能多地回忆。你可能猜出他们回忆得最好的项目是——处在系列最后的项目或那些看来最新近的项目。这样可以认为,系列中靠后的项目将那些首先看到的项目排挤出了记忆。原因只是没有足够的空间储存所有项目。


    「I,重述知识」

    简述为什么建立组块,建立组块有哪些方法。

        组块就是那五颜六色的记忆积木,建立组块是为了增加工作记忆的容量,开阔记忆的宽度,其方法有:1.复杂任务分解成可操控的步骤,2.分散呈现内容,3.论题分解,逐步讨论。


    「A1,激活经验」

    写一个你现在还清晰记得的某次学习的复杂内容,这个内容采用了组块的方式。

          比如RIA学习力课程中的知识体系建设环节,赵老师带领我们分五步建立了关于学习的知识体系。(大家写的时候,这里需要细节哟)

      那是2015年的五月,我来到了北京,与三十多位伙伴们一起参加台湾焦点解决大师许维素老师的焦点课程,其中一个环节让我记忆颇深,那就是“赞美”这个知识点的学习。

    许老师让每一位回忆一下小时候被赞美的生命经验,学员们认真回忆被赞美的美好经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了。

    接下来维素老师又给我们讲解了直接赞美、间接赞美与自我赞美,每讲完一种赞美,就让伙伴们进行训练,培训场上笑声不断,气氛甜美,不知不觉到了十二点钟,学员们沉在快乐学习的场域中,舍不得离开现场。

    反思:我感觉许维素老师在讲解“赞美”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恰到好处地利用了组块,她设置了学习目标是让我们每一位都能学会“赞美”这一技巧。同时巧妙设置运用了强化物,那就是现场演练----看得见的学习成果。而且训练时候可以让大家观察什么样的赞美是有效果的。最后她还进行了评估,看看大家掌握的情况作出了调整,让我们知道赞美这项技能的掌握是要分步进行,一点点靠近目标的。 


        「A2,规划运用」

    如果你从事培训工作,或者你是拆书家,请拿出你某一次课程(分享)内容,找到其中教复杂难易记忆的部分,然后采用组块的方式,重新编写这些内容。

    如果你是学习爱好者,请拿出手边正在读的书籍,找到其中一段你喜欢的内容,尝试用组块的方式帮助自己记忆。

        目标:用组块方法在两周向同事流畅介绍“拆书”,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拆书。

    清晰阐述拆书与拆书帮,让不知道的人知道是拆书家的初步要求,如果用死记硬背来说出准备好的内容,容易遗漏一些知识。

    那就试试“组块”法吧。

    介绍什么是“折书”可分解成下列几个组块:第一,拆书的核心点为“拆为己用”,第二,这是一种独特的学习方法论:解决问题,提升能力;第三,这是成人学习法:以自我为中心,非知识为中心;第四,所用工具及达成目的:三张便签(I A1 A2),知识内化、激发经验,规划运用。

    这四个组块可以是层层递进,便于自己记忆,知识全面,也能掌控时间。

    可以用现场提问法,了解同事对拆书概念的掌握情况。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习心理学》第5天──「RIA学习力」便签输出第6期  央央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hcg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