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

作者: 心浪天涯 | 来源:发表于2021-10-24 19:43 被阅读0次

    在苦难面前,能成功突围的都是生活的强者。

    人到了一定年纪,更能理解这个世道的不易,也更能理解父辈的不易,哪怕他们最终平庸,泯灭于众。却也历经风雨和苦难,曾经也有一颗不屈的心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们都是一本厚重的历史书,只是我们没把自己融入到那个时代。

    我的父亲粗通文墨,个性恬淡,等他成年时,父母都已相继过世,哥哥姐姐们也都已各自成家,他成了姑父的徒弟,学理发。

    在那个还是集体农业生产,队(小组)上分粮的时代,有一技傍身无疑是吃香的,22岁刚到结婚年龄,父亲就迎娶了同住一条山沟的母亲,外公个性率直,嗓门粗大,曾做过大队(村)书记。

    母亲也粗识文字,集体岀工时,曾做过队上的记分员。结婚后的父亲,大部分时间都到更为偏远的地方,走村串户的给人理发,所到之处颇受人欢迎,俨然的乡村手艺人。

    那时集体生产,天天都要出工,所以父亲在那边理发是承包制,整个村整个村一大片的承包,定期挨着挨着的去理发就行了,说是理发其实更多的是剃光头,那样省事管得久,所以那时这样的手艺人,又叫剃头匠。年终以家庭为单位按人头结账,遇到家庭人口众多给不起理发费的,父亲还会减免一两个人头。

    走村串户期间,父亲走到哪里,当然也吃住在那些人家里,父亲其实是个很懂得感恩的人,象这种情况他就会主动给那家人减免理发费,哪怕那家人很热情并不在乎。小时候他经常给我们说“人穷志不穷"。

    父亲常年在外做手艺,没法集体出工,年底是要向队上交钱的,这样才能分得到他那一股口粮,但就是这样,他也还有节余,而且他经常不在家,少了一个人吃饭,他那份囗粮也节约出来了,所以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我们家还算好点的。

    父亲是手艺人,荒于农业生产,所以他对农活是比较生疏的,比如说挖地,人家用锄头翻过来的土是细密均匀,平平整整的,他的可能就是高低不平,坑坑洼洼的,所以很多老农民是瞧不起他干农活的,在那个农业就是天的年代,常受人讥笑,母亲生性好强,事事不甘人后,所以为父亲的无能,经常感到屈辱。

    那时的农村,民居情况都是以院子为单位,类似于北京的大杂院,北京是四合院,但川北民居一般是三合院,中间正屋,两边厢房。

    而且我们那里,一个院子一般都住的一个家族的人,大概就相隔几代,爷爷辈或爷爷的父辈…他们都是亲兄弟。也就是说其实那个院子原来是一家人居住,后来兄弟成家立业各自分家,繁衍生息,以此类推,几代下来,就分成了好多个小家庭。

    在那个以纯农业生产的贫穷年代,人口不断增加,居住的房屋却很少增加,所以就人满为患,分外拥挤,资源有限,所以就难免产生予盾和摩擦,贫穷抑制了良知,所以那也是个亲情反目,弱肉强食的年代,为争夺几根木头几片瓦,房前屋后,大打出手的,比比皆是,把亲情都践踏在了脚下。

    父亲生性懦弱,个子瘦小,在那样的环境中,可以想象,所以“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那就不足为怪了。总是处于被动,恰恰母亲又是个事事较真的人。这一切母亲更迁怒于父亲,确实那时的农村,一个家庭的顶梁柱要是不强悍,是没有威慑力的。

    终于,当内心的不满和予盾聚集到顶点,母亲对父亲彻底失望了。

    在一个初冬的深夜,母亲抛下了我们父子仨,去了另外一个世界,那年哥哥刚读小学二年级。母亲啊母亲,但是你想过没有,父亲虽然力量单薄,干农活也不行,但是他有一技之长,不然为啥我们家比别人还过得好点,别人家饭都吃不饱,我们家还买了那么多树木,存着打算以后建房子。

    你的狠心离去,从此我们的日子过得暗无天日,父亲也没做手艺了,过后两年农村就包产到户了,每到农忙,父亲都干不出来农活,无奈之下,外婆心痛两个外孙,就只有让幺舅经常来帮忙。

    你省吃俭用攒下的树木,在隔壁三爸家拆屋建房时,我们家因无力建房,在外公的主持下,只有补偿给三爸家,才勉强留住了一个栖身的地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kd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