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7

作者: 太仆 | 来源:发表于2018-09-27 16:21 被阅读0次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姓卜名商,少孔子四十四岁。

    从有子,曾参,子夏这些弟子的年纪可以猜想出,孔子早年周游列国,四处碰壁后,晚年回到故乡,专心教授年轻学生。

    这些比孔子小四五十岁的学生,也很争气,把孔子的学术思想继承了下来,一代一代人传承至今。

    孔子的弟子,和弟子的弟子们,在编纂《论语》的时候,把主题内容差不多的对话编辑到一起成篇,用这一篇的开始两个字做题目。比如学而第一,为政第二等等。

    在《学而》篇里,主要集中了孔子师徒们对学习的探讨。

    今天讲子夏的观点,学习做人是根本,学习读书是末枝。

    子夏说,贤贤易色。这句话的解释很多。

    没办法,两千多年前的语句记录下来,在没有印刷术的时候,书籍分享主要靠传抄,有时候抄错一个字,重复一个字很正常,但是意思就偏了。

    甚至在最开始,孔子用山东话说的句子,被山西来的学生记录下来,可能这句话的原意就记跑了。

    孔子到底说了什么,这个问题,在孔子死后短短几年儒家就分裂成你子张之儒,子夏之儒等十家学派。

    子张子夏们死了以后百多年,西汉就出现了今文学派,古文学派的争斗。

    争来争去过一千多年到了宋朝明朝,又争出了理学,心学。

    直到清末,康有为引领变法,还要出本书《新学伪经考》来把孔子的话从新解释一遍。

    反正死人没法再开口讲话证明对错,对经典怎么发挥阐述,全看需要怎么发挥阐述。

    所以孔子不在仅仅是孔老师,而成了孔圣人。这个孔圣人还有很多面孔。如何休版圣人,郑玄版圣人,董仲舒版孔圣人,朱熹版孔圣人。。。。好比一个人指着祭坛上的偶像对众人说:看那,这是神!

    于是一群人向祭坛上的偶像跪拜磕头,并说:看,这是神呐!

    这个偶像,两千年来是孔子,是皇帝。民国初年是德先生,赛先生,后来又是红色赤旗,后来是太祖。。。其实他们拜的人到底是谁并不重要,只是那个高高再上的位置,不可触及,无比神圣。

    既然学术的记录,思想的流传会有讹误,那我们学习经典还有什么意义?

    学以润身,经世致用。

    听别人说梨是甜的,苹果也是甜的,但苹果和梨的味道又不一样,干脆自己吃上一口就清清楚楚了。

    所以圣人的话到底对不对,就按照圣人的话去做一做,再去反思反思,错误的路可能有无数条,正确的路只有一条。

    贤贤易色,解释一,用敬重贤德的心,代替喜好美色的心。此解释代表人物:旧社会道德先生们。

    这个解释很没意思。

    从小在寺里长大的小和尚,第一次下山游历,回寺后怅然若失。

    师父问小和尚怎么了,小和尚说别的还好,只日思夜想山下的老虎。

    师父哑然,老虎者,是师徒私下里,对来寺里进香的女施主们的戏称。

    孔子老人家自己也说,没见过像喜欢漂亮姑娘一样喜好道德的人。

    所以贤贤易色第一个解释不能说不对,只是对普通人来说很难做到。

    再看第二个解释,易不做替代讲,而指平易,不看重。

    重视显德,不重视美色,也是亲贤人,远小人的意思,对比第一种这就容易做到了。

    事父母能竭其力。孝敬父母,不遗余力。

    事君能致其身,现在也没有皇帝了,对待工作,不遗余力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跟朋友相处,实话实说,信守承诺。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对待别人能做到以上这几点,虽然他可能自谦没什么文化,我也认为他很有学问。

    这跟昨天孔夫子说的内容是一个道理,做人为本,读书是做人的延伸。

    别着急读书,今天读十本,一周读一百本,一个月读三百本,结果一问书里讲了什么迷迷糊糊,对自己有什么提高不清不楚,这样读书没什么意思。

    普通人嘛,除了读书很重要,最根本是读生活,读做事,会做人会做事了,比读过很多书,却依然内心迷茫,糊里糊涂要好的多。

    所以那些学历不高,似乎读书很少但成就很大的人,就像今天子夏老师说的,做人做到很高境界,就是有学问,不一定读书多就是有学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而.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ke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