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刘邦突然弃学,开始向往游侠生活,刘太公自然看不下去,因为不事生产,不仅对于家庭没有任何贡献,反而还要到哥哥嫂嫂家里蹭吃蹭喝。有一天刘邦招呼一群伙伴到大嫂家中吃饭,大嫂见状赶紧刷锅洗碗,表示已经吃完了。伙伴一哄而散,刘邦过去瞧瞧,发现锅里其实还有饭菜。这件事他一直耿耿于怀,到后来给大哥的儿子封侯时也不忘取名叫:羹颉侯,意思是“还有饭菜就刷锅侯”。
太公曾委婉地向刘邦表示,既然不读书了,就应该像哥哥那样致力农耕。但估计也没有坚持。在刘媪死后,太公又娶了一任妻子,给刘邦生了一个叫刘交的弟弟。这个弟弟对读书倒是非常有兴趣,未来也对文化的传承也有相当的影响。
无论兄长还是弟弟,看上去都比刘邦要来得老实和优秀,这倒反而让刘邦少了养家糊口的压力,可以自由地去追逐理想。
他朝着信陵君的方向,离开了故乡丰邑,去往魏国。
他去的时候,信陵君已经去世了,刘邦没有见到心中的偶像。不过也算不虚此行,他结识了信陵君的门客:张耳。两人于此时结下了兄弟之情,张耳大概做梦也不会想到,此时这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将来会后来居上,成为自己投靠仰仗的一国之君。而这份情谊,也让将来刘邦在收拾诸侯王时,对张耳的儿子格外开恩。
好景不长,张耳和刘邦的游侠生活,因为一个人而同时结束了。
这个人是秦王政,其时秦国已经到了结束战国统一天下的冲刺期,魏国和楚国相继灭亡。在把秦国打造成帝国的法家理念里,游侠生活是被绝对禁止的,所谓“侠以武犯禁”是也。这里头,不仅仅是“侠”不被提倡,连“游”也是不允许的。法家需要把人固定在户籍所在地,这样才方便统计、方便征税、方便各种傜役的人员调配。
张耳和另一位好朋友陈余,隐姓埋名避难到了陈县。而刘邦,也只好像个梦想破碎的中年人一样,在故乡沛县,开始谋求别的生路。
沛县是个县城,而刘邦的老家在县城里的丰邑,两者的关系大概就是现在的县级城市和下辖的乡镇一般。幸运的是,刘邦读过一阵子书,识得一些字,这是在秦国吏法下出任官吏的必要条件。刘邦的游侠生活大概也为他积攒了不少人脉关系,三十出头的刘邦,终于在县城里通过选拔,出任县城东面的泗水亭长。
亭是一个集治安功能、邮政、交通、接待为一体的单位。所以刘邦相当于出任了沛县的交通站站长、邮局分局局长、招待所所长和城东派出所所长,虽然职务不高,但实权却不少。
对于刘邦来说,这段经历是他人生当中第一个巅峰。和在老家丰邑被人视为游手好闲的无赖不同,在县城里他是个有头有脸的公职人员。所以刘邦终生都感恩沛县,对沛县的家乡父老深怀情义,而对丰邑却心存芥蒂。
在拥有天下后,刘邦还乡至沛,和父老欢聚饮酒,击筑高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唱罢慷慨伤怀,泪流满面。想必此时,在沛县任职生活的回忆一幕幕地在冲击着他衰老的心。他情难自禁,当场免除了沛县所有乡亲的租赋,世世代代都不需上缴。
也正是游侠和任亭长这两段时期,他巩固了和故乡市井江湖人物、县政府其他官吏的关系,这些人,成为了他消灭暴秦、战胜项羽、夺取天下最重要的功臣集团。
萧何,同是丰邑人,萧姓大族,又到县城任沛县的主吏掾,是泗水亭长的分管领导,所以他也是刘邦的直接上司。秦国每年都对郡县的官吏考核评定,萧何曾名列全郡第一,曾有机会被推荐至中央任职但放弃了。所以萧何在灭秦进入咸阳宫殿后,首先收藏文书、地图、奠基,是出于职业的敏感性,而任汉丞相之后政务打理得井井有条,也并不是上天忽然赐给他的能力。
曹参和夏侯婴也是官吏出身,和他们相比,卢绾、樊哙、周勃等人虽是江湖、市井人物,但也和刘邦在此时结下了深厚的交情。
尽管史书很少提及,但刘邦显然是有个人魅力和强大的交际能力的,在他的游侠生活里,他就已经能令周围人以他为马首是瞻,而在任公职期间,又能妥善地处理好和上司萧何和其他官吏如曹参等人的相处。
在沛县任亭长这段时期,他还完成了另外几件大事。
第一件是迎娶吕雉,尽管在这之前,他已经和人有了一名私生子,这也再次印证了当地民风的开放。这时,刘邦才正式有了合法的妻子。吕雉的父亲是逃难到沛县的吕氏大族,但流落到此,把女儿嫁给一名亭长,也不算是特别跌份的事情。更何况后来的发展证明了,这大概是吕公做的最正确的一个选择。
第二件是到咸阳服役,在那里,两条本来相距甚远的人生轨迹有了唯一的一次重合,刘邦远远地观望到了秦始皇出巡的队伍,不禁感慨:大丈夫当如是!
时间假如在那一刻凝固,该是多么戏剧性的场面啊。两个时代的主人公,相隔着遥远的距离,一个坐在豪华高贵的车里,一个满眼欣羨,朴素得像个龙套。但用不了多久,这个朴素的平民,就要革掉此时那个高高在上者的王朝的命,坐到和他一样的位置上去,建立一个更为长久、更为精彩的时代。
两个相差仅三岁的人,将以帝国作为遗产完成命运的交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