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刘邦是在秦二世元年九月起义的。
起先,刘邦担任泗水亭长一职。秦制,是十里为亭,十亭为乡,亭长属于小吏。但刘邦是土著,无德无行更无产业,按照秦制不得推择为吏,他凭什么当上亭长的呢?
也许刘邦是靠不正当手段谋得的这么一官半职,但这个小吏却并不好当。管着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受理家长里短的小事,权力不大麻烦却不小,但刘邦却当的不亦乐乎。他发明了一种竹皮冠,装模做样地戴在头上,倒不是故作官架子,多半图个有趣罢了。刘邦平时总一副嬉皮笑脸的模样,吃喝嫖赌,打情骂俏,以至于他父亲骂他无赖流氓,嫌他不像大哥二哥那样能干,还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刘邦身上确实编不出什么励志故事来。
刘邦家世也不好。史书记载他父母叫太公和刘媪,其实就是刘大叔和刘大妈,可见是无名之辈。他自己原先叫刘季,当了皇帝才有了名,叫邦。而季是“伯仲叔季”最小的意思,所以刘邦在家排行8老小,大家都管他叫刘小。
正史记载关于刘邦的故事中,每逢刘邦开口说话都是“太祖骂曰”,他自己说话的时候自称“乃翁”,意思是“你爹我如何如何”。可见刘邦出身不好,不学无术,品行还极差,当亭长的时候估计是没多少人愿意与他打交道。
但即便如此,刘邦天赋却很高,而且悟性极好。张良跟他讲兵法,出计策,别人还在云里雾里,刘邦一听就懂。张良于是认定刘邦是天才,一辈子愿意为他出谋划策。
实际上,正如郭嘉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时说的一番话:一个好的谋士不只是会献计而已,他还能选择合适自己去为之效力的老板。这样,谋士能够出谋划策,老板愿意虚心纳谏,最后贯彻实施。张良就是这样的谋士,刘邦就是这样的老板。《孙子兵法》中说,“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刘邦起义后,像张良一样,萧何和曹参也认定刘邦是能成大事者,就与之策划起义沛县,且事情顺利的完成。之后,一群人开始一起商量推选领袖的事情。刘邦一开始谦让,萧何和曹参之辈的读书人是不敢领头造反的,樊哙虽然敢,但虎头虎脑不得人心,最后刘邦成了众望所归。
在那个历史形式下,秦亡是必然,顺应时代趋势的则是拥有武力政权的集团,刘邦成了这个集团的领袖人物。而这,成为了刘邦走向成功的第一个转折点。
二、
刘邦被推为沛公后,同英布一样加入了项梁的队伍。项梁是项羽的叔叔,在陈胜起义后在江东起义。这时有了刘邦和英布的加入,项梁的队伍立即壮大起来,浩浩荡荡无往而不利。他取亢父,救东阿,屠城阳,侵濮阳,略雍丘,攻定陶,数破秦军而斩李由。
在项梁的队伍风生水起的时候,秦二世把所有秦军交给章邯,命令章邯领军平定起义。章邯也确实是军事天才,刚一上阵就杀陈胜于下城父,灭掉魏咎,攻破定陶杀了项梁,最后一路杀到赵国境内。生死攸关的赵国频频向楚王求救,楚怀王不能坐视不管。他派宋义担任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一同率兵救赵。但宋义此人目光短浅,一到安阳就按兵不动。他的意思,是等秦军与赵军先厮杀一番,如果秦军胜利那么也已经是强弩之末,这时去杀他一杀必能攻无不克;如果赵国胜利,就去乘胜追击一举歼灭秦军。于是宋义不管军事,夜夜笙歌。
对此项羽忍无可忍。他的回应很简单,一剑砍下了宋义的脑袋。楚怀王只好认命项羽为上将军。项羽渡河前,命令士兵把做饭的锅碗瓢盆都砸了,把船也沉了,每个人只背了三天的口粮。这就是项羽著名的巨鹿之战,他也因破釜沉舟而一战成名。
前,楚怀王在项梁兵败后召开会议,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这其实是空头支票。暴秦还很强大,章邯气焰异常嚣张,打头阵必然会成为炮灰。响应的只有项羽和刘邦。后来项羽军破章邯军,章邯投降,秦所有军队都已经败亡。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刘邦十分幸运且十分轻松地入了秦。
刘邦一进秦宫,两眼发直,口水都流到了地上。他对众将说,“兄弟们,今晚儿就住这了!”但是樊哙不同意,说,“我们不能住这,这是暴秦住的地方,沛公是要当第二个暴秦吗?”刘邦一听就烦了。是啊,当初看见秦始皇的时候就说,“大丈夫当如是也”,既然都打到这里了,哪有走的道理。最后还是张良劝通了刘邦。张良说,“我们之所以能够打到秦宫,是因为暴秦骄奢淫逸,我们胜利之后要反其道而行。秦暴我仁,秦贪我俭。希望沛公听从樊哙的建议。”
刘邦这时也明白了。天下未定,人心浮动,还不能贪图享受。嗯,一晚上也不能住!刘邦不仅退出了秦宫,还做了两件十分漂亮得当的事。第一件事是不杀子婴;第二件事是约法三章,即杀人者抵罪,盗窃及伤害者量刑。这样一番动作后,秦的百姓无不欢呼雀跃,纷纷前来拿酒肉劳军。刘邦索性一概拒绝,说:我刘季的军粮还很足,不用大家这么慷慨。你们也一直受暴秦的压迫很久了,好东西自己留着享受吧。刘邦大得人心,老百姓都希望刘邦能够成为新的执政者。
这就是刘邦,虽是无赖流氓,但却有成大事者的风度。他识好歹,而且接受意见后做的还更好。如今很多当领导的,往往一副恃才傲物的面孔,就算是自己的错误也不愿承认,要面子要的怨声载道,实际上是不会当领导,也没有领导天赋,更不懂领导艺术。
项羽入咸阳后,烧杀掠抢,所过之处无一人生还,这就是连女人和小孩都不放过,简直就是畜生。再看刘邦的行为,相形见绌。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刘邦获得最终胜利,取得全国政权的第一个原因——在胜利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又有虚心纳谏的态度。
但是接下来刘邦犯了一个错误,他听了一个不知名的谋士的建议说,如果把函谷关围起来,那么关中这块地方您沛公的了,刘邦高兴之余竟然就这么做了。等到项羽打到咸阳的时候一看路不通了,气一下子就上来了,就命令英布把关冲开。刘邦的军队本来就没有项羽军的英武,驻军瞬间就被击垮。项羽军开进去驻扎在鸿门,与刘邦的驻地霸上不过四十里。当时刘邦军号称二十万,其实只有十万;项羽军四十万,号称百万。
刘邦只好去赴鸿门宴。
三、
鸿门之宴今天,我们说一个饭局不怎么和谐,就会称之为鸿门宴。现在看来,鸿门宴更像是一个传奇,因为有故事可讲,而且值得讲。
项羽原来是打算在鸿门宴上一刀把刘邦杀了的,有两个原因。
第一,刘邦先于项羽入关,按照楚怀王的规定刘邦理应“王之”,但项羽怎么可以忍得了。是啊,明明是自己身先士卒与秦军主力厮杀,你刘邦小子居然趁机抢了先,没有我项羽你哪有今天。现在居然还把我挡在门外不让我进去,我不杀你没法出这口恶气。
第二,刘邦军中出了一个叛徒,官职左司马的曹无伤。曹无伤密通项羽说刘邦这个家伙野心极大,来了秦宫秋毫无犯,大王尽快除掉,否则后患无穷。
然而有趣的事情出现了,项羽军中也出了一个叛徒,项羽的叔叔项伯,也是张良的朋友。当年张良救过项伯一命,他铭记于心。于是项伯连夜跑到刘邦军营通风报信,以免张良和刘邦一起死在宴中。
张良却不愿独善其身,项伯也能够理解。
张良把情况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失色。
张良问:沛公真的要打算背叛项羽吗?
这句话问的很重要,刘邦的回答同样重要。任何政治角逐必须要有一面正义的旗帜,就算是这种政治酒宴也同样如此。有了正义的旗帜就有了“道,天,地,将,法”五事之首,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这就是考验刘邦的时候了。
幸好刘邦的智商和情商都极高,他很明白,这时候自己势单力薄,而张良愿意问自己就表明愿意帮助自己,他原来是可以自己跑的。那么既然如此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诚心诚意,人家才能一心一意;自己和盘托出,人家才会全力以赴。但是,需要把握好一个度。
刘邦说:有个混蛋给我出馊主意,说只要把别的诸侯当在外面,我就能在秦称王。
张良放心了,因为刘邦只要不是存心要背叛项羽,那么他就有求生的念头,没有死脑筋,自己就能帮他一把。于是张良问:沛公打得过项羽吗?
刘邦蓦然良久,说:固不能也!为之奈何?
张良说:那就只有请项伯帮忙了。
刘邦问:君与项伯谁年长?
张良说:项伯年长。
刘邦立刻表态:吾得兄事之。
简单五个字切实地表现了刘邦情商之高。他没有把自己的年龄和张良的比,也没有和项伯比,而是把张良和项伯两个人的年龄来比较,然后称项伯为大哥。这就表达了一个意思: 我和你张良是铁兄弟,你哥就是我哥。这就不仅让张良更加铁了心帮助刘邦度过生死关头,也给足了项伯面子。刘邦不愧为危机公关的高手。
见了项伯后,刘邦说:臣入关中,秋毫不犯。查清吏民户籍,封藏库府财务,为的就是等待将军的到来啊!至于把守函谷关,那是防贼,哪里敢背叛将军呢?
项伯也不多废话,只是告诫刘邦: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这里的谢,很多中学教材上都注释解释为,谢罪,其实不然。什么是谢罪呢?是首先承认自己有罪,然后去道歉,希望能够宽恕。而刘邦呢?从他的解释来看根本没有承认自己有罪的意思,他是颠倒黑白为自己辩解。所以这里的谢,只能翻译为“解释”的意思。
其实,如果是谢罪的话,项羽不一定会饶了刘邦。项羽这个人生性粗犷,他从不会同情弱者,坑降卒和屠城这类事情都干的眼睛不眨一下。如果刘邦承认自己有罪,那么他和项羽的地位就不再是平起平坐的了,其后果难以预料。刘邦这么搬弄是非之后,没有把自己的退路给堵死,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个度的把握了。这样一来,项羽还有可能会因为刘邦“敬重”自己而去敬重刘邦,反而会饶他一条命。
项伯回到鸿门后对项羽说: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
实际上这个铺垫很重要,尤其是这个时机的把握。项伯如果没有说这句话,项羽还是会一晚上都窝一肚子火,第二天不一定是什么暴脾气,哪里能听刘邦的解释。项伯这么一说,项羽起码有一晚上的时间来平缓心情,或许会最后决定给刘邦一个机会,看他表现再决定杀不杀,那样也不迟。
第二天刘邦与项羽见面的气氛融洽,刘邦自然是谦恭又诚恳,每句话都透着老朋友的口气。项羽渐渐地被解除了武装,原本打算杀了刘邦的计划被抛到九霄云外,而且还居然面对刘邦一脸愧色地说,“那还不都是你军中那个左司马,叫曹无伤的跟我说你要自己独占,哎呀,我就知道这是个误会罢了啊!”
我们知道,这个项羽是个缺心眼的,但很难想象他能缺心眼到了这种地步,居然因为刘邦的三言两语羞愧至此,还张口把自己的线人给卖了。这一句没脑子的话导致刘邦逃脱鸿门宴后,回到军中第一件事就是“立诛杀曹无伤”。
没了脾气的项羽也听信了刘邦的鬼话,自然是兴高采烈地请他喝酒。虽然项羽杀意已去,可还有一个范增。范增是极力主张杀刘邦的,他早就对项羽说: 刘邦这人本来是地痞流氓,他在老家的时候,酒色财气无所不贪。这次进了咸阳居然秋毫无犯,这个是想要更大的东西啊。这样能够克制自己的人怎么能够不防!
但这只是范增的想法,所以即便频频举玦,项羽也是视而不见。范增只好叫项羽弟弟项庄来舞剑,想要趁机刺杀刘邦,不过被项伯看破,便拔出剑掩护刘邦,项庄不能得手。
张良坐不住了,他赶紧出门找樊哙。于是樊哙强行闯进去,与项羽怒目相向,盛气凌人,怒发冲冠。
项羽按剑而起:来者何人?
张良说:是沛公的参乘。
项羽说:壮士,赐酒!
樊哙拜谢后一饮而尽。
项羽又说:给他一条猪腿吃。
樊哙一屁股坐在地上,拔出捡来在盾牌上切猪腿吃。所有的人看地目瞪口呆,只有项羽笑着点头。
项羽说:阁下真他娘的壮士!还能再喝一杯吗?
樊哙说:臣死都不怕,酒算个屁!
喝完酒后,樊哙长篇大论说,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唯恐不多,刑律唯恐不残,这才有今天的地步。今天沛公奉命入秦以待将军,将军居然听信谗言而诛杀有功之人,这不就是暴秦的行径吗?
项羽无言以对。
接下来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刘邦找个借口出去上厕所,借机溜走,逃出鸿门。
我们来回头看整个事态的发展就能发现,刘邦在整个过程中沉着冷静,理性应对局面,借助团队的共同努力脱离险境。
再看项羽,完全衣服小孩子模样。得知关中被刘邦抢的消息火冒三丈,刘邦还给他的时候又喜笑颜开; 看见与自己性格相似的樊哙后只顾自地欣赏,完全不再在乎刘邦的存在。这就完完全全一个小孩的样子,当玩具被抢走后立即情绪激动,再还给他就立马变得乖巧起来,要是碰上一个愿意与自己一起玩的小朋友更是高兴地什么都不管,仿佛世界瞬间就剩下他和眼前的玩伴,还有手中的玩具。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刘邦获得最终胜利取得全国政权的第二个原因——在危险面前,能够保持镇定的心态,又有转危为安的计谋。
四、
在屠咸阳,烧宫室以后,项羽决定带着抢来的财宝和女人回彭城去。有人劝说,关中沃野千里,易守难攻,是周、秦两代的发祥之地。建都于此,能够称霸天下,何必非要回彭城?
项羽却说: 富贵不回乡,如衣锦夜行。
于是有人看不惯项羽这般孩子气,评论说: 大家都说楚人是马猴戴高帽子,果然不错! 项羽听到后立马下令把那人扔油锅里去。
实际上,自从项羽在鸿门宴上放走刘邦,他的灭亡就已经开始了倒计时。不管是定都关中还是回老家彭城,结局大抵是不变的。后来项羽的分封,更是加速了他的灭亡。因为他的分封诸侯,也还是按着自己孩子脾气来进行。被他封的大将功臣,很多都位居偏远,就是因为与项羽关系不好;而不少功绩没那么显著的,却是项羽的亲朋好友,反而被封到土壤肥沃的广袤之地。刘邦呢?被封为汉王,拥有巴、蜀、汉中三郡。其实就连汉中这个地方,还是通过张良向项伯行贿,走后门才得到的,原来只有巴和蜀。当时这两个地方都是穷乡僻壤之地,历来被当做流放罪人的地盘。把刘邦扔到那里,项羽的小肚鸡肠暴露无遗。
但是刘邦很清楚,现在还不是讲道理的时候,项羽也不是讲道理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忍着。
这时张良出了一个计策,就是到汉中的路上把后面的栈道给烧了。这样就能迷惑项羽,自己能够在汉中安心整顿,养精蓄锐,以待时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刘邦取得最终胜利获得全国政权的第三个原因——在逆境面前,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又有出奇制胜的策略。
五、
韩信拜将回汉中的时候,韩信投靠了刘邦。
刘邦从来没有想到,帮他夺取天下的会是韩信。
所以当萧何把将韩信追回来后刘邦又急又气: 你他娘的为什么逃跑?
萧何说: 臣不敢逃,臣去追人。
刘邦问: 追谁?
萧何答: 韩信。
刘邦又骂: 扯什么淡!那么多人都跑了也没见你去追,追那个韩什么信。
萧何说: 韩信和他们不一样。
刘邦问: 哪不一样了?
萧何说: 众将寻常人等,韩信国士无双。王上如果就想待在汉中,那韩信没有用。如果想还有所作为,那么非用韩信不可。
刘邦说: 我怎么不想东进了?谁想呆这个鸟不拉屎的鬼地方!
萧何说: 既然如此,那就必须重用韩信。能重用,他就留; 不能,他肯定还会走。
刘邦说: 既然这样,给他个将军当好了。
萧何说: 不行,他还是会走。
刘邦说: 那就大将军,你叫他进来吧。
萧何说: 你看你,向来都是这么傲慢,连拜大将军都像使唤小孩子一样。
刘邦这才择吉斋戒,正式拜韩信为大将军。
得到韩信后,刘邦一路凯歌。从诸侯就国到刘邦出汉中的四个月后,项羽所封之王就有一个战败,六个投降或者被俘。张良的计策成功地使项羽的锋芒移到齐国那里,刘邦轻松地打到项羽老家彭城。
然而项羽真不是好惹的。他得到消息后,留下大部队继续作战,自己率三万精兵赶回彭城。
结果刘邦兵败如山倒。
据说这一仗打的尸山血海,汉军死的人把河水都堵住了。后来幸运的刮起了大风,风朝着项羽军队猛然冲去,刘邦这才幸免于难。
逃离的路上,刘邦觉得车子太重走得很慢,多次把儿子和女儿推下车去。多亏夏侯婴坚持救孩子上车,两个孩子才没能丧命。可见刘邦当时狼狈到什么地步,也可见刘邦这个人心狠到什么程度。
其实,刘邦的心狠从另一方面来讲其实就是帝王之术。他豁的出去。而且唯有豁得出去,往往才能一了百了,才能拨云见日。刘邦当亭长的时候,又次任务是押送犯人。路上隔三差五的就会有犯人出逃。刘邦索性把他们绳子全解开,请所有人吃了一顿饱饭,说: 你们都走吧,我刘季也走,有什么大不了的。这种看似无所谓的态度其实是非常大的心胸所使然,而非很多人评价的流氓行径。我们都说豁出去了,豁出去了,可就算豁出去后能够一了百了,但是有几个能够豁出去呢?
后来楚汉两军相持不下,楚军的粮草已经不多了,项羽就坐不住了。他架起了一口油锅,把刘邦的老婆和爹绑着扔在锅旁,冲刘邦喊: 刘邦,你再不投降,我就把你爹扔锅里炸了!
刘邦看见后咯咯地笑: 小兄弟啊,你还记得咱俩曾在怀王那里拜过把子吗?那既然咱俩都是兄弟了,我爹可就是你爹。你要是把咱爹给煮了,别忘了留碗汤给老哥我呀!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刘邦最终获得胜利取得全国政权第四个原因——在任何时候,能够保持理性的判断和豁达的心胸,又有狠心做事的决心和毅力。
还有一次,项羽打马上前冲刘邦喊: 刘邦你出来,我有话说。
刘邦也不怯,也打马上前。
项羽说: 刘邦啊,如今战乱频仍,不就是因为我们两个吗?不就是因为我们两个都想当老大吗?那好,我们两个就在这里决斗单挑,谁赢了谁家就是老大!
刘邦又是咯咯地笑着说: 你当我傻啊,我跟你决斗?我告诉你,不只是我,天下人都想除你后快。
然后刘邦细数项羽十大罪状,什么屠城啊,杀义帝啊等等。项羽气急败坏,拉起弓来向刘邦射去。箭正中刘邦胸口,于是本能的弯下腰去。这时,刘邦突然伸出手摸着自己的脚,冲项羽大喊: 你这个小人,你敢射我的脚!
回到营中,张良建议刘邦简单包扎了一下就赶紧验兵,为了稳定军心。刘邦接纳了这个意见,忍着疼痛做了一次巡视。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刘邦获得最终胜利取得全国政权的第五个原因——在强敌面前,保持昂扬的斗志,又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六、
这就是刘邦,汉朝开国皇帝。他虽是地痞流氓出身,不会将兵,不懂内政,几乎没有一座城池是他自己打下来的,没有一个计谋是自己想出来的。但是他有领导才能,用人艺术,而且,惟其如此不足以成就天下大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