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

作者: 熊猫pumpkin | 来源:发表于2023-02-28 05:08 被阅读0次

    群公告

    早安,大朋友们![爱心]

    每次阿简老师带我读完书,我都会全身疼,身体得歇好多天,唯有脑子是异常兴奋的,我想这应该是思考的“后遗症”![色]

    眼睛睁开,又开始想:嗯,下次什么时候又见面呢?

    哲学观,在这次学习之前,总觉得哲学在银河系之外—太遥远!两天结束,捋一捋:哲学是对话的,哲学是平等的,倾听的,不下任何权威审判的;哲学可以跟学者、同伴对话;哲学不一定有答案,许多哲学只有差强人意的答案,许多答案又会让人想起新的问题;哲学是教思考的过程,是试着欣赏不同的观点;哲学是同理心,是理解他人,但不一定赞同……就试着这样态度去读书,识人,育儿,过日子!

    历史观,习得思维方式,建立知识体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会遇到不同学科:生物、语文、数学、地理、历史、化学、心理学、政治、哲学、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物理学、统计学、艺术学、信息学、语言学、考古学、天文学、地质学……家庭可以试着和孩子通过阅读、讨论、观影、看展、实地体验等方式,为孩子搭建全面客观的知识结构!这很难,难才值得!

    教育观:个体与国家的价值同等重要!《秘密学校》的故事发生在将近100年前美国一所乡村学校,升学率几乎100%!“秘密学校”之所以成为“秘密学校”除了有支持、鼓励、接纳、民主、信任、成人化对待孩童的父母;有一群冷静、理性、克制、温暖、自律,会思考、讲原则、幽默、合作、把握时机、有勇气、有担当、顾全大局、有梦想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一套人性、科学的教育体制:多元、供选择的教材;自由的课堂模式(提问+自学+讨论+合作);评估标准的开放;独立且包容管理层……《秘密学校》堪称全球教育典范!

    每次跟阿简老师、合一家长在一起读书,会觉得自己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能成为更好的家长!

    儿童阅读是童子功,是一生的奠基!大人可以和孩子成为学习的共同体,不必居高临下,可以是“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之间平等、尊重、独立且相互欣赏的关系!

    如果觉得成为“学习共同体”也很难,那就支持孩子的热情,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谢谢阿简老师,谢谢大朋友们!合一野蛮生长,能遇见你们,是银河赠予合一的糖。[爱心][爱心](出自陈老师)

    从2021年4月开始,这是我第6次参加阿简老师的成人读童书工作坊了,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和感悟!

    谢谢陈老师把大家聚在一起,谢谢阿简老师和各位同学,大家一起学习、思考、讨论,共同成长,这种为学习而学习的原始动力,和重回学生时代的感觉真好!

    今天盘点一下,这次学习感受较深的地方。

    一、关于哲学:

    1、哲学是什么?这没有标准答案。阿简老师说哲学就是质疑,怀疑一切,我觉得哲学是本(质)源(头)和智慧。生活中处处充满了哲学。

    2、哲学课是教思考的过程,它的主要形式:提问、对话和欣赏。它的目的:欣赏观点、鼓励思考、习惯质疑、平等对话、培养同理心(我不一定赞同你,但是理解你)……

    二、关于大历史:

    1、大历史是多学科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学习很多学科的知识,不可能也不需要一门门去钻研,重要的是学习结构化思维,从多个角度与自身去联结。我个人最喜欢“实地体验”的方法。例如从一个地方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语言、饮食、服饰、艺术、历史文化……可以看到对当地人性格共同点的侧面影响。

    2、从历史书中,我们还能学习写作方法、培养洞察力。《大历史,小世界》这本书中介绍了一些科学家,这些科学家来自不同国家、阶层和种族,他们的性别、肤色、身体、个性、家庭状况也各不相同:有的养育多胎,有的带着身体障碍,有的在单亲家庭中长大……这样的选材角度,还有作者写的一些事例,太值得我们学习了!这样生动的示范,比作文选教技巧高级多了。

    当然这些细节,不经过仔细阅读,很难发现作者的用心。而且这背后体现的是作者的价值观!书的编写结构,也体现了作者价值观,从看到到分析,加以练习,相信我们的洞察力定会得到提升。

    三、关于儿童小说:

    1、重要的是我们的感受和观点,记住了什么不重要。

    2、精读的目的是培养洞察力。背后的理念,是培养理智的公民。

    3、会提问是阅读能力水平的体现,练习提问是读书会重要的内容。

    好好消化一下,期待大家下一次相聚[咖啡](出自郭创新老师)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再次遇见阿简老师,心中更多的是对她的崇拜和感谢!可以用“腹有诗书气自华”来形容阿简老师。感谢陈老师给了我这么好的机会,听了一堂这么丰富的成人读童书课!

      一直觉得“哲学”这个东西离我很遥远,也不理解哲学到底是什么?也没有去想过?阿简老师说哲学是提问问题?是为什么?

        生活和教育应该也是一本哲学书吧,我平常不太去深入的思考教育孩子应该是怎么样?是成绩好就可以了吗?所以当孩子出现成绩不好,不喜欢学习时又很苦恼,跟着现在一样也给孩子报很多补习班,补这补那。孩子自己都不喜欢学习补了也没有很多的帮助,我这应该也是从众心理吧。因为我也找不到其他的方法。阿简老师说的“多学科”这个太深奥了,也反思自己知识太少,所以只能在有限的认知里。阿简老师拿出那么多书单的时候,哇!这么多领略的知识,好些把她们都塞进娃们的脑袋里。我小时候错过的知识都想塞给我的孩子,特别是听阿简老师说读书是“童子功”我又有点急了,我现在开始读书晚吗?

        “秘密学校”在和大家多这本书的时候我感触最深,因为我认真读了,也被里面的主人公感动,马上推荐给女儿多,我说这本书写太好了很励志,有点像回忆我小时候干农活的样子。听着阿简老师对整个书深入解析,让我脑洞大开,秘密学校他为什么会成功?除了孩子还有我们现在的教育体制,这么深的问题,这些应该都很难改变。

        脑袋里面一直出现“多学科”就像以前父母说的多学点东西总不会坏的。希望下次能带着孩子一起听一堂阿简老师课。(出自学员)

    2023年阿简老师《如何读懂一本童书·历史/小说/哲学》阅读工作坊后记

          2023年开春有一场新的相逢,短短2日中阿简老师带着我们从少儿哲学Thoughts到青少年哲学的Provocations,从大历史到儿童小说。

          阿简老师没有提及一堆哲学家名字,没有阐述哲学大家们的思想,而通过选取“我会思考吗”的小诗和“金钱“的故事如此巧妙的设计,带着我们做了两场未曾预想到的思想实验。

    在神奇的思想冒险中,我们从日常的司空见惯中跳脱了出来;在“分享的本质是好的吗”“金钱是一种宗教吗”的讨论中,我们瞥见了哲学的惊奇之处,原来每个人都是潜在的哲学家。尽管已迈入不惑之年,我却更加畏惧自己陷入框架和僵局,在近两、三年工作中,时常审视自己和周围,“跟随社会规则做人,个体价值何在?”“这是‘沉默的螺旋‘吗?”“我是不是陷入了马基雅维利主义”。如何能给自己留下一点时间去阅读,去思考,我想阿简老师用哲学的思考替我们开了一扇窗。

          在阿简带读《大历史,小世界》前,从未想到从科普书中能还能观察和学习科学家们的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如果能和孩子一起领会到,在一生有限的时间中,接触的学科越丰富,知识体系越大,在不同的知识分支之间,学会让知识流动和交流的必要性就越高,若能从聪明的科学家、作家身上学到思维方式尤佳。

        《秘密学校》,我想当然地将其视为成长励志小说,未曾想到它是讲述了“教育的本质”,更是“爱与成全”的范本,这是一堂青春期孩子都需要知道的课。课后我还意犹未尽地阅读了清教徒在美国的故事等,还要按照阿简开挂的书单分门别类读下去。

          就在准备收笔时,得知美国版的诺而诺贝利事件时隔10天才被媒体揭发,曾用作化学武器的氯乙烯规模性泄露,毒云漫天、民众撤离、动物死亡、记者被捕……环境被污染,媒体被污染,世界的动荡就在真实地发生,在深刻地影响着、撕扯着我们。望向窗外,黄昏渐渐近了,似乎一切有生命的东西都沉默在这宁静的晚霞中。愿所有人,为自己找到一条能依靠自己精神力量,坚定前行的确定性之路。(学员)

    第二次参加阿简老师的课程,还是意犹未尽的感觉,和第一次一样,还没有结束,就非常期待下一次。阿简老师的美丽笑容一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每每想到这个淡淡的甜甜的笑容我的嘴角也会不由自主的上扬,这种内心平静美好的生命状态也深深的影响着我。

    阿简老师带领的的哲学烧脑又有趣,在哲学领域没有专家,也没有人比别人更聪明。发现有些孩子是天生的哲学家,她们的哲学思想藏在每一个十万个为什么里,为什么能这样,为什么又不能那样,这样了又会怎么样?她们一直保持着的好奇心和对世界探索的欲望。而大人,更多的时候生活在规则里,生活在计划中。哲学思考就应该从小培养,并伴随一生。思考多了会徒增烦吗?应该会!但哲学思考却会让我们活的更通透更有智慧。

    关于历史,一直是我不喜欢看的书类目之一。阿简老师说历史是一门多学科的学习,才发现是自己的知识面不够,所以觉得枯燥,啃不下去。啃不下去的时候,阿简说,从一页开始,从现在开始。读书,只要你开始,就不晚。

    之前自己看完《秘密学校》,就只觉得这是一个女孩关于梦想的故事,阿简老师的解读,原来还有那么美好的爱情。关于爱情,伴侣,家庭教育,又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怎么样的父母才算明主的父母,艾达的一家,家庭氛围好好,即使生活再困难,都会好好说话,情绪稳定,爸爸的幽默,妈妈的豁达,无声有力的支持,成为了孩子最好的榜样。

    最后,非常感谢我们的陈老师,总是卖力的吆喝着我们大人要读书,多读书,才能更好的支持孩子们读书。读书真是我们生活中的小确幸,遇见陈老师和大家,就是最幸福最美好的相遇[爱心](学员)   

        这是我第2次参加阿简老师的成人读童书工作坊,上一次参加后,才发现以前那不叫读书,充其量叫念书,原来连简单的绘本我一个成人都没完全读懂,那次之后,我认真每天和女儿共读,有时明明书中没有一个哭字,我却能把女儿读哭,有了上次的经历,我更期待阿简老师再来给我们上课,期待新的收获!

        结束了一天忙碌的工作,终于能静下心来盘点一下这次学习的收获。

        我一直以为哲学是哲学家的事,离我太遥远了,看《7岁开始的哲学思维启蒙》时,我只是当一本儿童诗集看,也没明白诗后面的问题为什么要这样提?听完课,才知道原来哲学是对话的,是提问,哲学没有标准答案,所谓的答案又会让人提出新的问题;哲学是质疑,我们可以怀疑一切,甚至挑战权威,我们不必非得最后达成共识,我们可以欣赏不同的观点……

        非常巧合的是在今天发生的一件事,ICU护士对医生的奖金是她们的2倍提出抗议,要求提高奖金,我的脑海里马上浮现《金钱》里面足球俱乐部的故事,作为全院奖金最高的护士,都不满意,如果她们提高了,其他科的护士会不会也有意见?总是干脏活累活的护工清洁工会不会也有意见?可能别人会觉得很可笑,觉得这事简单粗暴地拒绝就好了,但是我觉得要妥善解决问题是不是应该重新审视我们的绩效分配方案和考核细则是否合理,而想要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更深一步的调研和学习……所以读书让我们活得更通透。

        初看《大历史,小世界》时,发现大历史竟然包括了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生物学、考古学、人类学、历史学、哲学、社会学、政治学……,这本书不厚,但是却让我深深的感悟自己的知识是多么的贫乏,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要培养有辨识力的孩子,需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搭建全面客观的知识结构!要多读书,正如阿简老师说的,儿童阅读是童子功,是一生的奠基!我自己已经错过了,希望我的孩子不要错过。

        课前看得最轻松愉快的就是《秘密学校》了,当初只觉得这是讲述孩子们在逆境中掌握命运的老旧故事,听了阿简老师“秘密学校”之所以成功的解读,才发现里面除了一群有梦想、有勇气、智慧、理性、温暖、自律,幽默、合作的孩子;还有民主的父母;更重要的是在100年前的美国就已经有一套人性、科学的教育体制:可供选择的教材;自由的课堂模式;开放的评估机制;独立且包容管理层……。除了教育,书中竟然还描绘了完美爱情的样子,今年的情人节,能读到这本关于“爱与成全”的书,真美好!

        最后,感谢陈老师把大家聚在一起,让我们跟着阿简老师一起读书、思考、讨论,听说陈老师您计划下一期邀请阿简老师聊聊艺术,这正是我家孩子最感兴趣的,希望下次能带着孩子一起听阿简老师的课。

        这次的课刚结束,又开始期待下一次的相聚了[呲牙](学员)

    这次工作坊再次出现哲学的内容让我非常期待。还记得第一次上阿简老师的童书工作坊,我们一起读过哲学绘本《整整齐齐小镇》。《整整齐齐》小镇让我们对比了哲学作为一种理念是怎么指导我们的生活的,以及智慧又是怎么改变我们的生活的,而智慧是自己的、只能通过思考的到的。

    这次的《7岁开始的哲学思维启蒙》《14岁开始的哲学思维训练》让我对哲学的探索方式——思考有了更深的理解。从《我会思考吗》这首小诗开始思考“思考”,从无意识地提问到《艰难的选择》里有意识的提问,短短的时间里,肉眼可见地,我觉得思维完成了一次跳跃式成长。学习哲学的方式有故事、提问、对话、表达和欣赏等。其中欣赏的方式让我觉得耳目一新,因为欣赏,所以理解。《14岁开始的哲学思维训练》我们用“金钱”为刺激物进行讨论的思想实验。我回来后思考了“思想实验和平日里的胡思乱想有什么区别”“思想实验训练对生活工作的决策有什么帮助”。思想实验是理性的,不是被各种情绪裹挟下那杞人忧天般的胡思乱想。通过过思考后的智慧,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原来是思考才可以成为整整齐齐小镇的费里多那样的人。

    《大历史,小世界》这本书的真的非常喜欢,虽然物理知识烂得一塌糊涂,但不妨碍的我对这本书的惊叹。就如前言所说,这是不是枯燥的传统教材,这本书将多门学科的知识,流畅地编排成一个氢气如何成为人类的故事。阿简老师从使用这本书的方法论到里面的科学家故事,都提醒我们不需要掌握所有的学科,但是要学会他们的思考方式。

    《秘密学校》非常喜欢阿简老师讲小说,我记得她说过她的观点:不需要特意看什么育儿书,孩子在儿童文学里就能受益良多。秘密学校为什么会成功?这个问题一下子就让我们看到了影响孩子成长的方方面面。我试着用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去看《秘密学校》这本书。是微观系统里比森夫妇,中间系统的汤姆、赫伯特等,外层系统的赛奇威克老师,宏观系统的教育体制形成的生态系统养育出了艾达这样优秀的女孩。

    这是我的第四次参加阿简老师的童书工作坊,每次结束都有一个感受,那就是阿简老师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我还有好多书没读!”(学员)

        感恩阿简老师不远千里来到东莞,教我们大人如何更好地读一本书,也感谢陈老师和郭老师默默地付出,感谢合一为我们搭建这样的学习平台!这是我第二次听阿简老师课,受益良多,现在分享自己印象最深,感悟最深的几点,一起相互学习[握手]

    1.《如何读懂一本哲学书》

    原来哲学书带来的思考是无限的,只要你能把问题想的出来,而不是局限于仅有的答案中,可以无限放大思考,没有对错之分,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教孩子思考、教孩子同理心,借助话题(刺激物)与孩子沟通,对话,表达,欣赏,可以练习,做做“思想的实验”,我想长期和孩子这样互动聊天,会有不错的亲子关系的,哪怕娃到了青春期,前期聊习惯了,到那时自然而然也会聊很多起来!和孩子一起选出感兴趣的话题,互相聊了!提问~归类~思考~延伸

    2.在仅有的知识结构里,尽量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的学科架构,教孩子的不单是教孩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孩子组建知识的结构和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同孩子一起讨论,阅读、观影或者实地体验!

    3.《秘密学校》这部小说在我之前看完,我对主人公会很赞叹,但故事看完了,没有思考书中其他的人物特质,以及再深入的延伸思考作者背后的历史和传达的想法!这让我打开了阅读的思考格局,好的小说不会空穴来潮的,只是自己读得太浅薄了

    4.《10岁阅读再步》的讲座,自己最深的地方是阅读的黄金法则,A.想让孩子读什么书,就读给他听。B自己没读过的就不要提问了。C给孩子选择权(还好合一给了孩子选书的权利),尽可能利用城市给予的资源,这是自己之前所忽略的!任何都可以跟阅读链接起来,只是自己太局限,认为阅读只是干巴巴地看书。接下来,愿自己同孩子一起成长,多读、多聊、多写!(学员)

    陈老师眼中的女神、移动的图书馆,这次工作坊见到阿简老师本人,被深深地吸引了!两天的课程有点烧脑,但很被滋养。感谢陈老师、合一书房的引领,让我有幸见到阿简老师,从而对阅读有更广阔的认知。

    两天的工作坊老师没有解答很多问题,而是通过让我们自己提问的方式进入四本书,这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思维,哲学不是每个问题都有答案,即使有答案,也是差强人意的答案,还可能会引发其它问题;哲学教我们思考、教我们欣赏他人的观点、理解他人......。老师的这种带读的方式让我回味无穷,对阅读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从《秘密学校》这本薄薄的儿童小说也能读出那么深刻教育理论,让人惊叹。

    阿简老师说:读书可以带来什么?可以成为一个有选择和判断力的人!(学员)

    早安,呀,洋洋同学让我转她的学习分享,非常荣幸。看了她的分享,我决定把《苏菲的世界》再重温一次!

    陈洋与你分享:[玫瑰]

    阿简老师的讲座,以大家的自我介绍开场。我因为是第一次听课,所以听到几位妈妈都说“我是来听阿简老师打鸡血的”,就觉得很有意思,也很感动。对于职场妈妈而言,在“在合一打鸡血”大概是极难得能回归自我的时刻吧。

    这场为期两天的“鸡血”,与其说是在讲书,不如说是阿简老师在用她的博学和视野,为我们展现另一种看世界的可能。我尤其喜欢她在讲到《大历史、小世界》这本书时说的那句话:“试着了解一些天文学和宇宙学,那将让我们的视野有了深邃的可能”。确实,生活不会因为一本书、一句话而改变,但仰望过星空的心灵或许更能拥有抚慰现实的力量,更加柔软却更加强大。从浩瀚星空切换至家长里短,宇宙视角中如此微不足道的人类瞬间,更显弥足珍贵。于是亲手为家人熬制的那碗热汤便成为极致浪漫所在。

    而哲学呢,这个让普通人望而却步的学科,经由阿简老师的解读,似乎变得可以触摸。哲学家们探求的那些关于生命本质的问题,距离我们过于遥远,但阿简老师让我们知道,生活无处不哲学,日常那些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是与非,对与错,一旦切换到哲学思维,便都有了讨论的空间和深度。高深莫测的哲学于是便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帮助我们提高洞察力、跳出局限、以更宽广的视角看待最普通的问题。最妙的是,这堂哲学课是建立在7岁和14岁孩子的思维上、用对话和提问的方式来开启,这意味着,哲学可以成为我们和孩子日常对话、交流的某种工具,建立更高品质的陪伴。

    这两天的课程,常常让我想到《苏菲的世界》中的一段话,大意是:这个世界是一只从魔术帽中拉出来的大兔子,大多数人类都舒适地生活在毛皮深处,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个世界,懒得再向外面看一眼,而哲学家则是坐在兔子毛发顶端的一类人,他们永远对世界充满着好奇,想要弄清世界的本质。阿简老师和合一,就像是那些坐在兔子毛发顶端的人,她们总是大声呐喊,希望影响更多的人,希望更多的人能从毛皮深处向上攀爬。感谢阿简老师,感谢合一,我们在一起,就更有向上的勇气和力量。(学员)

    很遗憾由于有突发事情错过了阿简老师的第一天关于哲学的课程,以下几点是自己的一些浅薄体会:

    1、我觉得哲学一直是比较难攻克的学问,不仅我自己有些模糊,更不用说引导孩子了,但是当我把书买回来之后,特别是读《14岁开始的哲学思维训练》,真是太有意思了。一个话题可以引发这么多的思考,而这些正是我从来没有思考过的角度,这本书是在教我们做深入思考的练习,看问题的本质,感觉自己的视野打开了,这是一本好书。

    2、读《大历史,小世界》这本书,刚一翻开时,就被里面的文字吓到了,第一感觉就是读不下去,就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翻开几页看看就觉得不想读的书。但是随着阿简老师的引导,发现平时忽略的冷门学科如地质学和天文学是最能养成深邃视野的学科,读科学家故事并不一定能成为科学家,而是学习科学家们的思维过程和怎样工作的,这些方法对自己以后阅读这些看似枯燥的书时,有了新的视角,也能更好的带领孩子阅读。

    3、我读《秘密学校》就觉得是一本青春期孩子的励志小说,并没有联想到教育的本质。阿简老师从几个人物的分析中,能看到艾达父母的民主体现在哪里、艾达的成功更重要的是梦想、汤姆对艾达的成全、赫伯特的爱情和梦想、赛奇威克老师的榜样形象,还有从体制来看到更深一层的意义,听了老师的课,瞬间觉得这本小说活了,有想读第二次的冲动。

    由此可见,并不是有些书难读,而是还没有掌握读书和引导的方法。

    父母的视野决定了孩子的高度,我们是幸运的,能遇到阿简老师带领我们读童书,也非常感谢陈老师和合一童书坊提供这样的机会给我们!

    通过这次课程,自己需要提升的方面是:要学习如何提问;思考问题不要太单一,多从其他方面深入去看问题;多允许孩子;多支持孩子的热情!

    期待下一次阿简老师的到来!(学员)

    转曹琴同学的分享:[玫瑰]

    万物可读

    听完阿简老师的课,我心底一亮,先是默默干了一件事——淘了一本《古典洋装全图解》,然后,下单,作为小朋友的生日礼物。

    此前,大年初一,小孩子让我买了一本《铃兰街的洋装店》。纳尼?就几张图片,就大几十元?我暗自不屑。然后拒不下单姊妹版《复古洋装博物馆》,完全不再进一步挖掘这背后的可能。

    但这次不一样。我用心搜索,比较,找到了这本书。书里提供了1550-1970洋装图鉴,细致到设计、制作工法如开缝、裙撑、车轮式皱褶领等细节讲解,又从服装的演变考察社会文化的更迭、审美观念的改变。妥妥的有图有真相,遂入了。

    你看,万物背后自有其逻辑。“一切皆可读”,这是阿简老师说的,入手洋装图解是我受此启发的第一个行动。我们学习的目的,不就是要点亮思维、并催生行动吗?

    咂摸一下几个主题的读书历程。

    一是深入思考、练习提问。

    我们从“哲学是什么”这个主题出发,练习提问,然后给问题分类。过程中我曾有迷思,为什么要给问题本身分类?联想起小学自然课上,老师会让我们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很长时间里我都觉得这种做法没有意义。

    随着活动的展开,阿简老师的深意逐渐显现:原来正是在这分类并提炼类别的过程中,内心逐步建立起了思维的框架,进而可以从事物的本质、关联、逻辑、社会意义、多学科角度、伦理去看待并理解事物的真相。

    二是学习方法论。

    你要知道一件事,可以把时间跨度拉到一百年前甚至更早,了解它的来龙去脉,而不是百而度之浅尝辄止。

    你要讲述一个科学家故事,不需要固化地去讲述她一心扑到工作上如何忘我,而可以讲她/他的性别、个性、阶层、种族、家庭。毕竟科学家也是活生生的人,他和普通人一样有情感有需求。

    我拿到《大历史、小世界》这本书时就是死磕理地球、人类形成前后的理论,感觉时而精彩时而挫败,完全忽略了看似不经意的细节。原来科普读物的引入也可以这么有趣,还可以从方法和思维的角度去解读。(学员)

    三是观点的碰撞。

    也许我们各有观点,但也许都只窥见了林中一豹。《秘密学校》的作者显然不只是想让我们看到一群孩子秘密地把一所学校办成功的故事,它引发我们思考:什么是好的学校?什么是好的老师?一所学校的成功需要什么因素?通过讨论,我们的理解更加多维:

    我们看到了好的爱情,是双方可以互相支撑、相互成全和托举。

    我们看到了艾达一家的民主——追求梦想的同时不能放弃家庭责任,生活就是一份全职的工作,生活本身就是教育。

    我们看到了赛克·威奇老师的洞察力——短短几次会面,她就看出了艾达的窘迫,并不动声色为她的升学提供帮助。这是一种高贵的善良,也为艾达的梦想提供了一个现实的范本——我可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比任何说教更能撼动人心。

    我们更看到了好学校诞生的内外因——除了有好的教师,更要有适合的教育体制作为土壤。我们改变不了当下的教育现状,但是至少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视界去影响身边的人,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美好。

    这些角度,是初度读这本书的我所不曾体会到的。而这也正是这门课程的意义:让我们交换思想,让我们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并成为更好的自己。这不是鸡汤,而是可以行动的方法论。

    但,对于我而言,受益更多的,是观念在一个又一个瞬间的电光石闪:哲学是让人有同理心,是教人欣赏他人的观点;教育是要有倾听和平等的对话;青春期是一场必输的战争,我们要做的就是帮助和支持……

    课程结束后,阿简老师提到了一件事:她在参加一组学生关于家庭收支的调研结题会时,最后提到一个问题:今天,你们的报告展现的都是月开支几万甚至十几万的家庭,那这代表全貌吗?我们是否看到了边远山区家庭、低收入甚至贫困家庭的境况?

    这样的提问让我颇为感动。这个问题没有答案,但是社会需要有这样的问题意识,需要有这样的拓展边界,需要这样的洞见和责任。我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什么要培养洞察力?不就是为了当面对海量信息时,我们能有自己的判断;当面对纷繁芜杂的世界,我们有自己的立场;当面对复杂的人性,我们有自己的底线;当道德模糊,我们能用知识抵抗平庸;当面临困境,我们还能仰望星空。

    感谢陈老师的再三推荐,感谢阿简老师的倾心相授。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阿简的读书工作坊,一看是历史、哲学、小说我感兴趣的主题,不顾一切地请假,奔赴一场专属于自己的阅读盛宴。

        一、哲学~学会欣赏。

        生活总是柴米油盐,一地鸡毛,每天有数不清的繁琐事,各种困惑。平时喜欢看各种鸡汤文,发现越看越迷茫,越看越焦虑。转而看心理书籍~《被讨厌的 勇气》《少有人走的路》,只看懂“文字”,没看懂门道。

        什么是哲学?提问、对话……老师补充了“欣赏”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14岁的哲学思维训练》里提到倾听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纠正,而是为了进一步开阔学生的视野和眼光。或许是职业习惯,总是带着评判的眼光看待周遭事物,这种不平等的对话方式,也给我的各种关系带来了困扰。

          很喜欢阿简的课堂练习,选取两首充满哲思的诗,让我们练习提问写下来,然后学员观摩,把问题分类,学员分享,老师补充,整个过程都是在尊重、欣赏每个人的观点上,我们在安全的学习氛围中学练习思考,学会欣赏。

        工作坊结束后,带着“哲学”的觉知回到生活中。自习课上,同学反映捣蛋大王小李同学到男厕所玩打火机,小李同学先沉默不说话,我说:“老师只是好奇你为什么带打火机去洗手间。”小李解释说:“我在书包里看到一个打火机,我看流浪地球里面的宇宙飞船的起飞都在喷火,我想看看打火机的火力大小。”按照我观察的模式,肯定会一顿批评加说教。我试着不带评判地听完,微笑着说:“老师很欣赏你的好奇心,只不过下次别在厕所搞科学研究,而且在学校玩火也不安全,老师先帮你保管,放学后领回去。”小李点头同意了。接下来的几天,我面对学生课堂的各种发言,课间的各种言论,办公室的各种聊天,练习不带评判地倾听,练习欣赏不同的声音,发现了很多很有意思的观点,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

          二、阅读~万物皆可读。

          我理解的阅读局限于书,经阿简老师分享,才理解了万物皆可读的的深意。泡图书馆、看展览、看电影、逛街、看世界(各种类杂志)……,阅读可以浸润到生活里去,阅读可以成为一种有意思的生活方式。

          在孩子有足够的输入的同时,写作表达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前提是父母一直陪着孩子成长,如亲子共读,跟孩子一起聊书一起写作。比如看了电影后,邀请一起写观后感,一起学习交流,这样的引导不留痕迹,太有启发了!这个周末我就试试跟跟孩子一起写《流浪地球》的感想,哪怕是几句话。

         

          两天的读书会,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最重要的是给我很多的纠结困惑提供了新思路。正如杨绛先生说了好,你的问题是想得太多,读得太少。我深以为然,感谢阿简陈老师带我们一次次地感受阅读之美,期待下一次的阅读之约。(学员)

    我的目的是,让我对所读书籍电影等更有洞察力,对相处之人更有感知力,对身边的环境多一份公知力,做一个珍贵的普通人,哈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ok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