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位对我们人生会有启发的人。
他叫Ben Nemtin,是畅销书《你在临死之前想做些什么?》的作者。
Ben在书中说,人的梦想在每天的菜米油盐和工作的琐事中被吞没掉。生活也逐渐变得麻木起来,也不会再有动力去追梦了。于是BEN和他的三位朋友便决定为他们的人生做100件事,然后把做事情的经过都写进这本书里。
他们先问自己一个问题,“死之前会想做些什么?”然后再找一张白纸把100件临死前想要去做的事情写下来并逐一去完成。
他们计划用两年时间去完成这100件事。他们体验了高空跳伞,去埃及参观金字塔,在陌生人的婚礼上面进行演讲,在监狱里度过一个晚上,帮助了一对十多年没见的父子重聚,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一起打一场篮球等。
所有在列表上的事情都成功做到了。他们的事迹也被美国各大媒体报道,这之后BEN他们也有更多机会去做以前想都不敢去想的事情了。也因此BEN才写了这本书,成为畅销书中的畅销书。
大家看完他们的事迹后会不会受到鼓舞,然后想为你自己的人生做点什么?我相信大多数人都还是会嗤之以鼻,觉得人家是美国人,有这个资本和底子去任性。
确实是这样,撇开物质干谈梦想是没有意义的。七哥写这篇文章是希望大家至少找张白纸把梦想写下来,做不做得到是另外回事。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如果你真的把梦想书面化,将会有42%的概率去完成它。人生就这么一次,难道不值得我们为此认真思考一番吗?(注:我本人也出生于贫困家庭,但是在26岁前也是用实际行动完成了环游世界的梦想。只要是你真想要做的事,一定会找到办法的。)
再次强调,这里不是鼓励大家马上辞职去追梦,而是建议大家要开始计划自己的人生。梦要追,但是得理性地追。
在维持工作的情况下,每一天都抽出一些时间去追梦。比如你想成为一名厨师,可以上网看食谱自己去动手做第一道菜。你想成为一名专业马拉松跑者,从每天晨跑开始锻炼自己等。互联网时代降低专业知识的入门门槛,真想去做,网络免费甚至付费去学都是可以办到的。
讲到这也许很多人还是处于“脑子懂了,但手不想动。”的状态。这里再给大家介绍一位叫TIM URBAN的人生企划家。
TIM在他的网站中用简单的格子去计算一个90岁生命的人的一生。其目的是为了量化人的生命。
举个例子,比如三十岁的你每年看一本书,一直到90岁就意味着你的一生中还有60本书要去看而已。通过量化自己的时间,设置截止日期去督促自己去完成想要完成的目标。通过这种方式也能让我们用更清醒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上的每一件事。
这种方式甚至能让你以不一样的态度去看待身边的人。TIM URBAN他用这种方式去记录自己一生中还能与父母相处的时间,进而让他更加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间。
下面七哥就带大家算一算,一般人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总量。
一般我们18岁高中毕业后会选择到异乡求学,大学毕业后有很多人也会去别的城市工作。就算和父母同个城市的人,也可能会自己住或者和对象同居。那么我们按每年回家三次,每次平均待5天这么算,那么每年就回家和父母一起15天左右。假设父母此时48岁了,那么距离90岁还有42年,所以42*15=630天。而18岁以前和父母一起则是18*365=6570天。也就是说,有很多人一生人中在高中毕业离开家后,就已经用了和父母相处的90.4%(1-(630/6570))的时间了。
剩下近10%和父母相处的时间,难道不值得我们更加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吗?回家后还会对着手机滑而不是陪妈妈买菜,和爸爸去钓鱼吗?
如果说我带大家去计算了一下上面的式子能掀起你心中的一点涟漪的话,那么同理,上面让大家把自己这辈子想要做的事写在纸上的练习也会起作用的。
最后我想以一个访问调查的结果作为本篇文章的结尾。这个调查是讲一群心理学家到各个医院去和临终前的人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比起后悔自己年轻时做过什么,他们更多的是懊悔年轻时那些想做但是不敢去做的事情。统计显示,76%的临终病人都一致表示,如果能回到过去,我希望能为自己活一次,而不是活在别人的期待当中。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希望对大家的生活有所启发,一辈子能活出别人八辈子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