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朋友找过来说需要帮忙推荐一款运动相机,并给了几款主流的型号以供选择;这看起来并不是什么复杂的事情,然而推荐过程却并不轻松。
第一次推荐的型号,是笔者根据直觉下意识地直接给出的答案,甚至别人过来问同样的问题,也不会有什么变化。
但紧接着朋友开始问为什么推荐这款时,对话就开始变得更为深入和细致了;也还好他并不是参数党(参数党或许也不需要其他人来提供意见),所以解释这个结果并不需要非常深入的技术研究,而是要帮助对方想清楚自己的使用场景,以及对应所需要的功能。
比如对方经常爬山,那么爬山的同伴、方式和目标(如放松或健身),都决定了所购买的运动相机是要手持还是穿戴?是不是需要屏幕查看拍摄效果?等等诸如此类的功能。
再经过好几轮的沟通后,最终这位朋友终于想清楚,下定决心购买被推荐的这款型号,在之后的使用过程里,也确实用得非常开心。
那么我们反过来再看这个故事,最终“选择被推荐的运动相机”这个结果无疑是很重要的,甚至讨论过程也没有导致最后结果的变化;但实际上是通过这个讨论过程,才帮助这位朋友理解了未来他会如何使用这款相机,让结果决策进行得更符合其预期;注意,这里说的是更符合预期而非正确,有的时候可能并不存在正确的决策,比如这位朋友可能没有如此研究就买了另一款相机,在使用时配合则形成了完全不同的拍摄习惯,所以并不能评价哪种决策更正确,但过程的充分能让结果更符合预期。
进行数字化转型也是如此,结果确实重要,但过程中对齐组织上下对转型结果的预期,往往是转型项目成功的必要条件。无论是进行方法论的培训,还是数字产品的建设,变革的过程始终是要帮企业建设所需的能力、疏通目前协作方式面对的阻碍,软件能力和产品只能作为辅助这个过程的手段,而非绝对目的。
至于为什么要做数字化转型,也是为了更好地融入到中国这个庞大的社会协作体系中;在数字时代,软件技术在代替硬件技术成为人类工作、生活方式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