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俚语:“位卑未敢忘忧国。”正所谓“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对古代的知识分子来说,忧国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感,无论自己身处在朝廷还是市井,都要关心国家大事,随时为国家报效一生。忧国是关心国家的命运,心系百姓的安危,而不是为了某个集团利益服务。这是我个人的理解。纵观历史,就是铁打的江山,流水的君主,无非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与其为了某个政权奋不顾身,还不如致力于为民谋福利来得更真切一点儿!但是三岛由纪夫的死还是深深地震撼了我。
近日,我在读三岛由纪夫的《忧国》,二二六事件以后,日本陆军中的“皇道派”势力就此衰落,一位参与此事件的年轻的军官和自己的新婚夫人相谈,想要切腹自杀,两个人开始缜密地自杀地计划,最感人的是他们再次重温新婚的甜蜜的过程,是如此地美好,以至于等到两人双双自杀的时候,让我们很痛心。
这种忠于天皇的思想就像一个深深的烙印印刻在三岛由纪夫的生命里,也注定了他的死亡。作为个人来说,我是很同情三岛由纪夫的,他的爱很挚诚,如同溪水,但是他爱错了人。天皇的实权逐渐地被架空,这是历史的趋势,非个人能力所为。这是二战以后,日本失败付出的代价,当时麦克阿瑟将军和天皇密谈以后的结果。
二战的时候,日本的天皇为了加强皇权统治, 甚至放言为天皇牺牲的人死后可以进入靖国神社,接受神灵的供奉,造成很多的将士和战士们打仗的时候都不怕死。回看当时的视频,你还能看到有些年轻的日本女子为了祈祷日本空军安全,甚至从悬崖上跳下来。在日本的妓女或者盲目的爱国女青年不惜牺牲自我,成为慰安妇,鼓舞战士们的士气。
这种愚昧的行为在我们现在看来是可笑至极。我一直在想围绕着中国历史的问题就是忧国还是忧君呢?从忧国的角度来说,辛亥革命是爱国行为,结束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开创了新的时代。从忧君的角度,溥仪失掉了祖业,纵使死后葬在哪里,都由不得自己。只能怪溥仪生不逢时,结束封建王朝是历史的大趋势,还能说什么呢?为什么我一再地强调要忧国而不是忧君呢?因为忧国比忧君更深刻。冯谖对孟尝君出的“狡兔三窟”的计谋,管仲对齐桓公的用心良苦都成为佳话,可是他们说到底都不是为民办事呀!
为统治阶级的服务最好级别不过是一个忠烈之士,但是为民办事,即使是七品芝麻官也是值得人们敬仰的呀!海瑞为民办实事,受到广大的群众的爱戴,这些都是很实在的例子。柳宗元虽然被贬,郁郁不得志,但他不忘心系百姓,接近底层百姓,体会民间疾苦,用自己出色的文采记录百姓疾苦,这份良苦用心怎么可能被历史磨掉呢?我们历史上不缺忠君爱国的人,但实在是太缺关心民间疾苦,忧虑国家未来的人呀,难道不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