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剽悍读书营4连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作者: 君琰77 | 来源:发表于2018-03-17 14:31 被阅读0次
和孩子做朋友

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明确目标,善用方法。

01 【给予理解】

解读孩子语言背后隐藏的信息,捕捉孩子的感受,回应感受,而不是回应事件本身。
最近宝宝总说“妈妈、我害怕蚊子”。如果我回应他“房间里没有蚊子”,他就会不停的重复这句话。当我回应“是的,蚊子咬人就会痒痒的,妈妈知道,妈妈陪着你。”这样说后他就会安心的入睡。

02 【给予鼓励】

鼓励孩子时描述具体行为,认可他付出的努力,避免评价性赞扬,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评价体系,而不是向外界寻求认同。

“宝宝帮妈妈打扫卫生,妈妈真开心,看宝宝扫的多干净。”这让宝宝肯定自己的行为,收获自信。

“你真是个好宝宝”让孩子感到不安,不这样做就不是好宝宝么?

03 【给予指导】

孩子制造出意外是常事,原则是不批评、不评判孩子,而是提供指导,陈述问题,帮助解决问题。

宝宝碰翻水杯,妈妈说:“水杯翻了,妈妈要擦一下桌子,然后给你重倒一杯水。” 就比一句“你怎么这么不小心”对孩子的效果好。

04 【表达愤怒】

孩子惹我们生气的时候,如实地表达我们的感受既有助于释放我们的情绪,又可以给孩子一些启示。

“我看到你向床上倒水,妈妈很生气,床湿了我们就没法睡觉。”宝宝想了想,放下水杯说:“妈妈我不这样做了。”

05 【避免承诺】

不要为了让孩子做A,承诺奖赏孩子B。

06 【培养责任】

责任感来自内心,孩子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内化价值观。允许孩子有情绪,并向孩子示范处理情绪的可接受的方法。在一定范围内多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07 【明确纪律】

允许情绪,但要限制行为。限制时明确表达什么是不可接受的行为,可以怎样替代。

宝宝打人,必须制止他并坚定地告诉他:“不能打人,你生气可以打打枕头。”

08 【积极养育】

对待孩子的一天,尽量从孩子感受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行为,与孩子的每一次互动,真诚、友好、尊重最重要,限制行为时掌握好分寸。

09 【理解焦虑】

孩子的成长伴随各种焦虑,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更好地处理这些情绪,表达理解,增进亲密感。

10 【成熟的爱】

诚实、坦然的面对跟性相关的问题,不回避孩子的提问,不遮掩自己的担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rjq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