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关注:【考研政治思维导图】获取更多考研、考研政治信息
【每日一课】
上次给大家讲完了物质观,今天给大家讲讲唯物论的第二个观点,也就是意识观。
意识观咱们书上是穿插在物质观里面来讲的,难度不是很大。根据我们之前讲的哲学的基本问题里面,我们说过,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决定了是唯物主义或者唯心主义。
好,既然物质是第一性,那么就是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人们在接触到一个物质以后产生了对这个事物的一个认识(意识)。这也就是意识的产生。
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人类意识的产生阶段,而不是每个个体的,因为个体意识的产生可能会很简单,你看一个东西就产生了意识,不需要经过这么几个阶段。
意识产生的第一个阶段: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
这个第一个阶段是一切物质都有的阶段,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非生物。因此用的是反“应”。
比如,你看到水开了,你碰一下,会感觉到很烫,这个就是反应特性。同样,烧水的锅的温度也会相应变高,只不过它不会感觉到烫而已。
意识产生的第二个阶段: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这个比如说飞蛾扑火,飞蛾是低等生物,看到了有火光,刺激了它一下,它就飞过去了,然后就过去了。
意识产生的第三个阶段: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这个有很多同学会说,为什么狗没有意识呢?狗或者其他高等动物,有的更多的是感觉和心理?为什么没有意识呢?因为这些高等动物是无法去实践去改造世界的,而人是可以的。有些动物比如蜜蜂采蜜、毛驴拉磨这种行为,更多的是出于本能而不是意识。
好了,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意识呢?
意识从本质上来讲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比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就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客观内容是哈姆雷特,主观形式是眼中。
那么我们搞明白了什么是意识,那么物质和意识有什么关系呢?
很简单: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同时,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首先,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比如我们做规划,什么阶段去做什么事情,这个是意识的作用;
其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比如我们现在使用的大多数的东西都是设计出来的,这个就是创造性;
再次,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这个刚才咱们说过了,你的意识可以指导你实践,然后通过实践改造了世界;
最后,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这个和第三个其实有所区别,意识指导控制人的行为,这个意识主要是潜意识,也就是你不主动或者不刻意去做的一些事情,比如你现在可能没有意识到你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眼睛是睁着的,也可能没有意识到你眨过好几次眼。而第三个指导实践则是刻意的去睁眼,刻意的去眨眼。
好了,这个原理有什么作用呢?它其实是告诉我们,要将物质和意识统一起来,那么怎么样统一起来呢?
就是首先要认清楚事物的基本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其次,我们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下,才会主动去认识世界,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规律;
最后,这一过程要以实践为基础来进行,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好了,今天关于意识观的内容就给大家讲到这里,下一期,咱们讲实践观。
【每日一背】
2.意识观
(1)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经历三个阶段:
①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②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③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2)意识也是社会历史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2010 T17
(3)本质: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4)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2017 T2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①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②第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C.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D.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5)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2017 T1
A.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其次,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规律;
C.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
①从实际出发,努力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③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每日一练】
1.(2017 T2)有人认为,既然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外部世界的反映,那么人脑里的“鬼”、“神”意识就是对外在世界上鬼、神真实存在的反映。这种观念的错误在于
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B.把意识看成是物质的产物
C.认为意识是对存在的直观反映
D.混淆了人类意识自然演化的阶段
——(2017.2)
2.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大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
A.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
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D.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017.1)
2017年这两道题目放在一起可能有的同学会感觉比较疑惑,为什么同一个知识点却同时除了两道挨着那么近的选择题呢?
因为之前这两个知识点不是挨着的,是分开的,原本的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是在第三章里面,这就很好解释了吧!
下面咱们讲一下之前的题目:
1.(多选)2019年4月10日晚9点,全球多国科研人员合作的“事件视界望远镜”项目在全球六地同步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世界上首张黑洞图像,公布了人类首次拍到的黑洞照片,这是继
2015 年人类通过引力波视测“听到”两个“黑洞”合体之后,证明黑洞存在的直接“视界” 证据。有科学家认为,这张看起来有点模糊的照片意义非凡,它再次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 对论的预言是对的,并将进一步帮助科学家解答星系演化等一系列宇宙本质问题。人类首次 “看到”黑洞正面照表明( )
A.空间的性质依赖于物质的分布及其运动状态
B.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
C.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与人的实践和认识水平有关
D.空间的观念随着人的认识发展而拓展
——(2020.17)
【答案】AB
【解析】这道题目其实猜起来也不会很难,毕竟这种题目你一旦看到和人的观点什么什么相关的就要小心了,咱们先看CD。
C.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与人的实践和认识水平有关。那好,如果我们的实践和水平停留在天圆地方的时代,是不是客观存在就是“天圆地方”呢?如果是,那么C就正确,但很显然,不是,所以C错误。
D.空间的观念随着人的认识发展而拓展。D和C有区别吗?
再看AB,A.空间的性质依赖于物质的分布及其运动状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也就是物质的运动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并且在一定的空间中才可以运行,所以A是正确的。
而B.世界是物质的统一体。这里是不是说世界是物质的,不管在爱因斯坦时代还是在现在,都是物质的,即便是莫名其妙的黑洞,也是如此。
2.(多选)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仿真系统创建多源信思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实景以及动作仿真的技术,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沉浸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的互动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所构造的虚拟环境说明
A.信息是独立于物质和意识的第三种存在状态
B.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
C.物质世界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
D.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现实状态
——(2019.17)
【答案】BD
【解析】这道题目依然很好猜,首先,我们知道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或者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那么,这其实就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有探讨信息问题吗?
那位说了,马克思时代还没有信息呢!
谁说的?
只不过没有我们现在的电子信息,那时候有报纸吧?由书籍吧?这些不是信息是什么?
咱们就说电子信息,大家看到的这段文字是恁空的吗?你可能注意到了,前面一句的凭空我故意写错了,那么这段信息是不存在的吗?
当然不是,这段信息是储存在腾讯的服务器上的呀。
这也就说明了,这些信息肯定是存在的。
同样,这是不以人的一直为转移的,要不,这一段是你凭借意念可以删除的吗?如果可以,那么,请不要删除,只要大脑联网,咱们还考试干什么?
所以,A和C是错误的。
那么,这里的D同学们比较疑惑。D.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现实状态。这里咱们先不说虚拟现实技术,单独说别的东西,比如鸟巢,这东西很现实吧?就立在那里,这个是不是人们通过实践创造出来的,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呢?
3.(单选)有一幅对联,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的,静止是:
A.运动的衡量尺度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普遍状态
D.运动的存在方式
——(2013.1)
【答案】A
【解析】这道题当年难倒了一大片,主要在于,太绕了。
这个需要一些理论支撑。
先不看题目,先看选项能排除几个?
运动的衡量尺度是什么?不知道,书上没说,先放下(其实出这题的时候书上没写,后来书上把这句加上了,写书的好wc)
运动的内在原因是什么?是矛盾。这个怨我,还没讲到矛盾就给大家这题了。
运动的普遍状态,sorry,没有这种说法,物质都是运动的,倒是可以说成运动是物质的普遍状态。
运动的存在方式,也没有这种说法,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所以,不看题目,单独看选项,就选A呀。
不太放心,那么咱们看看题目:
上联“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
什么意思?
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是说有个桔子岛,岛旁边有个船,船走了,岛不走。那么问你静止是运动的什么?是不是说,你站在岛上,岛是不动的,而船是动的,那么怎么判断船走了,首先站在岛上面的你得是不动的,所以,静止是运动的衡量尺度。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亦是如此,大家可以自行解读。
4.(多选)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等,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
A.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B.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
C.精确把握亊物的度
D.善于协调亊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2015.18)
【答案】ACD
【解析】这道题目的A和上一题差不多,但很抱歉,这里的答案B和C和D是后面几讲咱们会涉及到的内容,因此,咱们还是讲一下的。
其实即便是后面的知识点,基本上,猜也是可以做出来的。
否定是什么?就是NO!的意思,这个和独轮车走钢丝有啥关系吗?貌似是没有的。
C把握事物的度,走钢丝和骑独轮车肯定不能太作,所以,要有个度才可以。
D协调事物内部的各种因素,也是如此。
5.(多选)海的“贯通东流”水系的形成年代。如果说上游的沉积物从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顺廷而下能到达下游,这就表是胀江贯通了,这就是物源示踪。我国科学家采用这一方法以,研究长江中下游盆地沉积物的来源,从而判别长江上游的物质何时到达下游,间接指示了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限。他们经过10多年的研究,提出长江贯通东流的时间距今约2300多万年。这一研究成果从一个侧面显示出
A. 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物质运动是永恒的
B. 时间和空间的通过物质运动的变化表现出来的
C. 时间和空间是指标示物质运动的观念形式
D.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014.17)
【答案】BD
【解析】这道题目咱们先看选项就可以排除了。
A时间和空间对于物质世界而言,是无限的,具有无限性。而且从这题也看不出来时间和空间的有限的,有限怎么又对应了后面的永恒呢?好矛盾呀!
C观念形式不对,什么叫观念形式,按照咱们今天来讲的,观念或者说意只能是人才有的,那么,时间和空间,算了,我乱了,已经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了。
所以,答案是B和D。
该是书上的是书上的,该是材料的是材料的,没毛病!
6.(多选)唐朝诗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两句诗蕴涵着时间一维性的哲理。下列诗句中蕴涵相同哲理的是
A.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B.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C.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D.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2016.18)
【答案】ABD
【解析】这种题目其实现在已经考的不是很多了,感觉比较小儿科吧,但难度确实不小。
其实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以我的个人文学素养,我感觉也就是D比较贴切。当然,如果从哲学的角度来讲,这道题讲的是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的问题,那么,站在哲学的高度而言,A和B也是正确的。
C是天气问题,大家可以观察下,尤其是夏天,如果要下大雨,下大雨之前,一定是刮大风的,这就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往期回顾:
【每日一课2】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一讲——绪论
【每日一课3】2021年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讲——哲学的基本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