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子: 「道 德 經」: 第 一 章
道 可 道 , 非 常 道 。 名 可 名 , 非 常 名 。
无 名 天 地 之 始 ﹔ 有 名 万 物 之 母 。
故 常 无 , 欲 以 观 其 妙 ﹔ 常 有 , 欲 以 观 其 徼 。
此 两 者 , 同 出 而 异 名 , 同 谓 之 玄 。
玄 之 又 玄 , 众 妙 之 门 。
《老子》又称《道德经》,短短五千字的言,语构成中华文明的一块重要基石。鄙人自知才疏学浅,然偶有所得,不愿了了而过,信笔于此,贻笑阅者。自知注解本书者更是不计其数,同于他人自当略述,偶有挂羊头买狗肉之嫌,井底之蛙,万望海涵。
道为天道,非我辈凡夫所论之道。人所述之物,可称为为名,为誉,为虚形,然万物自在于存,不遵任何,只守天道,“人”自身约束而成人,人自我精神之约束、分别于是物便有了名,故说万物无名为始,有名而为母。于人而言,处于空虚,方可看到万物纷繁变化之美妙,处于运动之中方可看到万物变化精微细致之处,存于身便是经验。有无、动静、虚实等等相对之物,皆是于天道而出,因“分别心”,约束力而被分化,相对之物相互运动便产生的深远悠长的变化,万事万物皆是由此而出,而演变。
物,且称为物,与人的意识相区别且也不论人之精神是否也为“物”。天道存于物,然物若是不动,完全静止之状态,则此物不存在,一动此“物”便存在。物一变化,便是与他物存在动静之分,差别之说,自身而言有动静,加速减速之说,现在可以把此两者区别划分为阳阴之通说,阳为动、加速,阴为静、减速,而我所说的此时的物之阴阳便是万事万物的根基,它构成了万事万物的纷繁变化。
对于人而言,处于万物之中,心的分别产生了人便进步了,把分别心固定便产生了名字,荣誉、高尚、卑微等也便产生了,人便开始不断的追求人心目中的高尚、荣誉。认为的美好所趋向的便是阳,所躲避的厌恶的便是阴,构成了人最基本的价值观,人的行为运动也便以此为根基开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