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给我推送了一本书,是《汪曾祺的写作课》。因为最近比较喜欢汪曾祺的散文,所以打算看看他写作课上有什么样的心得。书呢,主要是分析沈从文的小说,通过内容、人物,深入剖析他的写作技巧。
该书第一篇聊到沈从文六万多字的小说一一《边城》。性描写人物剖析。我倒没有什么疑问,让他说到民风的问题时却让我迷惑不解。
沈从文在写《边城》时是1933年到1934年,在我们的记忆里,那是一个苦难的时代。对于那段历史,来源于少时的教科书、小说以及影视剧作品。在我看来,1911年到1949年,那是一个充满战争、压迫,伴随着思想解放、物欲横流的年代。城里固然这样,至少农村还是淳朴的。沈从文也这样想
大概我们都错了!
接着引用了沈从文的一段话。他在《长河题记》中说道:“1934年的冬天,我因事从北平回湘西,由沅水坐船上行转到家乡凤凰县。去乡已18载,一入辰河流域,什么都不同了。表面上看来,事事物物自然都有了极大的进步,但仔细注意,便见变化中中的堕落趋势。最明显的事,即农村社会所保有的那点正直朴素,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了。代替而来的却是近20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物唯利的人生观。”
而汪曾祺在文中也说到了,《边城》是沈从文久居城市被城市的唯利是图的现状所困惑,十分怀念淳朴民风的家乡,所以写出了一个纯真的姑娘翠翠有关爱情的故事。
回来了,沈从文说边城里所写的生活确实存在,但是他写作的时代已经不存在了。
问题来了,也就是在这里我感到困惑。纯淳朴,只是年龄的问题。对于一个少年来说,看到的世界都是非常美好的,那也就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的心境。成年后才会发现,身边的世界已经变得面目全非。难道只是身边的世界是这样吗?每个成年人,任谁的内心又能保持多少纯真和唯美?
所以说世界是在变,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一直没有变!
沈从文对纯真的看法,和我们又有什么不同呢?一个人终究只能活在一个时代里,而每个时代的变革规律大同小异,所以感悟也是一样的。小时候的一切都那么美好,一切都是那样的复杂和面目全非。
也是人生的际遇吧
初入世:山是山,水是水
深入世:山不是山,水不是水
出世时:山便是山,水便是水
只可惜,没有神仙;如果有,会告诉我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