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望闻问切”,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公开课的炼就与生成》读书笔记

“望闻问切”,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公开课的炼就与生成》读书笔记

作者: 小周倩笑 | 来源:发表于2023-08-24 15:39 被阅读0次

要备好一堂课,“备人”是第一关键点。我们现在的教育也一直在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必须要把学生放在教育的核心位置,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成长负责。真正的教育,是培养人的灵魂,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心中有人,就会关注人;心中有学生,就会真正关注学生。我们的课堂应该是“人与人”的对话,始终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的落脚点和发力点。一切以“人”为出发点,教师备课必定要“备学情”,首先就要了解、摸清学生的情况。

学情分析,分为课前分析、课中捕获、课后分析。

课前分析,即对学生的年龄、心理、兴趣、好奇心、认知水平、个体差异、生活经验、所学内容的了解程度、所具备的技能等学情,教师要通过某种方式去获得。我们可以通过访谈、案例分析、调查问卷、预习作业、测试等方法分析学情。学情分析是持续的,不是暂时的,所以课后的教学反思是学情分析的延续。学情分析分为表层和深层的研究,课后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研究学情,是引起教学行为发生改变乃至改进的重要因素。

公开课上如何进行学情分析呢?特别是给陌生班级,给素未谋面的学生上课,怎么上好课,呈现课堂的精彩?这需要老师有更多的教学机智和更高的敏锐度,来捕获动态的课堂学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陈老师以自己丰富的公开课展示经验,给出了“望、闻、问、切”四个智慧锦囊来帮忙!

一、望:从观察到关注

“望”即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用自然观察法分析学生的情况。我们走进一间教室,机敏的老师可能很快就能觉察到这个班的氛围,可以感受到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当时的情境、学生的状态和情绪等。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的神情、眼神、言谈举止,可以大概知晓学生学习上的疑难困惑点、兴趣点。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到学生的情况,根据学情调整教学策略。

二、闻:从倾听到对话

“闻”即倾听学生的学习动态,用倾听的方式引领学生,随即展开对话。在教学提问上可以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倾听的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想法存在错误或不完善,教师要从中找到突破口,以鼓励、商讨的口气,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答案。

三、问:从提问到交流

“问”即提问,包括教师的提问和学生的提问。如果是借班上公开课,课前的问卷调查可以设置成让学生针对课文里的疑难进行提问,也可以是学生学习上疑惑和质疑。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能知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疑难点,提高课堂效率,也能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四、切:从探究到创造

“切”即切中教学的重点难点,动态把握课堂中转瞬即逝的学生信息。对年轻教师来说,开设公开课是教学经验累积的重要途径。教学没有捷径可循,年轻教师难免会对学情分析和课堂的把握不到位。因此,年轻教师要思于繁、行于简,删繁就简,切中教学的重难点,展开教学,才能在繁杂纷乱中找出教学思路,依据学情及时动态调整教学设计,做出决策,灵活开展教学活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望闻问切”,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公开课的炼就与生成》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xue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