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的海宝,听完了《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特别想听《红楼梦》。
“你为什么想听《红楼梦》?”我问。
“我想知道如何搞对象。”海宝答。
“为什么要学搞对象?”我问。
“因为我不会搞对象。”海宝答。
“实践出真知,先找一个目标对象,尝试着追一追呗。妈妈可以当你的军师。”我毛遂自荐。
“现在我看四大名著是打麻将三缺一,听完三本评书,就差《红楼梦》一本了,我是老着急了。给‘着急’加把盐,是‘齁着急’;把‘着急’放在车上,是‘忒(同音字‘推’)着急’;把着急放在别人老婆身上,是‘太太’着急呀!”海宝继续他的幽默。
虽然他有他的理由,但是我有我的顾虑。
《红楼梦》复杂的人际关系,谈情说爱的故事情节,高中考点的难度系数,适合九岁的海宝读吗?
但是,《红楼梦》作为中国“主脉文学”星河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是不可忽略的。
于是,9岁的海宝能不能读《红楼梦》?孩子什么时候适合读《红楼梦》?孩子应该如何读《红楼梦》?这一系列的问题,在我的脑海中喷涌而出。
我开始了“少年儿童如何读《红楼梦》”的研究。
我开始找到青少年版本的《红楼梦》给海宝读,他读完了之后说,说读了一本删减版的《红楼梦》。看完这本书,不但没有消除他读《红楼梦》的欲望,反而激起他对删除内容的兴趣。
我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啊!
我把《红楼梦》的全本找来,海宝读了几页,说读不下去,但是又想读,每天缠着我陪着他读,让我给他讲。我对《红楼梦》的研究是一知半解,实在是怕误人子弟。于是想到评书,我开始在各个听书软件中找不同版本的《红楼梦》评书,给海宝听了几个,他都不太爱听,但是,还是每天缠着我,绕不开《红楼梦》的话题。
记得,海宝第一次上小提琴课,上完课,哭着出来。我当着老师的面问他怎么了,他默不作声。
当我们送老师到电梯口的时候,老师严厉地说:“我当时练琴的时候,练不好,老师一个大嘴巴就抽过来,可不惯着学生,这样才能学出来。我现在教他们,比起我老师都好多了!”海宝胆怯的眼神看着小提琴老师。
送走小提琴老师,海宝跟我说:“妈妈,我还是想学小提琴,但是我不想让这个老师教我,你再给我找一个老师吧。”
我突然理解海宝对目标追逐的天赋(勇猛老虎型人格)和决心,他想了解《红楼梦》,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像学小提琴一样,不肯放弃。
我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李庆峰版本的《红楼梦》文化评书,海宝一听不可收拾,听得懂,听得欢,放不下。
听完了评书,我给他买了《刘心武爷爷讲红楼梦》这套书,他看得津津有味。不到三天,全部读完。


没想到,他自己提出三年级暑假去大观园看看,暑假每天要看两集《红楼梦》,不是两集接着看,而是一天看1987年版和2010年版的《红楼梦》的同一个剧集。就这样,他把1987年版和2010年版的《红楼梦》“同时”看完了。
接下来,他又提出让我和他一起读《红楼梦》原著。
接下来,我准备和他一起在知网上找一些他感兴趣的题目的红学短论文读一读。
接下来,我准备和他一起找一找研究《红楼梦》的专著。
接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海宝会独立地在文学海洋中徜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