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杨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群雄斗艳,在一个封建社会中,获得一个如此思想开放的时机实属不易,思想学说的建立趁着浪潮,一堆涌上了巅峰。这些思想中不乏一些流传至今日的经典学说,道家思想、儒家思想、法家思想,无论是哪一个都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构建贡献了难以小视的力量。相比这些大家思想,墨家思想可能略走偏峰,然而其所主张的“兼爱非攻”正是在儒家、道家等学派基础上升华所得的“大爱”境界,在当今世界仍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
“兼爱”精神倡导大爱,它认为爱是最纯洁的,是一种无私地奉献,是一种出自肺腑的最真挚的情感,是最宝贵的财富,最值得拥有的宝藏。其实放到社会之中,“兼爱”的思想并没有那么复杂,道德经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与它便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假想你身边的人都真诚的与你相处,那么你又有什么理由不付出你的真诚的,其实“兼爱”本义说的就是这种思想,人是社会性质的,离不开社会而单独存在,而身处复杂的社会中难免会遇到交往上的问题,倘若如上文所提,你身处“大爱”之中,毋庸置疑你也会给予你的那份爱,如此一来,“人人爱我,我爱人人”,这个世界即无恶人可言。“兼爱”所刻画的便是这样一个美好的憧憬,但要真正营造出一个“大爱”的氛围,则还需要所有人长时间的努力。
“非攻”精神则是古代和平主义精神,是“兼爱”精神的衍伸,倡导的是国与国之间的“大爱”,是仁与义的具体表现,“非攻”精神放在今日,我想肯定是诺贝尔和平奖般的存在。墨家倡导不作无义的攻伐,义与不义是判断攻伐的道德标准,以人为本为义,中饱私欲则为不义,“非攻”遵循的正是爱人利人之道,让人、国家、社会获得富裕,倡导和平,从满足所有人幸福生活的想望。放眼今日,“非攻”思想体现的却并没有那么显著,世界仍有许许多多打着“义”幌子进行着的“不义”的攻伐,中东的格局便是在这种情境中留下的悲哀的产物,倘若国与国之间也能遵循着“大爱”之道,想必这个世界会有这更加光明的明天。
如此,“兼爱非攻”的思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淋漓尽致地发挥着自己的能量。我们其实都很清楚,一个人做了坏事肯定与其内心的私欲有关,然而早在两千多年前墨家便以此提出了“将心比心”的思想,只有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才能真正意义上摒弃内心的私欲,拥有宽广的胸怀,感悟“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真谛。
所以说,虽然百家争鸣的浪潮已经离我们远去,但这中间保留下的墨家瑰宝仍然值得我们每个人去遵守,去践行,“兼爱非攻”、将心比心,相信其思想精髓对于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价值观的建议可以起到浑天独厚的重要作用,倡导一个爱人的世界,享受一种被爱的感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