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1

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1

作者: 0b8c0c75dc1a | 来源:发表于2020-11-06 12:28 被阅读0次

    邓淑坤

    解读动力机制

    今天的内容有点深奥。

    深度思考的第二步,是解读动力机制。动力机制就是模型会随时间的变化出现怎样的动态。解读一个模型的动力机制十分重要,因为它能帮我们摆脱问题思考中治标不治本的窘境。

    什么才是“动态”的思考模式呢?

    例子:二手车购买和新车购买。在思考扩大二手车的消费对新车消费的影响时,比较失败的静态模型是,二手车消费的增加,会导致新车消费的降低。这个逻辑似乎十分正确,大家都去买二手车了,自然就不买新车了。

    正确的动态思考模式是:消费者购买了二手车之后,尝到了有车的便利,当他们收入进一步提升,就完全有可能更换新车;而他们购买了某品牌的二手车,觉得这个牌子的车很舒适,也完全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后,购买这个牌子的新车。

    因此,从动态发展的角度来看,二手车的消费率提升,对新车的消费率并不完全有害。

    为了认清事物本质,制作模型之后还要沿着更长的时间轴观察它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否则你进行的思考不仅不够深入,甚至可能是错的。

    作者提供了四个探究动力机制的要点三种解读动力机制的方法,以及两种验证动力机制的方法。下面我们就分别来讲解一下。

    四个探究动力机制的要点

    ※分开研究存量与流量

    ※对事物进行非线性解读

    ※探究作用与反作用

    ※从各个要素的视角进行深层次思考

    存量与流量就如一个蓄水池,通过管道从水龙头流出的水是流量,池子里积蓄的水是存量。

    以汽车销售为例,如果是刚开始普及汽车的发展中国家,需要考虑每年首次购车人数,也就是流量;而汽车较为普及发达国家,更应考虑汽车置换,也就是要做与存量有关的调查和思考。同时,流量是可以变成存量的。当我们记不住一个知识点时,多角度多方位地对自己进行相关知识点的轰炸,即增加流量,的确会增加我们把它记下来的可能性。

     

    非线性思考与它相对的就是线性思考。比如,纬度越高,气温越低,这就是线性思考;而年龄增长,身高也会增长,但过了发育期则不再成立,这就是非线性思考。

    除了这两点之外,在探究动力机制时,还应关注作用与反作用,就是行为与反馈。比如你对同事冷漠,同事也会对你冷漠。但同时不能只关注一次的作用与反作用,就像恋爱中的推拉关系,很多事情是多种作用和反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多换角度、多换因素地思考问题。当我们已经将模型建立起来以后,不能只固守这个模型,否则被固守的模型会变成新的“静态”。说白了,作者的这种深度思考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主动寻找循环和变化,我们要主动在每个因素上,往“深”了去思考。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静态是最危险的一种形态,它通常代表了形而上学和片面。

    三种解读动力机制的方法

    研究拐点相变锁定本源动力

    拐点就是分界点。

    相变,说的是动力机制变得不再连贯。就像零摄氏度会让冰变成水,本质都是H2O,但性质发生了变化。或者说一个学生突然由不爱学习变得爱学习了,都是发生了相变。如果发生了相变,那一般都有深层次的原因,这种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本源动力。在解读动力机制时,不能忽略其中的本源动力。

    验证动力机制的两种方法

    一个是探索因果尽头,另一个是看是否可以编成故事。

    解读动力机制需要一定的想象力,非常注重逻辑的连续性,向思维深处一步步发散,因此,探索到因果的尽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验证动力机制。

    另一个就是看是否可以编成故事。所谓“故事”,就是有一套起承转合、合理发展和转归的过程。一个令人信服的故事,一定是有变化、符合逻辑,又引人入胜的。这一点和前面建构模型时的“有趣”又挂上勾了,一个成功的模型,和模型成功的变化形态,一定都是令人惊讶、新鲜有趣的。

    今天分享到这里,明天继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wybav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