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人工智慧AI,相信所有人都不陌生,可以說是這幾年來最熱門的話題,有些人擔心會被AI搶走飯碗,有些人則展望未來人機共存,邁向神人的境界,究竟AI對我們人類到底會產生什麼影響?我認為這個問題由自己判斷最好,而要做到這點,一定要了解AI到底是什麼?他的來頭?和運作的原理?
![](https://img.haomeiwen.com/i5487856/05fe559615ab5783.jpg)
AI其實不等於機器人,前者想是腦袋,不是具實體的東西,而機器人則是以零件組合,透過控制而能執行特定任務的實體,AI有一個最簡單最透澈的定義,就是
找出人類智慧的原理,再以機器予以實現
這個定義就像是當初,成功發明飛機的時候,並沒有模仿鳥類的振翅,而是了解升力的原理後造出定翼機,發明動力船的時候,也不是創造像魚一樣的尾巴,而是螺旋槳來達成推進的目的。
因此人工智慧並不是要完全創造出跟人類一模一樣的非生物體。
AI可以分成四大階級,分別是
1.單純控制
2.探索推論
3.機器學習
4.深度學習
最簡單的單純控制,就像廣告上說的家電AI,輸入特定的條件,例如幾公升的衣服,多少的洗劑,就能夠自動代入特定的行程,但普遍上只有行銷手法會將這種控制稱為AI。
第一次的AI熱潮是發生在1956年左右,那時候的AI是利用推論探索作為實現智慧的手段。這種方法是利用樹狀圖的方式來找出最佳解。從一個起點開始,在每個需要選擇的地方做出所有的嘗試,直到發現某些特定的選擇的組合能夠達到終點,再反饋出該結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5487856/75e431eb2f57b887.jpg)
但是,這種AI還是有其問題,兩大限制分別是常識定義與框架問題。
舉例來說,病人問:「肚子痛該怎麼辦?」好像不是什麼太難的問題,但是對AI來說,一定要先明確的知道肚子是哪裡?左上腹?小腹?……這種一般人的常用語對AI來說是很難的,而且這種常識太多,遠比知識要多,就像是冰山下隱藏的90%海冰,才是建構出冰山的主要基座,但這個部分,連人類都法辦法完整表述,更何況是依賴人類給予輸入的AI。
另一個框架問題,則是要考量什麼呢?也就是每個樹狀圖的節點要用什麼來判斷,如果框架太廣,要考量的事情太多,就會無法行動,框架太小,又會漏掉重要的問題,因此,每次都要透過人類設定來決定框架的話,那AI還是依靠人類的智慧來實現智慧。
所以該怎麼辦呢?解答就是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這個等到本系列之二再來談談。
![](https://img.haomeiwen.com/i5487856/7898f219710c32b5.jpg)
留言是思考的第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