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如果”来思考。我们回顾过去的决策,想象不同的选择可能带来的不同结果。
我在康复过程,经常就是这样想。因为我有健身基础,可能对身体的感知和协调能力更强。这可能使我更快适应康复医师的要求,对动作的标准性,以及对目标肌肉群的募集注意力都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没有这样的优势,伤病就不会找上我了。
于是,经常沉浸在“如果”式的思考里。每当我在康复训练中感受到自己的身体,感知到每一个肌肉的微妙变化时,我就会思考,如果当初没有选择健身,我的身体没追就不会受伤?这种思考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好奇,更多的是一种混合着遗憾和不确定的情感。有时候,我会感到一丝庆幸,因为健身增强了我的身体感知,让我在康复中占据了优势。但更多时候,我会陷入对过去选择的无尽反思中。
无独有偶,类似的经历也发生在我在医院遇到的一位病友身上,他也这样因果式地推断。
事情是这样的,去三院复查,在医生门口,看到一个带支撑功能护具的年轻人,和自己很相似,就上前攀谈。
他是中科院的在读博士,因为打篮球膝盖受伤,前十字韧带断裂,在三院做的手术。目前恢复良好。
为了怕家里人担心,小伙子没有把受伤的事情告诉家里人,做手术和康复都用自己积攒的钱。
小伙子是这样说的“上大学开始攒了7年的钱啊,本来想买个好点的单反相机,后来没舍得,这下好了,全花了”
他又说,“早知道这样,不如买相机了,那样也许就不会受伤了”。
哈哈,他的这种思维方式,是不是和我很相似??
这样的“如果”式思考,让我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试图在已知和未知之间找到平衡。它让我们面对自己的选择,无论是好是坏,都要承担其带来的后果。这种思考虽然有时会让人感到困惑和不安,但也是成长和自我认识的一部分。
所以,亲爱的朋友,当你下次发现自己陷入“如果”的循环时,记得这不仅仅是一种思考模式,更是一次深入灵魂的探索,是一种对生活、对自己选择的深刻理解。试着接受这种思考带来的情感,无论是遗憾、庆幸还是深刻的反省,都是我们生命旅程中宝贵的一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