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就包括民间习俗文化。
民间俗语就是我国民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他是经过古代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总结,是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21611/01d71309e29f74e2.jpg)
首先,我们来谈谈民间俗语中的“寝不横尸”。
意思就是正常人睡觉不能像死人“摊尸”那样,笔挺剑直的仰面朝天而睡。
我这里用“摊尸”,而不用“横尸”。是因为过去民间处理尸体时,正常情况下一般都是仰面朝天垂直摊置于厅堂之正中,而不是橫放的。
无人收敛的尸体才叫“横尸”,比如成语中的“尸横遍野”。
所以我觉得这里用“摊尸”比“横尸”更准确,更切合民俗实际状况。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21611/5c1a8842a6c07971.jpg)
古代民俗之所以说“寝不横尸”或“ “寝不摊尸”。
一是因为这种睡姿不文雅,没看相。因为古人要求人的行为举止都要有看相。
二是不安全,面部口鼻等部位很容易遭受空中灰尘及其他悬浮物或坠落物的侵袭;
三是人体没有有效地放松不利于身体的休息;
四是摊卧式睡法,双手最舒服的位置只能放在胸前,这样又会对心脏造成压力,不利于身体健康,胸部受压还有易做噩梦的可能;
五是仰睡容易形成咽喉组织堵塞而导致打鼾,造成呼吸不畅而造成大脑间歇性缺氧,不利于身体健康,严重时甚至于有危害生命的危险。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21611/be8c10db559dded3.jpg)
其次,为什么要“卧不覆首”呢?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蒙头而睡,造成口鼻这些呼吸系统不畅,人体正常需要的氧气无法完全获取;而被褥中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增高,很容易被人体重新吸入,导致人的大脑、血液缺氧,对人的身体健康极为不利。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21611/241653a5abbe066c.jpg)
再者,“眠不北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国处于地球的北半球,而且中华民族的祖先基本上都是以生活在黄河流域或黄河和长江流域之间的广阔地区为主的,这些地区纬度相对较高,四季分明。
因此,民间俗语也基本上都是以传承这些地区的习俗为主。
所以我们长期居住在这些地区的祖先,一般情况下建房子都要求坐南朝北。这样可以充分接受和吸纳南方来的阳光或阳气,避免西北利亚的冷空气或阴气的侵扰。
有人说“眠不北向”,是指人们在睡觉时头或面部不能对着北面,我觉得这是很不全面的。
俗语说: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凉;寒从脚底生,只要脚暖了,全身就不觉得冷。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21611/8ffea7580803a85c.jpg)
实际上仅仅是头和面部避开了北向,而人的脚和背部朝北受凉也是不对的。
也就是说,睡觉不仅脑袋和脸面不能朝向北方,其实是人体的全身,睡眠时都是要避开容易受凉的北向的。
所以这里的“眠不北向”,是指人们睡眠时尽量不要睡在朝向北方的房子,因为北面的房子不仅冬天睡眠容易受凉,而且北面的房子长期背阳面阴,阳气不足,人体容易遭致风寒和细菌病毒的侵袭。说白了,就是北面的房子不宜作为卧室。
意思也就是必须是朝南采光好的,占阳晒暖的房间才能作为卧室。
![](https://img.haomeiwen.com/i20221611/5cde4a56071fab65.jpg)
当然我国的华东、华南的部分地区,特别是广东、海南、台湾等省份则基本上可以不受“眠不北向”的习俗限制了。
南半球相对高纬度地区却正好相反,即应当是“眠不南向”的。
作者备注:文字原创 图片来自网络截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