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蛹:这是一位我一阶学员的分享,匿名发表。
经过一段时间心灵成长的课程学习,以及与化老师的深入交流,我慢慢的有了一些感悟和心得。在育儿和工作方面采用课程学习所得的方法,也确实有了一些收获。这次我就来分享一下在育儿方面的部分心得体会。
我儿子今年5岁半,平时比较“拖拉”(这是我给他贴的一个标签)。例如,早上出门上学, 从起床到出门经常会拖延很久,甚至出门前还要再玩一会儿玩具。对于这种拖拉,在催促无果的情况下,我会经常对他报以大吼大叫,督促他快一点再快一点,甚至在去学校的路上还会训斥他!
又例如晚上睡前,总是在约好的时间上一延再延。诸如此类的事情总是在不断地发生。
其实,当静下心来时,会觉得这样对孩子伤害很大,但一旦碰到那个按钮,就会陷入当下的情绪,无以自拔。
针对此事,我特意咨询了化蛹老师,化老师敏锐地看到了问题的根源——他问我,是否对孩子有评判。
我这才意识到,我一直都给孩子贴了一个甚或是几个大大的标签。这些评判/标签,导致我对他一直会有情绪,会有语言攻击:因为头脑一直在评判->情绪->语言->评判中死循环。
这是我第一次认知到原来评判会有这么大的能量。从这一次看到自己的评判之后,我在陪伴孩子的方式上逐渐有了改变,我会回看自己的需求,并且为自己的需求而做一些努力。这样也慢慢的小了很多的情绪。
例如,晚上陪睡前,我会与他约定好时间,如若到了时间孩子还是一如既往的“拖拉”,我会有爱而坚定的陪孩子一起行动起来,而不会再像以前那样,总是站在一旁肆意的宣泄情绪和语言攻击。
在这里分享让我感触颇深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某天早上,儿子幼儿园检测幽门螺杆菌,需要空腹入园。在入园前,我们约定好检测完后,他出园跟我一起去全家吃早饭。
结果早八点入园后,开始进入“杳无音信”、“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状态。因不知园内的情况,且询问老师也未得到正面答复,站在园门口的我开始焦虑、烦躁不安、怒火中烧起来。
大概四十五分钟后,孩子终于“浮出水面”,从教学楼内走出来。在我看到他的那一刻,虽然那份怒气还未消散,可我开口第一句话竟然是:“你还需要去全家吃早饭吗?”,而且语气很平和。
要是放在以前,肯定都是“你去干嘛了?怎么这么久才出来”等等。
在去吃饭的路上,我询问了他出来晚了的原因。整个谈话过程没有任何的情绪,只是就事论事;而且我能感受到自己的询问,是出于对他的关心。
由于他出来的时间较晚,为了不影响幼儿园接下来的主题课,我当时又一次温柔而坚定的跟他说:“时间紧迫,大概只有10分钟的吃饭时间,10分钟到了无论吃完与否,你都必须要入园”。儿子也欣然接受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十分钟后他居然真的吃完早饭——同样的食量,以前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心情愉悦的再次入园。
第二件事:某天下午,儿子需要上英语课,而我赶到幼儿园时,离上英语课只剩下20分钟的时间了。我很急切的告知老师情况,老师再送他出园,结果此时,儿子又一次开启了“拖拉”模式。老师在送他出园门的那一刻跟我说:“我也不知道他为何这么磨叽”,我只是笑而不语的回应了一下老师。
在去上课的路上,我问了儿子:“你为何每次从幼儿园出来都很慢呢?你是觉得很享受这种慢吗?”,儿子回应说:“是的,我很享受”。
我当即温柔的跟他讲:“爸爸尊重你的这种慢,你好好的享受它吧” 。整个交流过程中充满了爱的连接,且当我表达出来这种“看见”时,孩子也表现出了欣悦。
原来正视评判问题,真的可以改变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当我们看到这些评判,看到我们自己在评判背后的需求,忽略评判,才能升华到真正有爱交流。
自从感受到、看到了自己这一点一滴的改变,也真正意识到心灵成长对于每个人的重要性,我明白了化老师经常引用的那句话的确切含义,“三十年后,我们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那个人”。(化蛹:如果不好好成长的话)
原来,成功与幸福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努力和付出,更重要的因素还在于每个人的心路历程的转变和改善,当你真正的看见了,成长了,一切似乎又是那么的水到渠成,唾手可得。
化蛹:什么是评判?评判的副作用是什么?如何处理评判?这是一个说起来很简单实际做起来却很难的事情。简单来说,首先要认出评判(评判会把人标签化),忽略评判去关注自己的需求,忽略评判去看到别人的行为是如何无法满足自己需求的,并且为之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