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周的007的作业中,相遇了同学陈汉波写的关于做家务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引起了我对做家务这件事情的思考。
@陈汉波|007-1929|201802自愿者 跟汉波真是有缘,经常上下家,有幸更多的拜读到你的文章。我虽是家里的老大,但是也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小时候家里有父母收拾,读书时同学,工作了同事甚至学生帮忙,我也曾以“懒人有懒福”沾沾自喜。如今有了二宝,家里有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妈就很不合适了,一来家里事务太多,不参与家务会一直生活在混乱中,影响生活的心情和工作的效率,二来女儿会说“我妈妈什么都不会做”,给他们一个不好的示范和影响。
出于种种原因,也开始如你般做家务起来,虽然也慢但是看到东西规规整整,窗明几净,非常有成就感。空间大,干净让自己的心胸都会相应的敞亮。你说的第二点我深有体会,做家务是种思维训练,不仅仅是熟能生巧的事情。主次先后的逻辑能力的考查尽在其中。也有听得到的经历,效果如你,后面就听蒋勋细说红楼和歌曲。空气中飘荡着动态的音频或歌声,妈妈或者爸爸在其中劳作,满脸的微笑一定是孩子生命中的很美的记忆。
亲自做家务的另一个好处是付出了就会保持和珍惜家里的整洁。以前都是家里的老人收拾,我们下班孩子放学到家不出一刻钟家里又恢复了混乱,如此反复,老人们收拾的兴致骤减。现在不但自己收拾还动员全家人,进行包干区分配,大家投入了劳动,也慢慢更遵守保持的规则。从而,真正达成了全家自治。
整齐和整洁会内化为一种习惯。慢慢的,会看不惯办公桌上的混乱,学生作业交来,马上批了。各部分发下来的“作业”马上分门别类放好,下班前把桌子上的笔啊,书啊等用具归类,收拾得清清爽爽再回家。甚至,会看不惯公共区域的脏乱差,见纸条就捡,见灰尘就拂,见不整齐就排。
为了实现整理的有效性,会动心思想很多小办法养成一些小习惯。门背后贴上3个钥匙勾,每个人进家门就反手放上面。手表放在背包最左侧小袋里,眼镜放在微波清洗器上;引导孩子将自己的两条杠和绿领巾等小物件也放在自己选定的地方;爸爸专门一个小角落放自己的运动物件……从此也再也不会出现出门全家动员找东西的混乱局面了。
再升级的话会走向断舍离。不买或者少买,买了新的顺手扔掉旧的。从生活用品、衣物、书籍等实物到旅游、学习投资等精神消费类慢慢锻炼抓住重点,不枝枝蔓蔓。由此,纠结的人格得到慢慢改善,在选择时能透过重重现象看到实质和核心的部分,做出相对果断和干脆的决定。
对于孩子,从小就会让他们参与到家务计划中来,建立他们为家庭付出的习惯,更在其中锻炼他们的分类归纳等思维能力。同时,整洁的桌面也是清楚的头脑的反射,这样他们就不会如我这般混乱了三十几年,走了好多年弯路才迷途知返。
在路上方能见更多的花草美景,陷沼泽只会自顾不暇。有条理的生活如此之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