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恰逢毛主席诞辰127周年,全国各地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纪念。毛主席离开这个世界也有44年了,但他离开的越久远,人民反而越怀念,因为他一生践行者“人民万岁”和“天下为公”。要评价一个巨人,就得站在同样的高度才能看到他的全貌。如果把毛泽东当成一本书,这本书内涵太深厚。不进行深入的解读,就只能流于看看封面。所以我们绝大多数人是没有能力和资格去评价一代伟人的,只能对他瞻仰与怀念,只能向他学习与实践。
我们很难真正身临其境地到毛主席生活与战斗过多的年代,只能通过过往各种资料去理解与分析他所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做过的事、写过的文章,打过的战役等等。毛主席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韬武略,文武双全。
先从读万卷书说起,毛主席年轻时读的最多的书有两类,一类是中国的历史书,还有一类是西方的哲学伦理学。你如果也看过这两类书,就会知道,这两种书恰好是最容易激发人去思考人类社会、思考世界现状、思考过去与未来。特别是历史,那一个个看似陈旧的历史事件、人物传记后面,其实是历史上曾经活过的最顶尖人群的经历、斗争和策略,透过历史,我们完全可以去推测他们在不同境遇前的所思所想。中国的《二十四史》,很多人可能连一本都没有完整读过,毛主席不仅全部读完,还做了非常详细的批注。毛主席还读了很多道儒法先秦诸子百家书籍,以及《资治通鉴》、《曾国藩家书》等等,读史明智;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916年的春节,年轻的毛主席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一封信曾经提到了应该读的77种书。文献出版社曾经出版过一套《毛泽东读书集成》,一共有259卷,收录了一千多种书籍,光是看看目录,就吓退了很多人;但其中很多书他都是反复精读,有些线装本的书甚至连线都翻断了。这还不算毛主席读了马列主义《资本论》等等,多年的思考与实践使他真正做到了中西结合。
行万里路,那可真是万里路。毛主席就像是通过看教参(历史、哲学)掌握了解题的方法,然后进行大量刷题(调研),既帮助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也是在不断验证、修正解题的方法。他后来提出的无数论断,做出的决策,都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把握和现实情况精确调查的基础上。最著名的就是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历史地位和意义不言而喻。除此之外,《寻乌调查》,这本书一共5章39节,8万字;没别的内容,全部都是他在寻乌县做的一次调查,细节详实到让人震撼,油、盐、酱、醋、茶之类的每样都单独列条,种类、价格、什么店铺、什么价格全都细致标注。除此外,他还搞过长岗调查、兴国调查、才溪乡调查等等,每一个调查的背后,都是数十天的实地查看,数十人甚至上百人的访谈交流,以及无数个夜晚的细致梳理、思考、总结成篇。值得一提的是,搞调查并不是他当上红军领导后才有的工作习惯,早在1917年,24岁的他就利用暑假的时间和另外一个同学,不带一文钱,徒步走遍湖南的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5县,行程900多里,进行了历时一个多月的农村调查。
文韬,从读书和实践的量上来说,在当时几乎没有人超过他。一个人的思想、文化就是一种无形的武器,然后再通过笔杆子传播出去;去战斗,给敌人震慑与威胁,给战友鼓舞与信心。1932年,《矛盾论》、 《实践论》就是在他这两年读马列著作中形成的。这两篇文章也成了指导中国革命最光辉的思想著作。1938年,毛主席在延安低矮破旧的窑洞里,通宵达旦地写出了巨作《论持久战》,这篇闪耀着思想光芒的文章一经发表,就在国内引起巨大轰动。对日本而言更像是毛泽东提前把自己要走的棋路公告天下,摆开棋谱跟你下,你就是下不赢;军国主义战胜不了全民战争;速胜论战胜不了持久战。从战争到和平,从保家卫国到国内建设;从“人民万岁”到“为人民点赞”;从“为人民服务”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农村包围城市”到“乡村振兴和经济内循环”。这些都是毛主席做为一个教员的思想传承、延续和发展,文韬到极致。
武略,这个显而易见,毛主席个人的斗争历史,也就是中国人近现代战斗的历史进程。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都是毛主席文韬武略的最大化发挥,带领全中国各族人民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稳固了新中国;打天下,治天下,几次由乱而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文韬武略,至贤至圣;几百年来除了毛主席,客观来说,还真难以找到与他媲美的人。圣人留下的文化与精神财富,更多的只能后人慢慢发掘与理解,最后以一首气势磅礴的诗词来缅怀毛主席。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网友评论